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余韵绝响显才情(原创1800字)——读张开华淮海锣鼓词《忆情追舟》

(2014-04-05 09:25:15)

余韵绝响显才情(原创1800字)

——读张开华淮海锣鼓词《忆情追舟》

被誉为我市军旅作家的田中玉,马年新春出版了两部书:一部短小说散文集,一部写民间艺人张开华的长篇传记,周庆洪、陈焕庭二位作家均做了中肯褒奖。后一部附有张开华诗词选,读后才得知,原来,已经作古的张开华先生,不仅仅是个古道热肠、手艺精湛、深受乡民爱戴敬重的石匠,一个会剪字绝活的民间艺术家,更是个有相当造诣的诗人、民间文艺家!从他的几十首诗词作品中,读者可以读到李杜的才情风骨,感到汉乐府民歌的凄婉悲怆,品到郑板桥的清正孤傲。单是一首七八百句近五千言的淮海锣鼓词《忆情追舟》,就充分流露彰显了诗人、歌者非凡的才情和技巧,真可谓余韵绝响,非同寻常。

淮海锣鼓,又叫工鼓锣、公鼓锣,是徐淮盐连地区历史悠久的曲种,它形成于晚明,自清代中叶盛行而至今不衰,是一种融说唱于一体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新沂一带的大鼓书一样,深受苏北人民的喜爱。淮海锣鼓演出形式简单,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演出时一人、一鼓、一锣,每逢乡间集日,都有民间艺人搭班演出。上世纪的田边、场头常常见到艺人们的身影,他们为活跃繁荣农村文化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传统的淮海锣鼓书目有《十把穿金扇》、《湘江会》、《薛刚反唐》、《樊梨花征西》、《罗通扫北》等;现代书目则有《烈火金刚》、《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上述所举都是长篇大书,相对来讲,张开华的《忆情追舟》却是独出机杼的单篇短制。剧田中玉介绍,张开华当年长期在沭阳一带农村锻磨,对淮海锣鼓情有独钟,与淮海锣鼓书艺人交往密切,不仅认真仔细揣摩过这种民间艺术,还学会了许多大书,经常无代价地为村民说唱。所以他能创作出《忆情追舟》这样非同凡响的鼓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我市北沟王德连先生就搜集整理过大量淮海锣鼓和新沂大鼓书唱词,还印刷成册与爱好者交流,对保存传统鼓词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山东的一位爱好者就多次前来我市,向王德连讨要书稿,带回亲自排练演唱制作成音像,流布广远。

《忆情追舟》的故事源自尼姑陈妙常和书生潘必正相恋终成眷属的故事,昆曲《玉簪记》就是搬演的整个故事,以后又为多种地方戏移植。故事发生于公元十二世纪中国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男青年潘必正由父母作主,与一名叫陈娇莲的女子订了婚,但两人没有见过面。当时,位于中国北方的金国经常南下侵扰南宋,战争不断。后来,陈娇莲父亲因病去世,金兵又再次南侵,陈娇莲被迫到南京城外的女贞观躲避战乱,改名陈妙嫦(也写作“常”)。这时,潘必正到京城参加朝廷科举考试没有考上名次,他十分失落,更没有脸面回家,就寄居在姑母主持的女贞观里攻读,准备再次赶考。在女贞观里,潘必正与陈妙嫦不期而遇,双方一来二往渐生情愫。事情被观主,也就是潘必正的姑母发现,观主怕耽误潘必正的前程,就一心要拆散这段姻缘。于是,她迫使潘必正马上离开女贞观到京城准备考试,甚至不给潘必正与陈妙嫦告别的机会。陈妙嫦得知潘必正要走的消息后,乘船追到江心与潘必正见面。两人海誓山盟,挥泪道别。

  在后来的科举考试中,潘必正名列第二名,当时叫进士。他荣归故里,才知道,早先父母为他选中并为他订婚的姑娘就是陈娇莲。潘必正喜出望外,赶到女贞观与陈妙嫦见面,道出实情,并把她迎娶进门。

张开华的淮海锣鼓词《忆情追舟》就是根据《玉簪记》中“秋江”这段情节改写的。陈妙嫦得知观主逼迫潘必正离开道观赴京考试时,乘船追到江中与心上人话别。在这段戏中,当年中国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岳美缇扮演潘必正,另一位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张静娴扮演陈妙嫦。

《忆情追舟》全文不包括借陈妙常对镜梳妆顾影自怜所作的传神肖像神情气质描写7言8句、陈妙常借责猫旁敲侧击对潘郎表心迹7言4句及结束语10言2句,47节正文,每节10言8句80字,加上上述三处,总计3864字!可以想见和大略计算出,演唱的艺人手敲大鼓铜锣,脚踩缓急板点,有时还配有扬琴二胡坠琴的伴奏,哼哼啊啊地抒情,有板有眼地道白,大约要唱上个把钟头呢!

