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我创建社工机构的经历
(2015-03-25 09:35:29)分类: 社工 |
陈丹老师茶话会笔记
本文来源:华盛顿大学梦之声公益
http://weibo.com/p/1001603823539689016788
嘉宾:陈丹
海南省政法学院社工老师,海口市友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创始人。
自我介绍:
我的本科和硕士都在北京,受了七年社工训练,之所以创办社工机构是源于自己的经历。我的导师从我的大一到大三一直在创办社工机构。2014年4月份我在海南注册了社工机构,同时在海南政法学院实习,当时我是个辅助的老师,由于学校也刚开始社工专业,因此作为硕士我才能也去担任一个老师。在海南,社工的发展是比较落后的。我也想致力于推动海南社工的发展,希望成为开拓者。带着这样的念头我成立了这个机构。
机构的开始很困难,因为海南没有如上海和北京一般政府购买服务的平台。(比如政府会说我们有老年服务,社工机构可以承包)因此我们需要一边做项目一边影响政府。如今半年过去,我们做了三个项目,机构也有十一个人,在海口也有了影响力。海口有三家社工机构,我们成立最晚,却进展最快,因为我们抓住核心,我们的目标是青少年,主要是司法社工。主要是少年司法,特别是未成年犯罪,国内称为“帮教”。案主已经犯罪,但是涉案不那么严重,比如盗窃、吸毒等。如今我国司法倾向于人文感化,因此我们社工有发展空间。最初,我们前期是志愿服务,让政府知道我们能做什么。过去这一块都是检察官或者公务员在做,都比较敷衍(因为他们没时间,犯罪两很大)。于是前期我们做的很杂,为了让百姓知道我们,政府知道我们,比如海南有台风,我们也去帮助,渐渐的有了名气。当时我和朋友说了想做司法社工,被认为不可能,那么前期我们“脸皮要厚”,我主动给检察官打电话,介绍我们。社工在司法领域可以做的是:充当“合适成年人”(我国规定,公检法在审定小孩时,需要有法定代理人到场,避免对未成年人的逼供诱供。犯事的小孩很多是边远地区,在捉到小孩的时候没法立刻联系家长或者亲戚,而专业的社工可以充当一个中立的角色:当公安局或者检察院无法联系到法定代理人时,可以让社工来做);以及社会调查报告(小孩犯事了,法院需要了解小孩的成长经历,学校、家庭、社区环境,我们需要作出一个报告,解释他为什么会犯错。在社工介入期间如果态度良好,检察院量刑可以减刑,变成社区矫正而不是入狱。因此,社工的介入很受家长欢迎,家长会认为社工是来陪同小孩,在他最低谷时帮他一把)。总之,需要一个融合点。
社工很辛苦,周末也要去小孩的地方,不止是调查员的角色,关键还是作为一个陪同者,一个帮教者,促成他行为的改变。这是我们在司法领域的探索。
【问1】:社工在国内司法社工的普遍情况是怎么样?
答:不多。就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上海阳光青少年事务所、云南戒毒。政府对社工的认识不足,需要有人站出来告诉政府我们可以。我很幸运,因为我们的海南司法系统一直想找司法社工,于是我们一拍即合。他们购买了我们的三个社工岗位,包括心理咨询师,比如心理测量。社工更多还是整合资源,帮助家庭。我们目前一个月接了十九个案子,成效很大,政府很认同。目前只是海口试点,于是我们的省委希望推广,在每个市县进行。因此我觉得我们不单做一线,也要在政策上做倡导。
我们这还有两个项目范围,我们不做老年人司法,我们还在海口市福利院,做智障残障青少年犯罪者做发展性的项目,比如团体辅导。国内这一块有一个局限性,多是岗位购买,钉死在那,而不是项目购买,所以社工只好钉死在行政单位,可能被行政化。(比如一共十一人,五个人在机构里,如果有新项目来,人手不够;而且对社工机构认同感不够,因为一周五天他们更多是在机构里工作。)
【问2】:资金来源?
答:前期我个人垫资,目前有政府购买。但还是不够。目前三千五一个岗位,我们再收10%费用。但是一个毕业生至少2500/月,再加上保险,3300。而且还有日常运营。不是很够。
【问3】:什么叫岗位购买?评估呢?
答:他们一周五天在机构里,有专门的办公室,但还是要回来进行督导讨论。北京已经全部行政化,一个社区一个岗位,社工一般在居委会就是打杂的。
评估还不够科学规范化,目前还都是合作对象与家人还有合作单位的对我们社工的个人印象。说实话,评估方面还很差。而国内的项目评估也都是很混乱。目前我们的社工好或者不好,由检察院的办案人员主观印象判断。
我觉得做社工,特别在我国一些不是很发达的地方,真的很艰难。我们从四月份成立到八月份这段时间,四个月都没项目,都是我个人垫钱亲力亲为,从亲力亲为的“义工”,慢慢开始为政府接纳。特别团委那边很注重青少年权利的维护,因此也会来找我们,提供支持,或者象征性的资金。
【问4】:能详细说一下四月份到八月份的工作?具体给谁打电话?你的社会关系怎么建立?
