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用笔赋》
秦、汉、魏至今,隶书其惟钟繇,草有黄绮、张芝,至于用笔神妙,不可得而详悉也。夫赋以布诸怀抱,拟形于翰墨也。辞云:
何异人之挺发,精博善而含章。驰凤门而兽据,浮碧水而龙骧。滴秋露而垂玉,摇春条而不长。飘飘远逝,浴天池而颉颃;翱翔弄翮,凌轻霄而接行。详其真体正作,高强劲实。方圆穷金石之丽,纤粗尽凝脂之密。藏骨拒筋,含文包质。没没汨汨,若蒙汜之落银钩;耀耀希希,状扶桑之挂朝日。或有飘?骋巧,其若自然;包罗羽客,总括神仙。季氏韬光,类隐龙而怡情;王乔脱屣,焱飞凫而上征。或改变驻笔,破真成草;养德俨如,威而不猛。游丝断而还续,龙鸾群而不争;发指冠而些皆裂,据纯钩而耿耿。忽瓜割兮互裂,复交结而成族;若长天之阵云,如倒松之卧谷。时滔滔而东注,乍纽山兮暂塞地。射雀目以施巧,拔长蛇兮尽力。草草眇眇,或连或绝,如花乱飞,遥空舞雪;时行时止,或卧或厥,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非越。信能经天纬地,毗助王猷,耽之玩之,功积山丘。吁蹉秀逸,万代嘉休,显允哲人,于今鲜俦。共六合而俱永,与两曜而同流;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释文:
自秦、汉、魏至今,楷书只钟繇一人,草书则有黄绮、张芝,至于用笔的神妙,罕有能讲得清楚的。这里以赋来表达心中意思,将书法的形态用语言文字来说明。辞云:
书法与人的挺秀英发有何不同?那是完美的博大的包含美质的艺术。书法的形态,或如驰走帝门而安定的瑞兽;或如浮游碧水而腾跃的游龙。或如秋露下滴垂挂,光润透明如白玉;或如春风摇动枝条,生机盎然但不见滋长。有时,好像鸟儿飘飘远逝,沐浴云海时上时下;有时,展翅高飞,超越云层连成一线。若详察真书正书,则有高强劲实之美。那吉金刻石上的文字,方圆的变化使金石变得无比美丽,纤粗的摆布使器物显得极为茂密。那线条既有骨气又能遒润,内含古质但外露英华。有时像流水没没汩汩,有时又像日落濛汜,只剩日轮如银钩;有时像黎明天亮,样子像旭日挂在扶桑之下。或许是施展高超的技术,状若飞翔,自然而然,应是包容汇聚了天上神仙。有时像季氏韬光,像隐龙一般沉著内敛,却抒发了怡悦的心情;有时像神仙王乔,脱下鞋子,一瞬之间变作双凫飞空上升。此外,如果改变真书的驻笔,就能打破真书的清规,变成草书;总之,书法艺术使人学会养德,变得端庄,但又威而不猛。草书的游丝时或中断,但笔意相连,如同龙凤成群而不争;当进入书写状态时,头发似乎指向了冠帽,眼珠子也特别突出,好像手握纯钩,欲上战场忠心耿耿。忽然挥笔瓜割,黑白分裂,但黑白相间的同时又互相交结,成了聚族而居;或如长空的阵云,或如溪谷的卧松。有时又像滔滔江水向东流注,忽然被蜿蜒的群山打了活结,暂时拥塞成渊。对笔法的掌握,既要施展一箭射中雀目的技巧,又要使出力拔长蛇的全力。那弥漫着某种意绪的书写,草草眇眇,简率飘动,或连或绝,如花乱飞,遥空舞雪;时行时止,或卧或倒,越过嵩山、华山不惧高,越过悬崖履平地。由于书中法象与自然万象契合,这就要求真正的书者要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辅助王道的修为。如果专心研习、深切玩赏,至少也可以积累如山丘一般的功德。多么秀逸,多么悠久,多么美好,那是英明信诚的哲人,但时至今日,却少有同道。可是,书法的存在将与天地一样永久,与日月一样闪耀;书法的生命,如偃盖于高峰之巅的郁郁葱葱的松木,又如万岁千秋,直到永远。
王羲之行书笔法示例三十种
一个字写好了偏旁,书法也就成了一半。偏旁没有固定的写法,不同的字,组合方式不一样。以下仅列“二王”书法中的部分典型部首,以供参考。
1.“十”部
这一部首书写时要注意不同的起笔方式、连带方式,以及横与竖的不同组合方式。
2.“丷”部
这一部首的写法承接关系明显,书写时尤其需要注意两点位置的错落关系和笔画的轻重变化。
3.“乚”部
这一部首在书写时,一是要注意长短搭配的不同,一是要注意它的收笔动作。
4.言字旁
这一部首这里呈现了4种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书写方式源于不同的搭配需求,书写时要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体会各自的妙用。
5.立刀旁
这一部首这里基本呈现了2种写法,4种面貌。书写时要注意不同的下笔方式、收笔方式,并探究不同的倾侧方式及其倾侧的好处。
6.两点水旁
注意上下两点间的连带方式和出笔的方法。
7.提土旁
注意起笔、转笔、出笔及其笔画的组合方式。
8.女字旁
这一部首写法基本不一,书写时要注意交叉的方式和圆转与方折的妙用。
9.反犬旁
这一部首的书写尤其需要注意牵丝引带的关系。“独”字的反犬旁有别于其他3个字,类似于楷书的写法。
10.马字旁
注意马字旁内部虚实的对比及长短笔画的处理。
11.示字旁
注意示字作为独体字和偏旁的不同写法。
12.皿字底
注意竖画的处理方式。
13.单人旁
此4个字单人旁写法各异,注意体会每一种写法的用笔。
14.草字头
注意行书草字头的特殊写法及其组合方式。
15.左耳旁
注意竖画与“耳朵”的组合。
16.双人旁
注意双人旁的特殊写法,行笔时注意笔画的摆动感。
17.宝盖头
注意各部件的位置关系,行笔时体会方折与圆转的不同。
18.走之底
走之底写法多样,书写时注意不同写法的行笔特点。
19.提手旁
注意笔画翻转和提画的不同写法。
20.绞丝旁
此四字绞丝旁写法各异,书写时注意笔画的转换关系。
21.竖心旁
书写时注意左右两点的连接方式,体会竖画的摆动感。
22.反文旁
书写时注意笔画的圆转和伸展。
23.三点水旁
书写时注意三点的处理方式。
24.木字旁
注意不同位置的木字旁的不同写法。
25.心字底
注意方圆、轻重的变化。
26.病字头
注意横画与撇画的不同组合方式。
27.雨字头
注意点画间的位置关系。
28.页字旁
注意页字旁的外部轮廓及其内部布白。
29.月字旁
注意撇画与横折的组合。
30.隹字旁
注意其中单人旁的写法及其左右的组合方式。
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世称“二王”),行书独步天下,是后来者学习行书临摹的主要对象。行书与楷书不同,它更不拘于形式,更能体现书法家自己独特的风格。多练、多思、多试,是写好行书的必备条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