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评】《荒岛余生》的现实意义

(2012-12-30 13:06:33)
标签:

荒岛余生

汤姆.汉克斯

罗伯特.赞米基斯

鲁滨逊漂流记

文化

分类: 影视博览

http://s11/middle/5dc2575dx885e1b478a4a&690

 

http://s5/middle/5dc2575dx885e26d14f84&690


    《荒岛余生》欣赏网址

http://www.qire123.com/videos/35567vod-play-id-35567-sid-1-pid-0.html

 

    “我要继续呼吸,因为明天,太阳将会升起。谁知道潮水会带来什么?”
    期待已久的片子终于在呼啸着寒风的天气里完成了这份小小的夙愿,寒冷的天气,缩在屋子里看一部一个男人在绝望中坚守信念、创造奇迹、挑战现实的电影,心中的悲喜宛若屋外的北风呼啸,吹落尘埃的弥漫,飞扬落叶的瑟瑟,还有那寒冷丝丝入骨的寒气流动在血液里,流动在思绪中。


    试想一个在繁华都市中不知为何而忙碌的人置身于渺无人烟的荒岛上的心情将是怎样的复杂和脆弱;站在荒岛上寂寥而撕裂心肺的呼喊“anybody?”时,心中将是怎样的恐惧和期待的矛盾心情;满怀憧憬和未知地扑到海里去接近那具尸体时,我相信他是希望那个人还活着,哪怕那个人伤得很重,只要还有一口气就将给他无限的勇气和希望;当他脱掉那具尸体的鞋子时我的心很难受,纠结得令我无助,让我想到了生存与尊严哪个才是重要的?将尸体埋葬的那一刻我理解了查克,也读懂了查克对这具尸体的尊重与感恩。


    人活着要有朋友,要有可以与之交谈的人,需要有人陪伴,哪怕这个人不能为你做任何事。那个排球被赋予了人的名字“威尔森”,同时也拥有了查克投射给它的“灵魂”和“使命”,威尔森的性格和脾性也就自然而然地折射出了查克所拥有的。曾经劝慰别人时我说过“朋友就像银行户头里的金钱,当你不断往外取的时候,终有一天会透支,友谊也需要像存钱一样不断的往里存储而不是一味的取出。”威尔森那张不会改变表情的脸上总会让查克看到笑容、看到希望、找到勇气,这些内心的能量正是查克自己内心中所拥有的。当看到查克将威尔森扔出山洞的那一刻,我预感到他必然要带着悔意、带着歉疚、带着赎罪的心绪去绝望而乐观地寻找。就像迷失的羔羊虔诚地追随上帝给予自己宽容,给予自己智慧和勇气一样祈求上帝的帮助。当威尔森重新回到查克的身边,他必将更加珍惜这份“友情”,竭尽一切保护这位“朋友。当处于汪洋大海中,威尔森默默离去的那一刻,查克的举动完全被感性主控,就在这一刻,查克积攒多年的细腻情感在浩瀚汪洋中倾洒无余,似乎在对那片荒岛、似乎在对环岛上那座小小的坟墓、似乎在对这不堪回首的日日夜夜流露出他对这段经历的爱恨纠结。生存与情感,孰轻孰重又一次成为抉择。


    曾经的爱人已为他人妇,我相信这样的现实没有人愿意面对,纵然是一个善良宽容的人都将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可是命运,命运总叫人难以预料,难以掌控。

 

    凯利,是查克在荒岛上生存下来的源动力,是查克逃离荒岛的目的,也是查克回到现实后最痛苦的根源。爱一个人要怎样对待?爱一个人要怎样相处?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的问题。查克选择了宽容、选择了接受,令我看到了一个男人对待爱情的光辉人性一面,读懂了男人用心爱一个女人的那份细腻和软弱。同时,我也能够理解凯利的纠结和无助。爱意正浓时接到伴侣的噩耗,是一件沉痛而无可辩驳的残酷。我相信凯利在接受另一个男人走入自己的生活,开始另一段感情,开始另一种生活将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坚强。爱一个人你可以深深地埋在心里、爱一个人可以平淡如水地相处、爱一个人能够铭记所有的悲喜。可是责任,责任却是现实生活中无法逃脱的枷锁,不能逃避、不能决裂也不能放任。进退两难之地,唯有默默祝福和为彼此祈祷。


    生活和生存又成为一次抉择。宽容与自己有过往的每一个人也就宽容了自己,接纳现实中的所有问题也就是解决了所有问题。以辽阔而厚重的爱弥漫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也将会拥有平实而宁静的心迎接未知的未来。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为曾经失去的和曾经经历的一切默默祝福、祈祷,生命也就开始了新的篇章。