答:我成立机构,不是盈利目的,也当成人生的事业在做。因为我想推动海南这边的发展。我就愿意垫这个钱,来自家人与朋友的支持,我的收入在学校也就四千元,不是很多。像是前期创业。
我们在前期,社会关系源于我们的社会资源,我的大三在民政厅实习,因为我在里面工作过,对政策与领导风格有把握。我成立机构便有资源,而且我的办公室和饮食是免费的,来自民政局的安排,我们的办公经费不用租房,也不用购买电脑,我在这段时间是省下了。
在政府尚不知道我们的时候,我们做了社区介入,我和我的同学一起去做,因为我是老师,所以我可以带学生去社区做志愿者,比如家庭访问。正好赶上6.26戒毒日,于是就把我们司法介入的点拿来做宣传;而且海南有台风,我们就紧急性的物资捐赠,以及心理咨询和链接资源(灾民对政策不清楚)。以机构名义进行,而媒体进行了报道。
【问5】:注册机构需要什么条件?
答:注册条件不是很紧,因为政府很支持,但是希望有专业背景。
【问6】:那些固定场所是每次注册都有的吗?
答:是因为海南只有两个社工机构,于是有人站出来政府就很支持。
主持人:有些省市大学生创业有政策支持,而且现在机构的起始注册资金也降低了
【问7】:您刚才说刚开始工作时人手不够,而你又要做心理咨询。综合来看,团队里只有你才有这个专业条件,所以你是怎么保证平衡?
答:我承认最初不是特别专业,也不是很延续性。最开始也有其他老师一起介入,因此如果没有资金,很难保持专业性或者延续性。比如最初的戒毒,我们前期只是去家庭进行聊天,做朋友,也算不上心理干预,更多是志愿工作。
【问8】:一个司法社工的案主的服务长度是?
答:目前我们有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只有一个,因此我们也在倡导说能不能购买我们的督导岗位。之前我们提到少年犯可能不入狱,那么司法机关对这个的考察期是三到六个月,而我们会定期去做访谈,比如一个月至少要见两个月。
主持人:而且海南社工专业专业点很少,因此海南“科班出身”老师特别少
【问9】:在美国很多社工服务都是政府服务逐渐转移到社工单位,而你们这边是不是出来一个,然后政府觉得ok,自下而上地被政府接纳并且成为一个政府服务?
答:我想还是地区不同。比如上海和北京是已经设计好需要去做,因为已经有了类似的意识。而海南是初步有了这个意识,并且官方希望推动。因此我想,还是借助了大环境的力量。
【问10】:你们之前的专家、顾问,也算是一种社会关系吧
答:是的,我的老师之前担任了我们的专家和顾问,他们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
【问11】:除了被购买了岗位的那些人外,薪资也比较低,那你是怎么留住社工呢?
答:我们目前做得比较好,我们的社工很多是另外两家社工流过来的。可能是因为我是他们的同龄人,而且有专业背景。另外两家的老板是商人。他们觉得我们的社工机构文化更好,我们机构平时就我和另一人在,而每周五在一线工作的人都会回来半天辅导,让他们在这里得到宣泄、心理与技术上的支持。而我们经费一旦多了后,我们有条件允许,我都会送他们出去学习,比如去深圳、湖南交流的机会。他们都知道机构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我们都投资到员工身上,因此员工有归属感和希望回报的愿望。我让员工不要加班,他们自己会说,我做上瘾了。还有聚餐,庆祝生日……等等。
机构文化和凝聚力是很重要的。目前我们机构用居委会的办公室,这块就不太好,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混在一起很不方便,社工们回来的时候也对这块地区没有归属感。因此我希望努力变成不是免费的办公室,弄成一个家的感觉。
【问12】:你们招聘的人都必须得是社工专业吗?