统观全文,1节写自然界春日美景焕发人间春情,2节以百鸟万卉展彩翅逞娇艳起兴,引出青春年少男女主人公,3节交代书生留意美女为姑母老观主察觉,4至7节写姑母规劝侄儿赴京赶考夺取功名,潘必正无奈只好上路,8至13节写陈妙常得信昏厥,醒来向丫鬟倾诉,主仆拿主意,决定追舟!14至16节写陈妙常触景生情回思往事交代身世以及进菴因由,17至21节写陈妙常回忆相思成疾以及与潘必正见面的羞涩,插入她对镜自怜,玉貌花颜,22至24节,陈沉思自己言行无错,抱怨月老失职,欲向阎罗投诉!25节过度到与猫儿对话,26至35节,陈表露心迹感动公子,二人终于不为礼教束缚成就人间好事,发誓愿永远相爱白头偕老,36至43节写陈终于追上爱人听其表白不辞而别的缘故,终于感动陈妙常,一番规劝,体现其温柔多情关爱夫君,44至47节写陈主仆归程景色,及回菴静守结束本段故事。美妙作品,蕴含诗经关雎篇之题旨,运用唐诗宋词元曲南戏手法,展示大苏北民间说唱艺术技巧,融入对华夏儿女美好纯真爱情热情赞美之情,真是极其难得的佳作,足见张开华艺术修养的独到境界,运用说唱艺术形式搬演古代爱情故事的非凡功力。其中起兴、白描、比喻、拟人、夸张、铺陈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灵活多变,尤其在对生活场景、人物心理、事由追述、情节展收等方面,充分借鉴了元曲南戏和地方戏曲的表现手法,值得认真深入品赏和研究。例如25至30节,陈妙常明着训猫,暗里向潘必正剖开炽热爱恋的精警词句:

如果是正大光明难下手,

你必须见有机会暗偷吃。

空有这温和典雅潇洒洒,

空有这风度翩翩文斯斯。

辜负我平日对你千般爱,

辜负我满腹热心对你思。

像你这不吃荤腥不捕鼠,

终日里痴痴呆呆傻东西。

我看你四肢完好精神健,

莫非你生理方面有差池。

 。。。。。。。

又叫声猫儿猫儿快醒悟,

万仙簿未能把你姓名题。

。。。。。。

像这样通过拟人、反讽、反衬、铺陈法,以如此大量篇幅来细致描写人物心理,刻画人物形象,并涉及和灵巧运用佛学方面广博知识来进行主人公内心剖白,并夸赞、激励引导心爱的书生来“吃腥”、来抚爱自己,使读者听众也心驰神往,进入了一个极其优美的艺术境界,仿佛看到了中外艺术大师们着力塑造的诸如思春的崔莹莹、杜丽娘、张五可、婴宁、辛十四娘、林黛玉、埃斯梅哈尔达、朱丽叶等中外艺术形象,达到甚至超越了中外文学戏剧大师们的艺术水准。限于篇幅,不再赘述,读者自可找来作品仔细揣摩,自然心领神会、击节赞赏。

 

 

 

【附记】潮剧折子戏《偷诗》也是根据昆曲《玉簪记》改编移植。这是一折文雅的生旦对手戏,当年扮演生旦的分别是陈学希与吴玲儿,都正值妙龄青春的年纪,男才女貌,令人赏心悦目。一个西风萧飒的午后,陈妙嫦神思困倦,伏案睡前写下一阙思春的《西江月》:“松舍青灯闪闪,云堂钟鼓沉沉,黄昏独自展孤衾,欲睡先愁不稳,一念静中思动,万般情意难禁,强将经卷压凡心,怎奈凡心转甚。”青年书生潘必正对陈妙嫦是一见倾心,他来到陈妙嫦的云房之后,偷得这阙《西江月》之后,明白道姑的心意,通过一番的挑逗,与道姑互通款曲,最终彼此对天盟誓,成为情侣。

“偷”字当头,本来是不道德的,但是因为是才子偷了佳人的诗,于是偷诗就不算偷了。调戏女子也是为社会所不齿的,但如果是其他男子挑逗了陈妙嫦,观众或许要冠以流氓罪,然而俊俏男子调戏美丽道姑,这一番的般配却让观众默许,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潘必正与陈妙嫦两人心中互有爱意,于是这一番“调戏”最终竟成了情侣之间的调情了,真的有情趣!

