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星座性格分析了解自己?

标签:
心理学性格星座巴纳姆效应 |
http://s8/mw690/a70dcaf2gd96c11769787&690
“你喜欢得到他人的赞扬,有时对自己身上的一些小毛病比较在意。有时也会怀疑自己是否在用正确的方法做事情。你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不喜欢生活在条条框框的限制下。你喜欢独立思考,不轻信别人的观点。你有时表现得很外向,乐于与他人交往;有时你则会很内向,做事谨慎保守。有时你脑中会冒出一些很有意思,但不太靠谱的新奇想法。
看了以上的性格描述,有没有觉得和自己很像?
每个人都渴望更多地认识自己,而参考一下星座性格分析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个星座对属于该星座的人的性格描述都不尽相同。找出自己对应的星座,阅读完该星座的性格分析,不少人都会惊呼道:“太准了!”
不同星座的人真的有特定的性格特点吗?
1948年,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Bertram R.
Forer)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他的学生们做一份性格测试问卷,并告诉大家,老师会对各位同学的问卷进行分析,每个人都可以得到针对自己的性格分析结果。第二天,福勒教授准备了一堆完全相同的性格分析报告,发给每位同学人手一份,然后让同学们对这份山寨的性格分析报告与自己性格的相符程度打分。结果显示,平均符合程度竟高达85%。
另外一项研究是这样进行的:研究者随机选取一定量的被试,调查了他们对应的星座,然后告诉被试他们将听到自己对应星座的性格描述。但事实上,研究者所读的是另外一个星座的性格描述,并非被试自己的星座性格描述。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每位被试都表示,他们听到的性格描述和自己的性格非常吻合。
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心理学现象就是“巴纳姆效应”。该效应最早就是由伯特伦·福勒于1948年通过试验证明的。它表现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会对伪科学信以为真,比如占星术、塔罗牌、心理测试游戏等等。
“福勒效应”产生的原因被认为是“主观验证(Subjective
Validation)”的作用。主观验证指一个人倾向于认同那些和自己有关的或对自己很重要的陈述或信息而产生的认知偏差。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自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空间,所有关于“我”的东西都是很重要的。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地认识自己,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要学会面对自己。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缺陷”——即使那些
特点有时候也是一种优势。所以我们应该接受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把自己认为是“缺陷”的部分掩盖起来。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和敏锐的判断力。很少有人天生拥有敏锐的判断力,判断力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相当的信息收集,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
第三,以人为镜。可以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在比较的时候,应该注意对象的选择。找不如自己的人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缺陷与别人的优点比,都会有失偏颇。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作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
第四,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是重大的成功和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越是在成功的巅峰和失败的低谷,就越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