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04岁科学家欣然接受安乐死结束生命,临终高唱《欢乐颂》

(2018-05-21 04:24:38)
分类: 转载

104岁科学家欣然接受安乐死结束生命,临终高唱《欢乐颂》



     20180516 09:25:51
  来源:凤凰网知之 作者:北美留学生日报

 

 

当你还在被同龄人贩卖着焦虑

黑着眼圈熬着夜

殊不知,那些已经看完整个人生的人

竟然已经忙着去死了

就在昨天,一位104岁的科学家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前往瑞士追寻安乐死,并用一根针剂向所有人告别。

这位科学家名为David Goodal,是澳大利亚西部首府珀斯Edith Cowan大学的荣誉研究助理,已经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并获得了三个博士学位。


                    

             http://s8/mw690/0033ITV2zy7kAjKTikff7&690


                      (图片源自:法新社)

长命百岁是很多人的愿望,有的人活不够,甚至还想向天再借五百年,而这位活了104岁的科学家却说——

活这么久我很后悔,我不开心。




  http://s10/mw690/0033ITV2zy7kAjMgcsh29&690

                                           (图源:搜狐)

这位老人正在饱受疾病折磨所带来的痛苦吗?

Goodal承认他的健康状况在逐渐变差,他的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在丧失,但他102岁还坚持在电脑前工作,直到校方担心安全隐患命令他离开办公室。




   http://s16/mw690/0033ITV2zy7kAjMjQjZaf&690

                           (图源: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他是被家人抛弃,时常感到孤独老人吗?

这位老人前不久过完104岁生日,家人陪伴在他的身边,在生日歌中吹灭了自己104岁的生日蜡烛。



 http://s7/mw690/0033ITV2zy7kAjNxXUO56&690

                            (图源: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http://s7/mw690/0033ITV2zy7kAjOVIHQ46&690

  而这次的生日愿望却不是美好的希望,变成了——我不开心,我要去死。



   http://s1/mw690/0033ITV2zy7kAjQeqSA10&690


没有得绝症,他的家人并没有抛弃他,他并不孤独,人生也没有什么非要急着去死的事情,能吃饭能走路能睡觉。

活着不好吗?他为什么一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http://s13/mw690/0033ITV2zy7kAjRuiqUcc&690


据透露,Goodal有次在家不小心跌倒了,但是他自己起不来,他就在地板上躺着,一躺就是两天,直到保姆发现将他扶起来。

没人知道那两天他是怎么过的,又想了些什么。也许他早就厌倦了这幅沉重的皮囊,感觉精神被困在躯体里面,有种被禁锢的痛苦。也有可能是人生再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了,多活一天,也只是再多呼吸一天空气,仅此而已。



  http://s10/mw690/0033ITV2zy7kAjSPsc9c9&690

我们可以试图理解这位老人,当你活到104岁,在你面前放了一盘很美味的食物,但是你看不到、闻不到、尝了也没味道,你会怎么办呢?

有网友说,那我就会一脚把它踹翻。

也许,当你不追求其他的一些事情了,死亡也许就成了自己唯一的追求。


    http://s2/mw690/0033ITV2zy7kAjU9XTX51&690


瑞士是个美丽的国家,但是一心赴死的Goodal早就不再留恋这个世界的风景了。

在记者发布会上,别人问他有没有什么想唱的歌,他想了想,之后在记者会上用德语唱了一小段《欢乐颂》。




    http://s12/mw690/0033ITV2zy7kAjVyB5x0b&690


              (图源:澳大利亚广播公司)

他希望通过这次机会,能推动澳大利亚的安乐死制度,澳大利亚仅支持因绝症进行安乐死,因此他千里迢迢来瑞士,在完全陌生的国度离开这个世界。

在进行安乐死之前,他接受了采访,并说——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我们应该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这些人也选择安乐死


104岁的Goodal说,人们拥有选择死亡的权利。

那究竟是一些什么样的事情才会让人们去选择死亡呢?这些人为什么会选择安乐死呢?