陈妙嫦的这一阕《西江月》写进了出家人凡心未尽的矛盾,道家的清规终究难禁凡人的心猿意马。潘必正在挑逗陈妙嫦的时候唱道:“戒律千条森严在,难禁灵犀一点两情痴。文君琴心凭谁寄,多情司马有梦知。”历史上,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出奔的故事,在当时也是为世不容的,但是终究两人心坚,终究成为经典。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旧时代的出家人应该都是上了一定年纪的,只有在尘世里历经尘劫之后,才能净心皈依,就如弘一法师,当他还叫李叔同的时候,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在历尽浮生诸多的风浪之后,最终大彻大悟,临近中年放弃诸艺和身外之物遁入空门,弘扬佛法,广结善缘,普度众生,最终成为一代高僧。而正当青春年华的僧侣或者道姑,对外面世界充满各种期盼,他们未知人世,又如何勘破红尘?是以陈妙嫦虽然不守清规,甚至红杏出墙,却也值得谅解。

俗话说,男追女,如隔山,女追男,隔层纸。若非陈妙嫦的这阙词,想必潘必正的表白还得费一番口舌,而一纸在手,陈妙嫦的心意全部在握,潘必正的一番挑逗全部胜券在握。

“天台路迷,一梦依稀,瘦损腰肢,倩谁扶起。”陈妙嫦睡梦中醒来,惊见眼前站着一个潘必正,尽管这个人是她所心仪的,作为出家人,同时作为一个女子,她自有一番矜持,于是当头就是一番斥责:“你文质彬彬识书诗,道家门禁自应知,妙嫦何人你可晓,私闯云堂理不宜。”

若非潘必正已经借助诗词了解陈妙嫦的内心,恐怕面对此番斥责,也要知难而退了。然而,他不但不退,反而进一步进攻:“仙姑休介意,请恕小生信步桃源不自知。”

其实,陈妙嫦虽然写下诗词表达了凡心的初动,但是毕竟还是有所顾忌,未见得真的就敢出轨。面对潘必正的挑逗,她不由诵起道家庄子的经典:“心清必静,毋劳汝形,毋摇汝精,乃可长生。”潘必正却用陈妙嫦的词句对付:“一念静中思动,万般情意难禁,强将经卷压凡心,怎奈凡心转甚。”陈妙嫦才知道自己所写的诗词被眼前的秀才所偷,心思也均为她所知,不由又羞又恼。潘必正乘机打铁:“知音者芳心自同,仙姑无需再彷徨,你看篱畔菊花艳,庭前桂子香,金炉烟袅,水殿风凉,正宜乘风归去,何堪凄冷于云房。”至此,陈妙嫦完全放下矜持:“意惹情牵,潘郎心一片,妙嫦暖三冬。”遂与潘必正定下了山海盟,成就一段好姻缘。

《偷诗》一折不长,故事选择在秋天,意境悠远,剧种天高气爽,云堂寂寞清冷,青春少女手执云帚,面对青春年华流逝惋叹。看一对小情侣,如何搬开世俗的樊篱最终走在一起。

 

 

与张开华的作品情节相近的,还有根据张恨水原著改编的香港粤剧电影《陈姑追舟》。这部电影由大联影业公司于1955年出品。该片由陈皮出品,领衔主演。主要剧情是:陈妙嫦自小被订下亲事,但悉逢乱世,纷乱中,与母亲失去联络,幸而在绝境中得到食馆主人二娘收留,并认识二娘的表亲潘必正,两人一见钟情,在一夜缠绵之后,妙嫦珠胎暗结,岂料不容于二娘。张进垂涎妙嫦美色,设计拆散鸳鸯。必正不知妙嫦为他诞下一子,反误信谗言,以为妙嫦与周德私通。妙嫦联同周德扮成卖唱艺人道出原委,终得以与必正一家团聚。

 

 

南戏秋江玉簪記(小工調)明‧高濂

(老旦,小生,丑同上)(老旦)姪兒,走吓.(小生)噢.(老旦乾唱):

