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法律》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2-07-28 01:14:46)
标签:

杂谈

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  

 

【课标依据】

一、成长中的我: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学标依据】

评价目标

评价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

能力

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 护法、爱法的人

3.1.1规则的作用和种类

了解

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了解规则的种类。

纸笔测试;

非纸笔测试:情境测试,观察,讨论等

 

3.1.2法律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了解

知道法律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1.3法律与其他社会规则的区别

理解

区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则(道德、纪律的不同)。

3.1.4法律的规范作用

法律的保护作用

运用

举例说明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3.1.5对待法律的正确态度

运用

在实际生活中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教材分析】

    本框是《思想品德》(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的第一框题。本框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层。第一层,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第二层,告诉我们法律是一种特殊行为规范,及法律的主要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第三层,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学情分析】

一方面,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没有真正意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法律离自己的生活较远。另一方面,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开始有主见,但往往又很片面,往往只看到“规矩”、“法律”约束自己的一面,不能认识到“规矩”、“法律”是正常秩序和自由的必要条件,对“规矩”“法律”产生反感,从而不能自觉遵守。同时青少年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并进而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生活离不开法律,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没有人可以例外,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做到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教学重点】

1.规则的重要性

2.法律的特征

2.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教学难点】

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探究教学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上网搜集编辑各种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制作PPT。

2.布置学生拍摄生活中不守规则的现象,排练小品,提前查阅资料完成前置作业。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知识点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药家鑫的案例。

提问:

1)看到这一幕你的感受是什么?

2)怎样为死去的张妙讨回公道呢?

阅读药家鑫的案例;

回答老师的提问;

感受法律的尊严。

通过网络热议的案例触动学生的心灵,抓住学生眼球,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兴趣,自然的导入新课。

活动一:

感受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投影:学生拍摄的照片

设问:

1)两组图片有什么不同?

2)造成不同的原因是什么?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学生观察比较图片,回答老师的提问,感悟规则的重要信。

通过图片的对比强化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的重要性,从而引出“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知识点。

活动二:

寻找规则

规则的种类

组织学生围绕着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规则进行分组分析和讨论。

引导学生归纳出规则可分为道德,纪律、规章,法律几类。

根据提示,小组合作讨论,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规则;

思考规则的种类。

在列举现实生活中规则的过程中,体会到规则就在我们身边,规则有很多种。通过探究合作明确规则的种类。

活动三:

区分规则

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的三个特征)

1、设疑过渡:这些规则有没有不同呢?让我们先来认识法律。

2、播放:《反分裂国家法》表决的视频。归纳: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3、投影相关图片,提问:法律制定出来后,不遵守法律人会怎样呢?归纳: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有强制性。

4、重现:药家鑫的材料。归纳: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5、了解了法律的特征后,那么道德和纪律在这三方面与法律有什么不同呢?填写P88表格,归纳三者的区别。

阅读P87课文。

 

观看分析视频和案例。

 

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

 

小组合作完成P88的表格。

通过视频、案例的引入,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在具体的材料中体会法律的三个特征,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表格,让学生思维产生碰撞,在碰撞中解决疑问,促进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悦。

 

有梯度的提问,层层推进,让学生明确法律、道德、纪律之间的区别。

活动四:

我来断一断

法律的规范作用

1、设疑过渡:有些同学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不违法,也不犯罪,不会与法律打交道,而且自己年龄还小,与法律没有什么关系,学法没什么用处!

这种想法对吗?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情境

提问:材料中主人公能不能这样做呢?并写出相关的依据。

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的法律依据思考回答。

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法律的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

 

阅读材料

 

查阅法律依据(可利用《中学生法律读本》)

 

课堂交流分享

 

通过前置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高自学的能力。

 

让学生在法律知识查找过程中深化对法律规范作用的认识。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内化知识。

 

通过具体的材料有针对性的分析法律规范作用的表现。

活动五:

我来演一演

法律的保护作用

布置学生排练情景剧《甜甜倒霉的一天》

投影:近期因食品安全问曝光的产品的图片(双汇火腿肠、甜心客面包、染色红薯粉)

提问:小品中的甜甜应该怎样讨回公道?如果没有法律,情况会怎样?

归纳: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学生表演情景剧

 

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情景剧表演中让学生领悟到要通过法律才能有效的打击违法犯罪,才能有效的保护人们的权益。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反思和小结。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爱法。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反思学习这节课后的收获。

通过总结,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反思,促进情感升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