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材料]--杨疆慧《印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2-11-07 11:26:01)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一、设计思路:
课标解读
因此我依据新课改的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A、了解“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初步了解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B、掌握读图、分析图的技能,了解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
C掌握读图、分析图的技能,了解印度主要的关系。
2、方法与途径:
A、通过读图、分析图,归纳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的规律。
B、通过分析印度工业发展与资源的密切联系,认识印度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和工业布局的基本知识。
C、运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
3、情感与评价:
A、从印度基本国情与工业部门的今昔对比中,初步树立一分为二的评价意识。
B、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发展中国家也能腾飞的坚定信念。
4、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
多媒体电子白板、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印度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
难点: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准备:
1、编排本节课的导学案,并将导学案的预习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预习。
2、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每张幻灯片上有西安市东元路学校的校徽和校名。
3、音频资料的准备。
4、地图、图表的准备。
5、答题思路的温馨提示。
五、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印度歌舞《美丽情人》创设印度的氛围。(多媒体电子白板展示)
1、导入新课---找学生以提问的形式回忆上节课印度的三大地形区、人口众多、气候特点、水旱灾害为本节课自给有余的粮食埋下伏笔。(多媒体电子白板展示)
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印度人口众多,需要消耗大量粮食,加上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技术落后,印度是如何解决粮食问题的?
2、展示案例--引出印度的“绿色革命”及印度的农业。
晚饭的时间到了,晚餐真丰盛,小芭芘和堂弟大口吃了起来。后来,妈妈端上了香喷喷的炒米饭,堂弟大口吃了起来。妈妈微微一笑,转身回到厨房。这时,爷爷对小芭芘和他的堂弟说:“孩子们,你们有吃的有喝的,真幸福。我小时侯,家里耕地少,经常发生旱灾和水灾,没有水泵抽水和排涝,也没有牛耕地,生产技术非常落后,靠天收获,收成很差,加上家里人口很多,经常吃不饱,听说那时侯咱们国家每年都从国外进口粮食。我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国家对农业进行了大改革,叫什么来着呢?对!‘绿色革命’,就是选用像咱们家供销社里卖的优良稻种,化肥,使用像你哥修理厂的哪些机械,并且修建了水泵,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粮食才逐渐够吃,这些年来每年还有节余呢。”话说刚完,妈妈端了堂弟爱吃的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饼,小家伙兴高采烈地吃了起来。(多媒体电子白板展示)
3、合作探究:(多媒体电子白板展示课本上相关的图)
A、先让学生在导学案上仔细审视活动探究的内容。
(附活动探究题)活动一:对照课本P38图7.41与课本P35图7.34、课本P39图7.42分析小麦、水稻的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
|
主要分布地区 |
地形 |
降水多少 |
小麦 |
|
|
|
水稻 |
|
|
|
活动二:读课本P40图7.43,结合课本P40活动1,分析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
|
主要分布城市 |
和原料产地的关系 |
钢铁工业 |
|
|
棉纺织工业 |
|
|
麻纺织工业 |
|
|
(附给小组合作探究的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活动一:小麦和水稻在空间分布上应充分考虑到地形和降水,其中水稻和小麦相比对水和地形的要求高。
主要分布地区从以下3个地形区的某一个部分考虑。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地形从以下五种类型考虑: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
降水多少:参考图7.42看降水量的数值。
活动二:工业分布时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应遵循:a、靠近原料产地。b、靠近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产地。c、靠近消费市场。
B、 教师活动:根据教材中的地图、资料、及活动内容,采取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方法,完成本课题。考虑七年级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较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读图、阅读及归纳总结。教师给每组学生温馨提示小纸条并巡视指导,及时提醒学生从哪几方面入手,怎样对比归纳。
C、学生活动:首先独立思考,列出讨论的发言提纲写出疑难和不会的。其次,学生之间针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和辩论,逐步实现答案的完善的统一,组长纪录并整理同学发言,最后各小组展示成果,组与组的学生交流学习,师生共同评价。有精彩发言,要用掌声给予鼓励。
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不但再现了知识,深化了重点,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华,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上述活动设计成小组讨论,然后组内概括出结果,向全班展示各小组的不同意见,让大家共同分享获得成果的快乐。
承转:
印度和中国都是人口大国,这样的国情必须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这样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国际政治、经济合作才能进一步得以发展。粮食作为基础保障后,印度的工业发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钢铁工业、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等具有一定规模。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赶超世界经济强国就必须在宏观上实行对外开放,在微观上以计算机,航天及原子能高新技术为突破口,带动其他产业的迅速发展。请同学们通过自学、合作做目标测试题。
4、目标自测:
1)、印度在殖民主义者统治期间主要发展的工业是(
A.机械工业
C.采矿业和纺织业
2)、印度钢铁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A.德干高原西北部
C.德干高原南部
3)、印度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国家,在哪些领域居世界前列
A.原子能、软件制造工业
C.机械工业
4)、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A
(2)城市:C、
D、
E、首都
有印度的“硅谷”之称,该国的软件
出口量居世界第
5、小结: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教师予以解答。
6、板书设计:
印度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发展中的工业
六、教学反思
教的目的是不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非常重要。本节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即学到了知识又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当然这节课对于个别同学可能没有照顾到,这在以后的备课中需要考虑全面,或进行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