【水紅花】天空雲淡蓼風寒.(丑界)勿要看,進去個哉.(小生)狗才.(老旦連唱)透衣單.江聲凄慘.晚潮時帶夕陽還.(小生唱)咳.淚珠彈.離愁千萬.(小生)姑娘轉去,轉去.(老旦)做什麼.(小生)姪兒這些要緊書籍,都不曾帶得.(丑)勿消費心,才帶拉裡個哉.(小生)狗才.(唱)我欲待將言遮掩,怎禁她惡狠狠把話兒攬.只得赴江干.也囉.(丑)姑奶奶,到子江邊哉.(老旦)進安,喚船.(丑)是哉,小船,搖上來來.(淨上)來哉.撐船道業,各服一行.阿是叫船.(丑)正是.(淨)到囉裡去.(丑)到臨安去會試個.(小生)吓,船家,只怕今日,江中風大,去不得吓.(淨)咳.風麼大,倒是兜梢順風,去得個.(小生)狗才.(丑)弗要多盤,阿要幾化銅錢.(淨)老實說,要一兩篤.(丑)蘇州人殺半價,五錢拉裡,阿去.(淨)少點,弗去.(小生)狗才.(淨)作啥罵哉.(小生)這裡到臨安,有多少路,與你五錢銀子,還不去.姑娘,轉去,轉去.(淨)慢點,慢點,弗要逗,依㕶麼幾化.(小生)依我吓.(淨)幾化.(小生)與你三分銀子.姑娘,我們轉去,轉去.(淨)慢點,慢點,我麼郭樸個兒子,拗種.五錢弗去,搖㕶個三分,請下船來.(小生)阿呀,狗才.(丑)個麼八錢拉篤.(小生)姑娘,姪兒是去了.(揖介)(老旦)路上小心.(小生)曉得.(淨)開船哉.(下介)(老旦)我且到望江樓上一看.(下介)(旦上乾唱):

【前腔】霎時間雲雨暗巫山.悶無言.不茶不飯.滿口兒何處訴愁煩.隔江關.怕他心淡.顧不得脚兒緊趕,(白)呀.看望江樓上,好似觀主模樣.天吓.早是我先看見了.(唱)若還她撞見好羞慚.且在人家竹院.也囉.(下介)(老旦)姪兒去遠,料他決不轉來.咳,妙常吓,從今割斷藕絲腸,免繫鵾鵬飛不去.(下介)(旦上)潘郞吓.君去也,我來遲,兩下相思各自知,敎我心呆意似痴.行不動,瘦腰肢,且將心事托舟師.見他强似寄封書.想他去得不遠,不免喚隻小船兒趕上去.吓,船家,搖上來.(付上)來哉.終日灘頭坐,一日過九餐.小師父,阿是叫船.(旦)正是.(付)到囉裡去.(旦)要趕着前面那雙會試船的.(付)阿呀,去遠哉,只怕趕弗着哉.(旦)只要趕着了,船錢重謝.(付)個麼要依我個篤.(旦)你要多少,一總與你.(付)個麼我要五錢銀子篤.(旦)就與你五錢.(付)早曉得麼,說子一兩哉.請下船來.咦,㕶是女貞觀裡小師太哇.(旦應介)正是.(付)我俚老個,前日子來燒香,拉佛殿上,看見子㕶生得好了,倒動子火哉.(旦)呀啐,快些開船.(淨)噢,個麼開船哉.(旦)快些搖吓.(付)原是搖,弗拉裡撐.(旦)啐,纜也不曾解,只管搖.(付)撥㕶催昏子囉,搖子半日個船,纜也弗曾解.讓我解子纜來看.噯束來,那麼開船哉.小師太,阿要泡壼茶㕶吃吃.(旦)快些開船.(付)個麼我唱哉.(旦界)偏偏叫了這隻老船.(付唱):

【山歌】吓吓吓喑風打船頭雨又來.滿天風霧了喑那哼把船開.(旦界)快些搖.(付連唱)㕶看白雲陣陣吹黃葉吓,惟有江上芙蓉了喑獨自開.(旦)咳.(付界)為啥滿肚皮個心事介.(旦連唱):

(小工調)

【紅衲襖】奴好似江上芙蓉獨自開.只落得冷凄凄飄泊輕盈態.恨當初與他曾結鴛鴦帶.到如今怎生分開鸞鳳釵.別時節羞答答怕人瞧頭懶擡.到如今悶昏昏獨自擔着害.(付界)小師太,㕶看水面上一對鴛鴦,拉篤打雄咦.雄個飛子去,雌個拉篤趕上來.(旦連唱)愛殺那一對鴛鴦在水上.也,羞殺我哭啼啼今宵獨自捱.(下介)(付界)扳得來吓.(小生、丑同上,淨搖船上)(淨唱):

【山歌】滿天子介風霧日影子介暖.遠波疏林月影子介寒.看南來北往流勿盡想思淚吓,別時容易了喑見時難.(小生)咳.(丑界)要天變哉.(淨界)為啥了.(丑界)老烏龜叫.(淨界)㕶個小鱉蛋.(小生連唱):