 

    查克堪称荧幕上的完美男人,他在荒岛生存四年后成功逃离获救的成功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强健的体魄。 2.丰富的生活常识。 3.顽强的意志力,尤其利用虚拟的WELSON加强积极的自我暗示。 4.极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感(这使他给自己留下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当《荒岛余生》的最后一幕定格在查克面对十字路口而不知所措的时候,我忽然感到了一种难以言状的悲哀。直到此时我才明白了罗伯特.赞米基斯的用意,如果仅仅只是想拍摄一部现代版的鲁滨逊漂流记,他大可以将主人公在荒岛上苦熬数载的戏拍得再丰富一些,删去这段“不知所谓”的苦涩结局。但他没有这么做,《荒岛余生》最核心、最重要的部分恰恰被拍摄得如清汤挂面般朴素。比起那些打着真实的幌子,具有类似题材的电视版真人秀,本片其实更具有一种“实况转播”的纪录片气质。只不过它所承载的思想要宽广得多,也深厚得多。

 

  所以,我认为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主人公在荒岛上的吃苦受罪,对理解本片并无多少实际意义。而一味挖掘汤姆.汉克斯本人为此片所做的牺牲更属无趣之举。毫无疑问,《荒岛余生》最具戏剧张力的部分,绝对是主人公身陷孤岛的四年光阴,这是这部影片的重中之重,从时间的分配上也足以证明这一点。然而,这段戏对于主题思想的提炼却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最多只是一种铺垫而已。从功效上看,这一个多小时的传奇经历更多地只是具有某种猎奇的意味,本片真正能让人产生触动的“戏肉”其实并不在这里,而在这个故事一前一后人物内心的变化上。也正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冲撞与鲜明的对比,影片所蕴含的思想被一点一点地抠了出来。

 

  主人公查克.诺兰是一名联邦快递公司的业务督导,对于时间的控制有着近平狂热的敏感。理解这一角色的性格特征其实并不太难,我们身边的很多朋友包括我们自己其实早就患上了“时间恐慌症”而无法自拔。这种病症最大的特征,就是莫名的焦虑和如影随形的烦躁不安。随便给哪个朋友去个电话问候,得到的第一个回答多半就是忙。忙什么?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忙着跳槽、忙着拿文凭、忙着考职称、忙着让自己早一点活得像个人样儿。反正就是没有闲的时候。凡是工作狂都有一个共性,总是有极强的控制欲,总想给每一件工作制定出精确的时间进度表,让其完全处于自己的掌握之下。好像一旦离开了他的控制就要天下大乱似的,其实完全就是自我膨胀的表现。对此我有切身的体会,每当要去休假的时候,总担心这个那个没安排妥当。害怕自己不在的时候工作变得一团糟,结果玩了回来一看,什么事都没耽误,纯粹是瞎操心。

 

  当然了,对于时间流逝的恐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不可能完全消除得掉。影片当中的查克即便身陷荒岛也要记载时间,虽然这对他已无实际意义,但他竟然还是坚持了四年。可问题是当这种本能表现为神经过敏般的反应,就显得有些好笑。人生是一段漫长的跋涉,其间需要休整,需要思考,甚至需要回过头去审视自己走过的历程。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走完剩余的路。但有些朋友往往将人生看作是百米赛跑,恨不能用最快的速度冲刺到终点,结果透支生命,提前倒在了路上。即便有幸达至心中的目标,却因完全忽略了沿途的风景,生活的积累极少,胜利的奖杯也就显得黯淡无光。

 

  《荒岛余生》讲述的故事若放在二十年前基本上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因为那个时候的人还不能理解“我拿青春赌明天”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但在今天看来,查克.诺兰的人生已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并非指他身陷孤岛的这一段)。时间仍然没变,可供自己支配的部分却越来越少,生活条件变得优越,身体素质则每况愈下,财富越积越多,幸福感却不断降低。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倒置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或许是成功人士拼搏创业的事迹太具有感召力,或许是残酷的竞争环境激化了生存的压力,容不得我们有片刻的喘息。总之,我们这一代人是在用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几句空洞的口号来诠释“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至理名言。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陶渊明在《饮酒》当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悠闲雅适的情趣早已经变成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了。高节奏的生活使得玩耍都变得急匆匆的,即便出去旅游都只能掰着手指头计算时间。那种跑马观花似的观光和扎堆儿的到此一游,其实和连轴转的工作方式没有多少区别。

 