答:都是本科生,百分之九十都是社工,心理专业都可以。多是无证状态(主持人:啊其实美国没有证也可以)。但我们与检察院工作时,他们是需要社工有这个证的。许多大学生也是刚毕业,不可能立刻有证,需要有一段成长时间。(随后老师解释了一下,她目前有被购买九个岗位,在三个项目里。除了之前提到的服务,目前机构也在考虑进行社区工作者资格证培训)国内本科学历可以直接考社工初级。本科两年,工作两年;硕士1年,工作一年,可以考社工中级。但政策这块很难过。
【问13】:求您的成长时间线
答:我当时在国内选择社工这个专业……啊国内很多报这个专业的人都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嘛的。不过我是知道,但是我对这个专业不是很认同。而我在大一大二只是听课,没有实务。而我比较喜欢和人交流,性格老好人,学社工知识感到也很受用。而我在大三去社保局,大四回海南民政厅实习,后者给了我人生很大改变,因为民政厅能让我站得高看得远,看到他们对社工的建设规划,当时赶上国家颁布《中长期社会人才规划纲要》,海南也在努力跟上,因此我看到他们以后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推这件事,于是我感到我学的东西很有用,我很有希望。而我的老师鼓励我去考硕士。当时我成绩很差,而我想,我只是本科生,不够,还是尝试硕士吧。研究生给我机会,很多的实务经历。我从2011年四月份开始,就跟着我的导师实习,北京海淀瑞博社工事务所,了解机构如何运作,耳濡目染学到很多东西。首师大虽然学术不是很强,但是实务经历非常丰富,三个老师开社工机构。研一我是打杂,什么动作,写写新闻等等。研二我去台湾交换学生,暑假去了香港青少年服务机构实习。也许当时经历看起来没什么,但是在日后开机构的时候,对你的能力和人力资源整合都很重要。比如目前我们在培训,我的老师都很愿意过来讲课。
在毕业之前我就不在首师大了先回了海南。因为如果我想开机构,而没有一个安身立命的职位,是不够的。国内很多是以一个高校老师或者教授去申请机构,更有公信力。而虽然我当时是实习,但是我当时的书记一直把我当做正式员工,因此给了我很大支持。(主持人&师姐:目前国内一些学校希望MSW回去担任老师,但不是传统意义上很好的学校。)
其实很艰难,因为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又当老师,又开设机构,职业冲突很大。
【问14】:少年犯、流浪儿童、福利院等三个领域不是完全重叠,你是怎么平衡三个领域,你的领导力是怎么来的?你很痛苦的时候,是有督导吗?当机构有问题时,作为核心人物,你是怎么处理?
答:我一直很重视的是自发的力量,让每个社工认同自己的文化和事业,让他自主运行,我只是作为一个联系者。每个领域有一个负责人,我只要和这三个人负责就行。(陈丹老师是放权型)很多专业的东西我自己不懂,很多东西也不是一定要学过才能做,可以先接了,然后再努力探索。(主持人:她的机构有个很特殊的点,因为三家海南机构只有她一个机构是专业性的,因此政府很信任她,比如政府说,我有个项目,我就要你做。那你只能接啊。)
虽然我们希望专精,但是只有专精无法养活社工。因此前期是为了生存在发展,逐渐的转移成专精。而且我们可以重点只在两三个领域,比如少年犯与流浪儿童救助。
【问15】:是不是海南的竞争少一点?北上对服务的竞标很激烈。
答:前期没有人做,做了不太有竞争,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对品牌的追求。因为迟早,会有其他人来吃这碗饭。最终一定会走向竞标的。所以我们希望即使在前期,也要把服务做好,为了长期发展。
【问16】:你们的机构对社工有什么要求:
答:1.
【问17】:你们收暑期实习吗?
答:收。
主持人:你们填写一堆paper就可以成为国际practicum了。
我目前在开发项目运作教材,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学生能今早懂怎么运作机构。比如学生可以试着写项目书,然后来我的机构看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可以试着来运作项目。
【问18】:MSW可以来哪些学校当老师?
答:二本或者大专院校。
其实我当时被学校录取的经历是因为实务经历。当时我的竞争对手也有很好学校出来的,但是我在演讲时就会把我在海口的实务经历拿出。
【问19】:国内现在社工行业工资待遇……?
答:我在国内当老师,4800。但关键是,你要学会赚钱,比如当讲师,每次讲培训1000;而且我也担任督导,每年也有四万元的收入。我的许多同学都很认同社工,但是有很多现实的东西。
主持人:厦大八十八个同学,还在当社工的同学就十个,两个在做直接社工,三个在做基金会。剩下都是房地产、公务员、HR。四个老师。
陈丹老师:还是很期待你们回来。越是空白的东西越是艰难,如果你付出了,你看中的东西还是会有的。
海口就三家,三亚有五家。但是三亚很多还只是注册了没做事,每个人都在观望,观望东风的来临。
其他地方,四川救灾很好。安徽的政府支持力度很大。一个社工购买岗位给六万元。社工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看能否耐得住艰苦和寂寞。
【问20】:国内很多人对社工的认识是完全很低的。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他们更认同政府,而非突然跳出来的一个社工。那么你是如何让那些人认同你的服务?
答:以前案主的家长是不知道社工是什么。一开始我们和家长接触,比如一开始一批涉案少年和家长一起来,第一次有一个司法机关的人员做见证,说这是司法社工等等,而我们也会和家长澄清我们是中立的角色,但家长一开始不明白,不过在之后的相处中,他们会明白。比如我们对家长会说,“你们刚从家里过来,很辛苦吧,吃了饭没?”要走的时候去送他。而政府人员会把他们当犯人看待。我们会一直强调说我们是陪同者,希望陪你们走过这一段,我们不高高在上。但我们是和政府是合作关系,你们能享受到这个服务,也是政府的福利
【问21】:你的同学有去居委会的吗?理念相悖吗?
答:有,很多,去北京考社区工作者,为了拿一个户口,或者当村官。
理念不相悖,我们的理念都是给居民提供服务。但是服务范围不一样,我们是提供服务,居委会是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