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课(刻)|2AM4U2Intheforest

标签:
教育小学英语小学英语教师单元整体教学教师培训 |
《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来看看课堂教学中的那些“思维品质”是如何培养的!一起看融入“思维品质”的单元整体设计!一起聊一聊“关注问题驱动 训练逻辑思维”!
以下是案例【2A M4U2 In the forest】的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划分为两个课时,第二课时的话题是In the forest(II),教学文本讲述了Walson drinks all the water. The animals have no water.They do something to let Walson open the mouth.的故事发展、高潮与结局。
故事学习中,“思维训练”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再看看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那些问题。
Pre-task--通过问题驱动,揭示话题In the
forest,同时起到复习旧知、启发思维的作用。
--Where does the story happen?
--Who's in the forest?
--Who comes to the forest?
--How is Walson?
--What does Walson like?
While-task--通过问题驱动,进行整体感知、分段体验、语意检测。
--Walson likes the forest and lives there. But one day, what happens?
--Who gets the water?
--The water is in Walson's mouth. How to get it out?
--How to let Walson open the mouth?
故事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有“层次感”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测等来完成对故事的理解,在此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融入故事学习中。教师适时的追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打开思路,逐步挖掘文本的内在信息,突破难点。
Post-task--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多角度、个性化思考,并积极组织、运用、转化语言。
--Do you have any other ideas?
故事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让超学生发挥想象,找出办法让Walson张嘴吐出水的开放性创编环节,力求给学生提供发散性思维的机会,将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在组织、运用、转化语言的过程中,实现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重提升。
整个故事的学习,教师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寻找“答案”,将自己带入故事,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借助story rollercoaster的支架进行阅读、思维活动,这是本单元整体设计中所想体现的。
更多关于课堂教学的千姿百态,下期【每周一课(刻)】继续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