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苏轼《李太白仙诗卷》欣赏

(2020-01-04 14:30:17)
标签:

苏轼

《李白仙诗卷》

刀劈斧凿

心灵的辙迹

分类: 书画赏读

http://www.sfzj123.com/images//works/20160327/62c6c06e-6bba-460a-bf3e-823c70e10db1.jpg

    苏轼(1037—1101)北宋伟大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李白仙诗卷》是苏轼书法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此帖辗转流入日本。据载此帖是由丹元子(汴都道士)口诵李白诗二首,由苏轼书录而成的。苏轼的很多书作,因注重创造意识,透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以领会到作者的苦心孤诣,露出了刀劈斧凿之痕。线条的优雅,行气的从容,章法的疏密有致,给人一种精美绝伦之感。这是苏轼的真性格,真情感。刚举笔时,作者还很从容落墨,不失平日书卷时的雅致。因之,起首一行半,均仍由横势展开,肥阔之笔,不失俏媚风姿,正有诗中“巧妍”之意。及至第二行“只知雨露贪”起,用笔遂趋重厚,诗的意境已把作者带入了一种悲凉、旷远的心境。作者想必一边耳听丹元子的诵诗声,一边在追寻先贤李白心灵的辙迹。这时,他已忘情於笔墨,心性的脚步不断加快,到“青松霭朝霞,缥渺山下村”时,笔势起伏,左突右撞,潦潦草草,不顾左右。及至到“无后玻璃魂”,已经完全失去了平日的优雅韵致了。到了最后两行“今此一脱洒,长啸登昆仑,醉著鸾凤衣……”时,已变行书为行草,感情迸发,有一发而不可收拾之状。笔墨随着情感的宣洩,达到了非常流畅的“共振”状态。古人与今人,诗意与笔墨已经浑然一体,已达“净化”之境。前人施宜生曾谓:颂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此两诗为逸诗《李太白文集》所不载。太白之诗共两首。第一首娓娓道来,仙气拂拂,引人入胜。第二首凄清空逸,超脱人寰。书则第一首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第二首驰骋纵逸,纯以神行人书合一,仙气飘渺,心随书走,非复人间之世矣。此书境界,颇难企及。”   

         

               苏轼书《李太白仙·诗二首》释文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赠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劝我穿绛缕,系作裙间裆。挹子以携去,谈笑闻遗香。

人生烛上花,光灭巧妍尽。 春风绕树头,日与化工进。只知雨露贪,不闻零落尽。我昔飞骨时,惨见当涂坟。青松霭朝霞,缥缈山村。 既死明月魄,无复玻璃魂。念此一脱洒,长啸祭昆仑。 醉着鸾皇衣,星斗俯可扪。

 元祐八年七月十日丹元复传此二诗                                                                     

                                     

苏轼书《李太白仙诗卷》

http://www.sfzj123.com/images//works/20160327/1639a63d-7db0-4d3e-883a-17ebe2e4d4dd.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