【紅衲襖】我只為別時容易見時難.你看那碧澄澄斷送行人江上晚.昨宵呵(淨界)噲.小兄弟,到艙裡來.(丑)為啥了.(淨)岸上有去鱉個拉篤.(丑界)吖喲.㕶個老烏龜,六月債還得快.(小生連唱)醉熏熏歡會知多少.今日個愁脈脈離情有萬千.莫不是錦堂歡緣分淺.莫不是藍橋倒時運慳.傷心怕向蓬窗.也,(付界)噲,前頭個隻,阿是會試船.(丑)正是,問俚作啥.(付)有位女師太拉裡,要會㕶篤相公了.(丑)相公,陳姑來哉.(小生連唱)堆積相思兩岸山.(旦)快些搖上去吓.(付)是哉.(旦唱):

【僥僥令】忙追趕去尋船.見風裏正開帆.(小生接唱)忽聽人呼聲聲喚.住蘭棹定眼看.是何人且向前.(旦界)是我.(小生)妙常,快些過船來.(旦過船介)(淨,付)吖喲.看仔細,幾乎做大湯糰.(旦唱):

【哭相思】半日裏抛伊不見.淚珠兒溼染紅衫.(小生)船家,把船兒泊住江口,暫停片時.(淨)是哉.搭㕶到後梢頭去,燉茶吃.(付應,同下介).(旦)事無端,恨無端,平地風波折錦鴛,羞將淚眼向人看.(小生)這其間,那其間,恨我姑娘緊緊攔,狠心直送到江干.(旦)早上聽得師父,喚我們出來送你,好不驚死人也.不知何人,走漏消息.吖,一定是你口兒不緊,以致如此.(小生)小生對何人說來.這是平地風波,痛腸難盡.(旦)方才在衆姑姑面前,有話難提,有情難訴,為此趕來送你.潘郎吓,我有千言萬語,一時那由說得盡吖.(小生)多感厚情,銘刻肺腑.早晨在衆姑姑在前,一言不得相別,方抱痛腸.今得見卿,如獲珍寶.妙常吓,和妳少敍片時,再作道理.(旦)噢.(同唱):

【小桃紅】秋江一望淚潸潸.怕向那孤篷看.也,這別離中,生出一種苦難言.恨拆散在霎時間.都只為心兒裏,眼兒邊.血兒流,把我的香肌減.也,恨殺那野水平川.生隔斷銀河水,斷送我春老啼鵑.(小生接唱):

【下山虎】黃昏月下,意惹情牽.才照得個雙鸞鏡,又早買別離船.哭得我兩岸楓林,做了相思淚斑.和妳打疊凄涼今夜眠.喜見妳的多情面.花謝重開月再圓.又怕妳難留戀.離情萬千.一似夢裏相逢.教我愁怎言.(旦接唱):

【五韻美】意兒中無別見.我忙來不為貪歡戀.只要你新舊相看心變.追歡別院.怕不想舊有姻緣.(小生)妙常,我不是負心人㖸.(旦)潘郞,你若負了我是(唱)那其間拚個死口含寃.到癸靈廟訴出燈前,和你雙雙罰願.(小生接唱):

【五般宜】想着妳,初相見心甜意甜.想着妳,乍別時山前水前.我怎敢轉眼負盟言,我怎敢忘却些兒燈邊枕邊.(旦接唱)只愁你形單影單,(小生唱)又愁妳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乾.一似秋風泣斷猿.(旦)奴別君家,自當隱跡空門,洗心待君.君休負我.(小生)怎敢負卿.(旦)奴有碧玉鸞簪一枝,原是奴家簪冠之物,將來贈君,以為加官之兆.(小生)多謝厚情.我有白玉鴛鴦扇墜一枚,原是家君所賜.今解以贈卿,以為他日雙鴛之兆.(旦界)多謝.(小生唱):

【憶多嬌】叽兩意堅.月正圓.執手叮嚀苦掛牽.(小生)妙常,和妳同上臨安去罷.(旦)我豈不欲與你同行.倘被人知道,反為不美.(唱)欲共你同行難上難.早寄鸞箋.早寄鸞箋.免教我心腸掛牽.(淨、付界上)夜哉.要開船哉.(小生)就此拜別.(唱):

【尾聲】夕陽古道催行晚,千愁萬恨別離間.暮雨朝雲兩下單.(淨,付介)過船來(去)罷.(小生、旦同唱):

【哭相思】要知郞眼赤,只在望中看.(同哭下介)(付)老個,居來會.(淨)扳得來吓.(分班下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