有一些人是因为病痛的折磨:活又活不好,死又死不了。



  http://s15/mw690/0033ITV2zy7kAjWS97U9e&690


一个患有渐冻症的国外老人Peter,在得到他的允许后,BBC记录了他全程安乐死的过程。

他自患有渐冻症之后,这种无法治愈的病症随时都在折磨着他。终于,在妻子的陪同下, 他来到了瑞士进行安乐死。




      http://s1/mw690/0033ITV2zy7kAjYfDNK90&690



      http://s1/mw690/0033ITV2zy7kAjZFJ9610&690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临死那一刻,Peter给了太太最后一个吻,进行夫妻间最后的告别。

   在双手紧握中,Peter喝下了那杯死亡之水。



      http://s13/mw690/0033ITV2zy7kAk12zowfc&690

         他开玩笑说:我太太很懂得怎么握着我的手帮助我入眠。



       http://s15/mw690/0033ITV2zy7kAk2trfEee&690


     等他完全入睡后,他的妻子才表现出了悲伤的情绪。

     对于家人而言,也许,让对方解脱,也是一种爱的成全。




  http://s11/mw690/0033ITV2zy7kAk3Lh8K9a&690



同样的,还有来自加拿大的72岁老人Susan,被病痛折磨的痛不欲生,每隔几小时就要服下止痛药。




   http://s1/mw690/0033ITV2zy7kAk578bu80&690


   http://s11/mw690/0033ITV2zy7kAk6pqQi2a&690

                                     (图源:新浪)

   进行安乐死的当天,她早早起床,吃了最后一顿早餐。



   http://s10/mw690/0033ITV2zy7kAk7Dhd729&690

然后和子孙们告别,这一告别之后,就再也不能相见了,孩子们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最后她来到了医院,签下同意书,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http://s10/mw690/0033ITV2zy7kAkq3Q49d9&690




   安乐死:一场关乎生命与自由的博弈


104岁的Goodal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办法在家里安然离世,而不得不去一个陌生的国度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荷兰是全球第一个安乐合法化的的国家,而澳大利亚允许因绝症不治的安乐死,但不支持自愿进行安乐死,无奈之下,他只好前往瑞士。



    http://s2/mw690/0033ITV2zy7kAkroiDD51&690


安乐死现在仍然有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人有选择安乐死的权利,也有人认为,有很多安乐死的案例并不是当事人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

德国格丁根大学对荷兰7000安乐死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安乐死患者当中,不少人并非出于自愿,而是由医师和家属配合,背着患者做出了安乐死的决定。

家属的理由倒也简单,就是不愿再看到患了不治之症的患者继续痛苦下去,所以向医生提出要求,促使患者合法死亡

有些老人在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愿后,可能会被遗产、谋杀等纠纷中被迫安乐死。




   http://s14/mw690/0033ITV2zy7kAksHOyN1d&690

我们也见过很多安乐死引起的争议的例子。

前几年,一名中国女生帮助自己患有肝癌晚期的好友,在荷兰签下了安乐死同意书,并目睹了好友的死亡过程。这个女孩就是现在热衷公益的纪慈恩。



 
      http://s5/mw690/0033ITV2zy7kAku6Dhaf4&690

当时好友查出肝癌晚期,被告知只有6个月的生命,每天靠打针维持痛苦的生命,疼的咬到牙齿松动,便请求她为自己做最后一件事,签下安乐死同意书。她经过几番思想斗争后,终于同意了。

回国后,在一次高中聚会她却面临了很多人的质疑,

她的生命不是还有6个月吗,为什么2个月就离开了呢?

这怎么可以随便签呢,谁给你的权利终结她的生命?

你这不是帮助她拜托痛苦,你这是谋杀!

因为痛苦,她曾患上心理疾病。还好,如今她已经走出阴霾,开始寻找人生真正的意义。


还有那位印尼活了145岁的老人,自杀又不敢,子孙一代都死的差不多了,棺材准备了二十多年没用上,最大的愿望就是死。




        http://s16/mw690/0033ITV2zy7kAkufkRh1f&690

                       (图源:新浪)

   孙子说,爷爷122岁就买好了坟墓,等了24年,死神就是不来接他走。

   这位老人每天在听广播中等待着自己的死亡。




       http://s6/mw690/0033ITV2zy7kAkvHTbTd5&690


                        (图源:新浪)

就像104岁的科学家Goodal说的,当有人问他会不会为死亡而感到难过,他反问:人,到底有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死亡?




