畫案雜俎(卷九)

分类: 画案杂俎 |
畫案雜俎(卷九)
洪惠鎮
(四)
不利流年文運蹇
牛年已過大半,畫是基本不染指了,除了本單位百年校慶不能無禮,其他所有自上到下的畫展邀約,一律以“老病纏身,筆墨荒疏”為由婉拒。文章也寫得很少,因為動輒“觸敏”被刪,又不知“過敏源”為何,只好翻檢舊文,選有學術價值者重新發在個人博客,以方便同行參考。可是,即便已在核心、權威刊物發表過,不可能“反D 反S”,也常犯莫名新規,難以通行。不給發表就算了,我也不過藉此打發退休無聊和預防癡獃而已,一生最好的時光都幹不了多少正經事業,垂暮之年還在乎甚么?
可是,你不在乎,霉氣在乎你,找你來了。5月份重發39年前舊譯日文《水墨“四君子”的由來》時,赫然發現在20年間被廣州大學一位教授“一文三剽”地接連盜用,十分奇葩。這只能怪我自己沒發現,維權意識嚴重淡薄。只是維權又怎麼著?你能叫該校退聘職稱嗎?他人都退休多年了,即便在職,哪條法律可以懲罰?要不,賠我知識產權損失費?怎麼算?找律師代理倒貼銀兩?……算了,自認倒霉吧。
除了那譯文,我還有哪篇拙文被剽竊?不得而知。除非花錢雇人偵查,哪有辦法拿老命自個在茫茫網海裏搜查,就當患了老年癡呆症,什麼都不知道最好。然而,文章暗地裏遭竊不知不覺還好,明地裏被搶,不血壓升高怎麼可能?昨日就受了這種罪。
一個多禮拜前,發在博客答“臺海雜誌”記者採訪的《普通觀衆如何欣賞“富春山居圖》一文,稿子早已交給該社,昨日才發回清樣讓我過目,竟然面目全非,作者變成記者本人。我的文稿被重新分段編排,只在當中一兩處插入“洪惠鎮教授認為”,其餘文字竟成記者手稿,這不是明火執杖公然搶奪是什么?我努力按耐怒火,通過關係找到主編電話,將原稿與清樣發給她審閱,她立即回復已責令編輯使用我的原稿。但我已心灰意冷,決心不再接受任何非專業的報刊雜誌採訪,表示抱歉不想發表了,請他們另找別人採訪,不許盜用我的文字。
本來該社記者發給我採訪問題時,我就推拒了。因為她已在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只是許多專業問題弄不懂想來問我,那已違背採訪主題,普通觀眾根本無須事先做功課和瞭解筆墨、留白之類藝術技巧問題。後來感念採訪主題是為大眾普及中國畫傳統審美的,很有意義,是我們業界的責任,所以又主動聯繫繼續合作,詎料結果還是不歡而散。
平心而論,記者應該並非存心“搶”稿,而是無知、幼稚、沒有尊重知識産權意識,否則豈會這麼公開且發給我過目,她徑自偷發,我也會像上述譯文被盜那樣懵然不知。這說明當今的文科教育與時代文風出毛病,我不便多說,只能自歎運蹇,流年不利,不然此文又會通不過網上審查。
藝術探索有時恍若覓景寫生
1995年6月29日在同安澳溪寫生,忽有所悟,遂在速寫本上記道:“藝術探索有時恍若覓景寫生。在陌生之地寫生時,往往一路覓景而不滿意,等到‘腳力盡時’才發現未必‘山更好’,倒是途中某處不滿意者反覺更佳。有時還可返回原處去畫,有時則因時間路線不便而永遠錯失。藝術探索也不是只有未知的才更好,也許重顧來路會有更大價值。”(圖1)2004年我出於帶研需要撰寫《題畫詩寫作》,印證了這一想法。詩書畫結合的傳統文人畫,嚮被認為過時,實際上只要能夠與時俱進,其學術意義與藝術價值,多可優於近現代創新的各種水墨畫,因為它最“中國”。可惜我太晚才悟此理,回頭鑽研時間精力都已不敷,且其淵深基礎的文史哲需有童子功,此生錯失路徑,僅能顧來路而太息。

