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学设计

(2013-12-20 09:30:14)

《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学设计

滨江学校  王丽

课题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材目次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四)第三章   第二节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之一,内容包括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的关系、溶液的pH值等。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液体,在水中发生的酸碱中和反应也是最基础的反应之一,所以在认识水的电离的基础上学习溶液的酸碱性非常必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溶液的酸碱性及表示,前面刚学习了水的电离平衡,在这基础上外加酸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影响。学生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因此,在学习中可以通过提前预习、课内思考分析、实验探究、答疑解惑的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其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

“预、展、巩、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上展示、课后巩固、及时评价)

教学手段

预习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演示。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生能知道稀溶液中也存在水的离子积。

2.学生能利用c(H+)、c(OH-)、pH准确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知道溶液pH的定义、公式,能进行有关溶液pH的的计算;

3.学生掌握测定溶液pH的方法与操作。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的内容,初步得出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大小的关系、PH的表达式、及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方法、PH的测定方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教材内容的方法。

2.通过PH的简单计算,归纳出溶液pH计算的技巧和方法,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 通过学生的随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把理论引入实践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溶液酸碱性的分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

2.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教学内容

溶液的酸碱性与c(H+)、c(OH-)大小的关系、pH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溶液酸碱性与pH的关系,pH的测定

教学重点

溶液酸碱性与c(H+)、c(OH-)及pH的关系,pH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溶液酸碱性与c(H+)、c(OH-)及pH的关系,pH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实验法

学习方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利用“抛锚式”建构主义教学法教学,联系实际问题并进行探究,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教师帮助下顺利完成知识建构,对原有知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使科学认知与原有经验之间达到平衡,实现学习的有效迁移,从而获得意义建构的成功,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预习

挖掘教材问题资源,设计有针对性的预习学案引导学生有效阅读教材

学生结合任务,自主预习,认真思考

提前感知教学内容,养成会思考、会质疑的学习习惯。

课前检测

检测上节课听课效果,了解学生学习基本情况

知识再认和回忆,查漏补缺

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教师展示盛有99ml的蒸馏水,用量筒向其中加入0.1mol/L的HCl溶液1ml。

   提问:实验操作对水的电离有何影响? 完成:思考与交流1。

对水的离子积常数有何影响?为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得出结论:稀酸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也适用。

板书:(一) 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

提问:(1) 水中加入少量酸溶液, c(H+)和c(OH-)有什么改变?          

  (2)水中加入少量碱溶液, c(H+)和c(OH-)有什么改变?

展示:变化情况及原因。

学生思考、回答

由浅入深,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助完成知识建构

(二)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完成思考与交流2和3

2. 归纳溶液的酸碱性与c(H+)和c(OH-)相对大小的关系?

学生回答预习结果。

 

提问:室温下,刚才讨论的各种稀溶液中H+、OH-浓度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对比并归纳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思考并回答

对比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提出问题,由水电离的c(H+)和c(OH-)相对大小的关系。

 

 

强调: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一定相等

思考并体会酸碱电离的H+或OH-与水电离产生的区别与联系。

 

(三)溶液酸碱性的表示

提问:通过预习,你是否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如何表示?

阅读课本P46倒数第二自然段。

回顾初中化学有关pH的知识,引发对pH的深入思考!

讲述彼得·索伦森定义pH的化学史

提问PH的表达式

呈现pH的定义。

学生回答预习结果。

 

 

 

从化学史入手,理解pH概念的内涵

 

体验化学史教育,直观、自然地获取新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根据教材P47页例子,检测预习情况。

学生回答。

 

将教材内容拓展为:

已知浓度的强酸(0.1mol/L的HCl)和强碱的PH的计算方法。

归纳PH的计算

学生练习

 

 

归纳PH的计算

 

 

 

给出PH与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关系图

直观感受,体会PH越小,溶液酸性越强,PH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学生对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加工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素养。

归纳出溶液酸碱性和氢离子、氢氧根离子之间大小的关系。

归纳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大小判断

 

展示评价

(四)PH的测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彩页PH试纸和PH计。

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分别利用广泛pH试纸测定0.1mol/L的HCl和课前稀释后所得溶液的PH。

小结PH测定的操作方法。

学生回答后选代表动手进行有关操作,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养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技能和习惯。

加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从理论到实践。

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溶液PH的关系,并要求课后探究原因。

(课后探究:强酸或强碱稀释后PH怎样计算?酸酸混合、碱碱混合、酸碱混合PH怎样计算?)给出课后探究题。

 

 

结束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指出溶液酸碱性与食品酸碱性的区别。

走进生活,了解生活

提高化学学习兴趣

小结,随堂检测

学生练习

检测学习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