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自我

标签:
西安心理咨询自卑心理青少年心理自我调节教育心理 |
一位心理学家曾选出若干名学生进行智力测评,但不透漏真实情况,然后随意将学生分为两组,指出一组是智力好的,另一组是不好的。半年后发现,被称为“高智商”这一组学生的智力果然提高了很多,而另一组被称为“低智商”的一组果然智力不高。这个实验结果表明,老师和家长若将自己的主观期望带进去,会对学生的智力产生重大影响。
这个心理学家的实验正好是对镜像自我的一种恰当辩证,镜像自我是按照自己在别人眼睛里的形象,然后来确定自己。2~15岁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镜像自我认知阶段,他们要通过他人的反应来认识和判断自我。
事实上,在心理学领域,有两个高度不同的概念都被译成自我。一个概念原文作self,被译成自我,指个人的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西方的心理学家对自我的讨论是很多的,关于自我的讨论和评价都是建立在这个定义基础上的。而我国心理学家对于自我的理解,也高度一致的与self的内涵相对应。
自卑心理有时也是和这种镜像自我相关联的,比如:一个身材一般,不高不低的男孩,站在身材高大的同学面前,往往会自愧不如。而一个长相普通的女孩,与身材高挑、漂亮的女孩相比,也可能会自惭形秽。
自卑心理的形成是和环境相关的,但是也受到其他的条件影响,这里的个体因素包括身体状况、能力、气质、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个人能力是决定人形成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条件。能力强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则无疑是自信的催化剂;相反一个人如果总是接连不断的遭受失败,他的信心往往会受到打击。一个人如果是胆小、退缩的气质特征、内向的性格特征,一般对事物比较敏感、感受性强,对事物的消极后果有扩大趋向,而且不容易将消极体验及时宣泄。比如老师的一句批评,对于那些胆大、外向的孩子来说无所谓;但是那些内向、胆小的孩子听了同样的话,去可能闷闷不乐,认为老师不再喜欢自己,自己是个坏学生了。这就是镜像自我的一个效应。
事实上,一个人的价值取向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还有对待自己的态度。不同的人遇到同样的事会有不同看法,这就是人的不同思维方式使然。比如同样是考试没考好,有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努力,有人却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自己比别人笨,那么每一次考试失败的经历肯会消弱他的自信心。
而好的镜像反射却能带来积极的一面。就是通过别人来观察和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有很大的潜力,不简单的把自己和别人相比较。
他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这是很多人都想知道和了解的事情,这是大多是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