  影片当中的查克.诺兰因为工作而无暇顾及未婚妻凯丽,甚至连赠送订婚戒指都要抽登机前的几分钟来完成。而当他死里逃生后终于认识到感情的重要性时,残酷的现实已经不可逆转。脱胎换骨的恰克虽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但他却无力为它找到一条出路,因为这个追逐时间奔跑的世界仍然没有变。因为这个饱受名利、欲望倾轧的社会也没有变。在这样一个时代的洪流当中,一个小小的查克.诺兰又算得了什么呢?《荒岛余生》其实是一部励志意味浓郁的影片,但它的问题和我们遇到的多数此类作品正好相反,它太不会说教了,虽然表达的思想并不隐晦,却还是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本片与《肖申克的救赎》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有一个找寻自身价值,实现人生目标的主线(区别是安迪被困在监狱,而查克则是身陷孤岛),也都有一个劫后重生的故事格局。但是,《肖申克的救赎》当中的安迪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荒岛余生》里的恰克似乎在物欲横流的现实当中迷失了方向。从两部作品不同的结尾来看,《荒岛余生》彰显出一种沉重的现实思考,明显缺乏《肖申克的救赎》包含的机锋和鞭辟入里的警世意味,这是二者问最大的不同。

 

  通观《荒岛余生》全片,我甚至找不出一句提纲挈领的台词来,影片的说教意味之淡,思想表达之含蓄简直无以复加,这与我们熟悉的动辄高谈阔论的国产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和李连杰、干仁泰恨不能将电影《霍元甲》变成全民武德普及教育班的方式相反,《荒岛余生》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甚至连点到即止的手法都没有运用,一切都要依靠观众自己去悟。在这一点上,我非常欣赏赞米基斯的冷静,他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影片多余的细枝末节,而只保留最清晰的主干。整部作品在台词的运用上极为洗练(中间一大段甚至都没有台词),并且也都非常生活化,虽然没有了画龙点睛的妙笔,但至少避免了画蛇添足,这让整部作品较好地保持了一种朴素清新的风格。

 

  在借助明星本身的魅力来为影片保驾护航这一点上,《荒岛余生》可谓登峰造极。影片不仅仅彻底挖掘了汤姆.汉克斯精湛的演技,而且在一半以上的时间里,整个故事都围绕着他一个演员的表演打转。没有激烈的剧情冲突,没有眩目的视觉特效,甚至连台词都少得可怜,却仍然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高超的技巧。但此时我想重复一下上面的观点,汤姆.汉克斯所扮演的查克身陷孤岛的这一桥段的确非常精彩,但它对整部作品而言只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你完全可以为主人公凄苦的遭遇心生怜悯之情,也可以为他数年守望未婚妻的照片掬一把同情之泪,可是我仍然要说,这段戏在整部影片里只是一个过渡,虽然它被表现得极为到位。

 

  有一种观点认为,汤姆.汉克斯在这一个多小时的独角戏里,表现出了惊人的演技,甚至超过了其以往的代表作。对此我持不同意见,个人认为这段戏本身缺乏足够的戏剧张力,所以对于演员的表演应该是一个限制而不是激发。任何精湛的表演都需要足够的交流,否则就容易陷入空洞无味的泥潭。汤姆.汉克斯在这段戏里的表演确实精彩,然而却没有能发挥出他真实的水平,因为他缺乏对手。多数时间里汉克斯都只能对着空气演戏,对于演技过硬的他来讲,这算不得什么,但毕竟很不过瘾。导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为他安排了一个“配角”排球威尔森,这个角色在影片当中成为了查克患难与共的密友。而对于汉克斯而言,简直就是提升表演力度的救命稻草。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每当汉克斯演绎与威尔森的“对手戏”时,表演的层次感和真实感立刻就开始飙升,而一到他自己的独角戏时,影片又回复到了纪录片的调调。


  其实,恰克在孤岛上的这四年时间虽然很惹人眼球,似乎也颇考验演技,但是恰恰属于谁来演都没有太大问题的段落。只要明星自身的魅力过得硬,观众是不会在乎由谁来受这一茬儿罪的。但《荒岛余生》开篇和结尾部分的戏就不同了,查克一前一后巨大的性格转变以及遭遇到的情感打击,决不是谁都能演绎得好的。死而复生后的查克那种由内至外的蜕变,那种洗尽铅华的笃定与难以再次融入现实的茫然无措,都是挑战演技的高难度桥段。汉克斯正是在影片的这些地方充分展现了一个演技派巨星的风采,体现了一个奥斯卡影帝的价值所在。而导演赞米基斯也是借助了以上两个段落间的强烈对比,委婉地表达出本片所蕴含的主题“生活需要不懈地奋斗,但有时也需要稍事停歇并藉此反省自己的人生,请给生命找一条出路,也只有这样,奋斗得来的成功才有意义。”(来源:博弈中国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