    http://s2/mw690/0033ITV2zy7kAkx1jVLd1&690


在他接受采访的衣服上写着:Ageing Disgracefully(不光彩的老去)。


说到底,安乐死,是一场关乎自由(尊严)和生命的博弈。

反对安乐死的人说:没有生命的自由不是自由。

支持安乐死的人说:没有自由的生命不是生命。

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过后,也只能加倍珍惜生命,努力做到:生而无畏,死而无憾了吧。

 

                   

 转载感言

 

这件事在我看来,是人类文明又跨出了一大步,比美国宇航员第一步踏上月球意义大得多。踏上月球,对全人类的民生并没什么实质性意义。可是健康的个人,可以这样自由选择死亡并如愿以偿,意义却非同小可。

 

人类无度膨胀,已使地球不堪重负,而人口老龄化,又雪上加霜,既多占生存资源,又拖累劳动力,增重社会与家庭负担。本来,如果能够理智地给予医学证明无法治愈的绝症者,享受安乐死权利,那就能缓解人类的压力。这也是越来越多老年病患的愿望,可是全世界能予以满足的政府少之又少。

 

如今,第一位无疾老人仅仅因为活得太久,觉得无意义而决定接受安乐死,并且获得成功,其实际效应,不仅仅是个人自由选择死亡的权利得到尊重的积极意义,更是老年人主动为年轻人,让出没必要继续占有的生存空间与资源的榜样,犹如老母象自己离开象群去“死亡谷”一样。尽管他的初衷并非如此,但这位百岁老人的壮举,还是值得人类敬重与纪念的。

 

他使地球人的生命史进入一个新纪元,高唱《欢乐颂》为自己的人生谢幕,不再把死亡看作悲惨哀戚可怖的结局,死亡从此也跟诞生一般,成为应该举家共庆的喜事,这不是文明又进化一大步是什么?


百岁老人为何不继续享受长寿而决定终止生命呢?上述报道揣测“也许他早就厌倦了这幅沉重的皮囊,感觉精神被困在躯体里面,有种被禁锢的痛苦。也有可能是人生再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了,多活一天,也只是再多呼吸一天空气,仅此而已”。“ 也许,当你不追求其他的一些事情了,死亡就成了自己唯一的追求。”

 

我则认为,这位敬业的科学家,能够工作到102岁,表明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可是一旦逐渐变差,视觉、听觉和嗅觉都在丧失,不得不奉命退休,那种心情,正与本博客去年转载的《我觉得我活到75岁就够了》一文作者所说的相同:衰老“剥夺了我们的一切,活得太长夺走我们贡献于工作、社会与世界的创造力和能力”,所以他会在衣服上写“不光彩的老去”。后来又摔倒不能自救长达两天,可以预见结局只有卧床到死。


这才是百岁老人“不开心”,“要去死”的根本理由,换成我也是这样。反对安乐死的人冠冕堂皇地说:“没有生命的自由不是自由”。可是“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豪言壮语,为何又被推崇呢?这句话的“不自由”是国家的敌人造成的,可是疾病衰老对人类生命而言,不也是凶残的“敌人”吗?为何面对国家的敌人,可以英勇就死,面对生命的敌人,就得屈从到死呢?就这一点,百岁老人的举动,也是“英勇就义“,应该歌颂。

 

 还是支持安乐死的人说得对:“没有自由的生命不是生命。”饲养场里完全没有自由的鸡猪牛羊,只是人类食谱里的动物蛋白,能算是生命吗?那些被假惺惺的“珍惜生命”理由,惨无人道禁锢在生不如死的重症病房里的躯体,能算是“生命”吗?为什么不能人道主义地给予解脱的自由?

 

报道中另外两例选择安乐死的病人,也是值得赞美的。一位超然地将赴死当安眠,与妻子轻松诀别;一位则享用早餐,吻别亲人,打的出门,淡定得像去上班一样。他们向活人示范:死亡有什么可怕?告别生命就这么简单。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两位患者和百岁科学家一起,都在行使人们所拥有的“选择死亡的权利”,可是,如果世界上没有瑞士,以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伟大的小国家,这些人如何享受死亡权?因而应该赞美的,还有这些民主国家的公民,倘无民意,安乐死便通不过立法。


令人感兴趣的是,百岁老人以何种理由要求安乐死?难道可以用“活得太久了我想死”为理由吗?瑞士有关机构又是根据什么批准执行的?真希望神通广大的记者们打探。

 

                                  洪惠镇 2018年5月21于归云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邮轮日记·四
后一篇:开心的自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