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消费心理学免你吃土岁月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心理健康睿思心理 |
分类: 心理咨询 |
可能连马爸爸也没想到,九年前的11月11日,阿里天猫商城小规模的一个促销活动会演变成今天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电商购物狂潮。
https://p5.itc.cn/images01/20201211/2a1826381923440e91c9f8ba689d8f0e.jpeg
有多少人和小编一样在频繁剁手之后看着空空如也的钱包和长长的信用卡账单,只有默默的45度仰望天空不让眼泪流下来......接着便是吃土以及收快递、退快递的漫长岁月。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211/77b2c9e3e58d48bcb600b53c36d96e67.jpeg
http://p2.itc.cn/images01/20201211/ac0a8b91b18949d89406854d1cba96c2.jpeg
双11虽然过去了,前面还有同样觊觎荷包的“可恶”双12,我们还要继续吃土吗?回答是“NO”。我们要改变,我们要守卫荷包,我们要理性消费!
http://p4.itc.cn/images01/20201211/e0cb0b6feaed4f7da2475a9c260a83c9.jpeg
http://p5.itc.cn/images01/20201211/e1b94b8d75da42d1a020889766224f95.gif
毫无理智的立flag、剁手真的很没用。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有公德心的专业心理团队,我们整理了众多消费心理学理论,从中找出五点和大家分享。这次的flag要立得住!
敲黑板划重点来了!
1
心理账户
每个人都会把钱存进不同的心理账户,比如生活开销账户,医疗健康账户,家庭建设账户,情感维系账户、学习成长账户,休闲娱乐账户等等;这些不同的账户虽然同属于一个大账户之下,但彼此之间却相互独立。而商家的很多商品就是通过从客户的一个心理账户跨越到另一个心理账户,来增加销量的。比如,一块巧克力原本的价值是有限的,但是在特定的节日在精心包装之后,就从生活开销账户进入到了情感维系账户,那么价格也就翻倍的增长。
2
价格锚点
价格锚点就是价格的比对标杆,这个理论是在1992年的时候,由一个叫做托奥斯基的人提出的。他认为,当消费者在无从判断商品价格是否合理时,通常会采用两种策略,一种是避免极端,也就是我们在购物时往往不会买最贵的或最便宜的,而是会挑选一个中间值的来买,实际上那些标高价和低价的都只是价格锚点的作用。另一种是权衡对比,我们通常会找一个认为类似的商品与目标商品进行比较,让自己有一个可衡量的价格标准。所以说,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是为自己的价值感付费。
3
比例偏见
人们往往会忽视商品价格本身的变化,而更倾向于看重商品价格比例或倍率的变化;人对价格比例或倍率的感知远比价格的绝对数值更加敏感。比如我们买苹果手机,商家建议再买个200元的原装保护膜,你可能觉得有点贵,但如果他说你想不想花200元让你的手机使用更安全免碎屏,你一定不会拒绝。
4
损失厌恶
遭受一定价值的损失比获得同等价值的利益,对人的影响更大;有科学家指出,损失给人带来的负效用比等量收益所带来的正效用大2.5倍。比如,同一款大衣,一家500元包邮和另一家490元邮费自理更有吸引力。
5
目标设定
这一招在虚拟产品的应用上更为常见,心理学家和游戏设计师们都知道,不断为用户设定一个短期内容易达到的目标,更能激励用户继续使用产品。就像在很多游戏中,经常会提示用户“你再打几个小怪,你的装备就能升级了”。还有在某些会员设置中,会提醒你如果继续使用会上升更高档次有更多特权,这样你就会永远流转在其中,不断续费。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211/457b5b774d97409e8459587083c985e4.jpeg
世界那么大,套路那么多。战斗的号角天天吹响,今天看了小编的分享,下次血拼的时候是不是可以稍稍冷静一点,分析好各种优惠策略再决定要不要清空购物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