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经典致敬

(2022-04-03 14:41:25)
分类: 散杂文

【不动心斋散文存稿】

 

  向经典致敬

 

        洪惠镇

 

     活在21世纪的美术学生是很有福气的,只要是经典名作,不论古今,也无分国界,都可通过高清印刷品或视频看到而揣摩学习。古人就很不容易,因为根本没有任何印刷品可供观赏,以至于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在荆州见到南朝梁的张僧繇大师真迹,要“坐卧观之”十余日,因为真迹实在难遇。

 

即便是20世纪,一大半时期印刷品还很落后,学习条件仍然很差。我曾经请教陆俨少先生早年如何有机会见到传统山水画?老先生笑称都是在裱画店偶尔看到的。他学画的时代,上海还没有博物馆,画册是珂罗版的,极不清楚,根本看不出名堂。他说一旦在裱画店遇见古画,就一定目观手划,仔细揣摩笔墨造型,以获心得。我自己的学画时代,印刷品也好不到哪里去,但博物馆已不稀罕,时不时可有机会参观学习。北京故宫绘画馆就是最高观摩殿堂,我曾经很走运看到一回北宋天才画家王希孟的青绿山水杰作《千里江山图卷》,它绝对是件国宝,极罕展出,因为每开卷一次,就会使画上的矿物性颜料受损一点,所以能够获睹,须有眼福。

 

 

近期台北正在隆重展出“故宫三宝”,但不是大陆游客趋之若鹜的“翡翠白菜”、“肉石”那一套,而是大名鼎鼎的宋代三位山水大师的传世巨作——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图》。据报道,故宫为防观众像巴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那样拥堵,特地将三幅画的精彩细部,放大陈列在展室之外的大厅,以供人们细看。这真是想得周到,否则那样的国宝,不用说展出时观众得保持多远距离,灯光还不能调亮,否则会伤害作品色层,《蒙娜丽莎》就是那样。我2004年获得良机参观,好不容易挤到绳栏前尽量伸出前身想看细节,还是因为射灯太暗而失望。

 

据说西方游客到台北故宫参观,也像我们一样希望看到国宝级的作品。这三件山水巨作,远比《蒙娜丽莎》古老,达芬奇画她于1504年,而范宽画《溪山行旅图》在1000年间,郭熙画《早春图》在1072年,李唐画《万壑松风图》于1124年。光是这样穿越千年的存在,即使看不清或看不懂,也会肃然起敬,那就是经典的意义,值得任何人向它们鞠躬致敬。

 

那次参观《蒙娜丽莎》我也是怀着向经典致敬的心情,后来2013年在梵蒂冈见到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雕像,也是这般挤到人群最前沿,远距离向经典致敬。可惜这回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展,因为两岸有故没能前往致敬。据说十年前办过一次,平时连单独展出都难得一见,我去过故宫三回都无缘幸遇。还好现代有了高仿真复制品,基本上可以看清画面,有时甚至比临场参观真迹清楚。看真迹的意义其实犹如朝圣,一般未能迫近觐见,只是满足精神仰慕而已。

 

台北故宫所藏这三幅国宝的复制品,都来厦门展出过。第一次在1995年,上海一家经营日本二玄社高仿真复制台北故宫书画的公司,通过我的一位在沪同学介绍,找我帮忙在厦门租借展览场地,我乘机引进厦大,在我任教的艺术学院展出。开幕那天,我组织学生参观,亲作讲解。为了向经典表示最高敬意,我特地破天荒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穿着西装,站在恰巧挂成一排的《溪山行旅图》、《万壑松风图》与《早春图》三宝之前讲课(图1)。过后还说服系里买下这三幅以及其他一批国宝复制品,以作教学范图。

 

2014年,那家公司又来厦门展销,仍然找我帮忙,我介绍去厦门美术馆,那次《溪山行旅图》与《早春图》没来,只有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范宽的作品换成现藏天津博物馆的《雪景寒林图》,那也是经典。此外还有比它们早的五代南唐大师董源的《龙宿郊民图》,都是学习中国美术史和山水画必须朝拜的圣山,我逐一在画旁留影以志景仰(图234)。

 

只要遇到这种高仿真的经典,我都会虔敬地表示敬意。有一年随学生到其朋友经营的画廊看他的书法个展,中间竟挂着一幅二玄社的复制品《溪山行旅图》,我还没单独与它合影过,特地让学生拍了一张照片(图5)。去年,另一位学生请我到教室看看他带的山水研究生创作,一位研究生正在临摹原寸的范宽《雪景寒林图》,复制品是网上电购的,仅几十元钱,质量不够好,但大体笔法、皴法、造形都比画册清晰,我不禁羡慕当今学子的福气,也按捺不住在图片旁肃立致敬,拍照留念。

 

遥想当年阎立本要是也有相机,除了无须睡在张僧繇的壁画下观摩那么多天,拍一套全图和局部的照片带回去临摹就可以外,一定也会在画旁自拍合影以志敬意。当然,要是也有微信,准定发给朋友圈点赞。

 

       2021111于归云岫




向经典致敬

图1

向经典致敬

图2

向经典致敬

图3

向经典致敬

图4

向经典致敬

图5

向经典致敬


图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