圖1
滄海桑田無已時
吾鄉同安縣城小西門外朝元觀,有明永樂十九年(1421)重修碑記謂:“大同邑治之西郭,林壑蜿蜒,澗湆洄洑,樹木隂翳,蒼翠崚層,神仙宅也。而朝元觀在焉,相傳七百餘歲,年代甲乙無所於稽,備考者,宋嘉熙二年(1238)安撫謝圖南剏建,元至正甲午(1354)兵燬,蕩為灰燼,但號慶豐門外朝元宮而已。”今者雖經近年重修,基礎仍為明建,因石構件多利用宋元殘存之物。余少時自城內家中往返城西鄉下祖厝,必經此觀,週遭皆為民宅巷陌,絕無林壑澗湆之影。近日偶過其處,細讀并錄(圖1)碑文,恍若窺見古人山水圖記,不覺神馳而悵然久之。
現代中國畫應該提倡畫橫幅
中國書畫,傳統上分為把玩與懸賞兩種功用。把玩多為手卷、冊頁與扇面等,尺寸較小。懸賞多為立軸、條幅、斗方、橫幅、匾額、對聯與橫批等,規格可大可小。一般以立軸與條幅為主,這是建築空間決定的。傳統中國建築多為木石結構,廳堂牆面較高,普遍可有三米多至四米,富貴者則高達五六米,懸掛裝裱後長度約為1.80-2.20米和2.20-2.60米的四、六尺整紙立軸與對裁條幅,視覺上大小比較適宜。它們既可獨掛,也可配為中堂(立軸左右懸掛對聯),或並列四幅、八幅,也可懸掛橫幅,都與古典傢俱十分諧調(如圖2-5)。

圖
2
圖

圖

圖
現代中國書畫的懸賞空間,除私家廳堂外,還增加了傳統所無的博物館、美術館、畫廊等公共空間,豎高橫窄的立軸、條幅仍是主要的作品規格(如圖6)。這既有文化慣性的原因,也有可以節省展線的利益,所以占線太多的橫長規格作品相對較少。四、六、八尺與丈二斗方因為視覺效果飽滿,在現代書畫展覽中也很常見,本人就很偏愛(如圖7)。近十幾年來斗方尺寸還爭相擴大,以便在展廳搶佔位置,吸引觀眾眼球。為此主辦方往往不得不限定尺寸,一般最大不能超過2×2米,所占展線介於橫幅的六尺(1.80米)與八尺(2.48米)畫心長度之間,例如圖7斗方拙作為兩幅四尺立軸拼接,寬度1.40米。

圖6
圖7
普通展事的作品尺寸,大多規定為四、六尺豎幅,包括整紙和對開斗方。斗方裱軸後的豎幅高度與整紙立軸大致相同。這除可節省展線外,還因現代展廳為便於適應各種規模的展覽需求,展牆、展板都是統一規格,有的還做成移動展牆,隨時即可根據規模與場地需要,靈活組合佈展。展板一般多為木質三合板,工業製造標準長度都是2.44米,裝裱為立軸的四尺書畫展品可以掛得下,六尺就掛不了,得減少長度裱成鏡片裝框或釘在板上展出(如圖8)。規格高條件好的展廳,展牆展板才有4米及以上高度,可懸掛六尺(高約2.60米)和八尺(高約3.50米)立軸。

圖8
其餘的橫幅、長卷、冊頁與扇面等等,原本還能少量展覽露面,以延續傳統書畫作品規格的多彩多姿。可是自1990年代中後期書畫被商品化後,學術性展覽無法避免與名利掛鈎,展事暴增,展廳難求,名額有限,展線如金,競爭非常激烈。為盡可能增加展品數量以牟取利潤,橫幅、長卷佔線太長,畫心面積太小乏利可圖,迅速絕跡。冊頁、扇面尺寸更小,利潤微薄,僅偶有規模不一的商業性畫展(圖9),專業展极少見。

圖9筆者2019年攝于某畫廊
幸好在書畫市場,橫幅另有天地,它們正可適應現代家居裝修的巨大需求。現代住宅基本上都是西式建築,牆高通常僅為2.8-3米,傢俱沿牆而排,剩餘空間有限。客廳是最重要的起居與待客空間,格式化裝修都放置沙發,背後牆壁高度均掛不下立軸、條幅,僅適合裝框的斗方與橫幅。斗方一幅太孤單,兩幅以上會分散視線。四尺或六尺橫幅最佳,裝裱配框後的格式化尺寸分別約為1.75×0.85米和2.20×1.10米,與西式長沙發或中式實木沙發和羅漢床很配套(如圖10、11)。為此,書畫市場的商品字畫,多為這類橫幅體式,正規的豎幅書畫展品反倒很難進入現代生活。它們展完後無論作者自珍,或是被人收藏,大多僅能束之高閣偶一展觀,居家不方便懸掛。

圖10 網絡圖片

圖11
經濟都發展到世界排行第二了,不能總讓國人停留在土豪式生活層次,喝著洋酒看抖音,住著幾百上千萬元商品房掛地攤書畫。書畫界有責任為社會提供較高品味的精神生活資料,這就應該打破展覽規格限制,適當增加橫幅作品(如圖12),以便它們展後能夠進入百姓廳堂。儘管橫幅確實比豎幅多占展線,但規定長度,比如不能超過四尺或六尺,它們橫長尺寸所占展線與2×2米的巨幅斗方相仿,並不為過。也可仿照西方美術館,排列兩層(如圖13、14),更能充分利用展牆空間,作品展後自藏或被人收藏也便於懸掛。

圖12

圖13

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