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水浒——裴和尚挂面和蓟州壮面

标签:
舌尖上的水浒水浒top10文化梁山十大 |
面条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北方,特别是山西一带几乎家家吃面条,顿顿有面条,因此也演化出许多样式各异的面条品种来,比如拉面、刀削面、压饸饹、焖面、猫耳朵、剔尖,拨鱼等等。面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面条制作和食用历史了,比意大利早了两千多年(意大利在马可·波罗之前就有面条了)。面条在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到了宋代“面条”一词正式出现,并且成为大众食品广泛分布于各地。比如宋吴自牧著的《梦粱录》卷十六就专门讲述了宋时的面条品种:“更有面食名件:猪羊生面、丝鸡面、三鲜面、鱼桐皮面、盐煎面、笋泼肉面、炒鸡面、大面、子料浇虾面”,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食店》也介绍了多种面条:“生软羊面、桐皮面、姜泼刀、回刀、冷淘”。冷淘就是过水面和凉面一类的食品,看来当时不仅有热气腾腾的热面,还有清凉爽口的凉面。由上述这些记载,足可见当时面条种类的繁多和所受广大百姓喜爱的程度。《水浒传》作为以这一时期为背景的作品,里面自然也少不了面条的身影,并且面条在故事情节推进中也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一、裴和尚挂面
裴如海裴大和尚无疑是《水浒传》中泡妞手段最高明的高手中的高手,在他手里,美酒、香茗都是攻奸泡妞的利器,就连再寻常不过的面条,在裴和尚的巧妙运作中也成为勾引妇女的问路石、敲门砖。裴如海在《水浒传》中一露面就带着“些少挂面,几包京枣”来给潘巧云的前夫王押司过周年。所谓挂面,就是挂在适当的地方晒干或晾干的面条。之前的学术界认为挂面产生于元代,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早在唐朝挂面就已出现,当时被称作“须面”。挂面的出现,无疑使面条的制作和食用晋升到了一个新阶段。裴如海礼物价值虽薄,但尽显体贴入微。潘巧云见之果然喜上眉梢道:“甚么道理,教师兄坏钞!”裴和尚一句:“贤妹,些少薄礼微物,不足挂齿。”说得何其温柔体贴,仿若微风拂过潘巧云尽是欲念的心,难怪潘美人立刻投怀送抱“拿起一盏茶来,把帕子去茶锺口边抹一抹,双手递与和尚”。裴和尚也不谦让,“一头接茶,两只眼涎瞪瞪的只顾看那妇人身上,这妇人也嘻嘻的笑着看这和尚。”初战告捷,不过靠得是三枣两面外加裴如海蜜糖也似的巧嘴,当真是低成本高收益。等潘巧云和潘公来到裴如海寺中,裴如海又是借请吃素面为由来款待潘氏父女:“‘难得干爷在此,又不是外人,今日斋食已是贤妹做施主,如何不吃箸面了去?师哥快搬来 !’说言末了,却早托两盘进来,都是日常里藏下的希奇果子,异样菜蔬,并诸般素馔之物,摆满春台。”打着吃素面的旗号,却摆着满汉全席的大菜,难怪此宴过后裴如海是放倒了潘公,又放倒了巧云,皆是面里文章做的好呀!裴如海寺里的素面是专供出家人食用的,有时也用来款待敬香的客人,以清淡不沾荤腥为特点,吃素的和清淡口味的人都喜爱此面。至于它的具体制作与其它面条也无不同,主要是所用汤汁制作上的区别。
二、蓟州壮面
素面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除了裴如海这次,李逵陪戴宗去蓟州找公孙胜时,也曾遇到一个专门经营素面的面店:“当日晌午时分,两个走得肚饥,路旁边见一个素面店。直入来买些点心吃,只见里面都坐满,没一个空处。戴宗、李逵立在当路。过卖问道:‘客官要吃面时,和这老人合坐一坐。’戴宗见个老丈独自一个占著一副大座头,便与他施礼,唱个喏,两个对面坐了,李逵坐在戴宗肩下。分付过卖造四个壮面来。戴宗道:‘我吃一个,你吃三个不少么?’李逵道:‘不济事!不发做六个来,我都包办!’过卖见了也笑,等了半日,不见把面来,李逵见都搬入里面去了,心中己有五分焦躁,老儿低著头,伏桌儿吃。李逵性急,叫一声‘过卖,’骂道:‘教老爷等了这半日!’把那桌子只一拍,泼那老人一脸热汁,那分面都泼翻了,老儿焦躁,便起来揪住李逵,喝道:‘你是何道理打翻我面!’李逵捻起拳头,要打老儿。戴宗慌忙喝住。”
在《水浒传》众多面条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当属这个素面店里经营的蓟州壮面。壮面之所以称其为“壮”,是取其面宽量大之意,陕西一带至今还有“面条像腰带”的说法。而从“泼那老人一脸热汁”来看,这种面是属于有汤有汁的一类面,与山西等地汤汁比较浓稠的面条是有明显区别的,又由于削面产生于元朝,所以综合来看感觉壮面更像是现在的兰州拉面(宽的那种)或是手擀面一类的面条。因为姚看江湖本人酷爱面食,所以对这种传说中的壮面分外期待,希望有机会能够尝到正宗的壮面。壮面的出现并非只为充饥,对情节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在面馆中因为壮面的这次误打误撞,使遍寻蓟州而不遇公孙胜的戴宗、李逵终于找寻到了入云龙的踪迹,这才让深陷高唐困境的宋江得以解脱。
《水浒传》因为突出主题的需要,并没有过多地对面条的形质、制作、食用方法进行过多的描写,但通过裴如海拿挂面祭奠王押司的事例和多种场合出现素面的记载,还是非常生动地展示了面条在宋朝餐饮中的重要地位。
附:家常宽面的做法:
原料:面粉、鸡蛋、猪肉、木耳、黄花菜、豆腐干、香菇;
配料:辣椒酱、芝麻油、酱油、香油、盐、味精。
步骤:
1、面粉加适量的水和蛋液,和成面团,醒面20分钟。
2、制作臊子。把所有干货提前用温水泡发,全部臊子材料切成丁;锅烧热,放少许油,加入一大勺辣椒酱,炒匀后放入肉丁;待肉丁变色后,入木耳碎、黄花菜碎、香菇丁、豆腐干,再加入少许酱油和水,最后加入调料调味;全部材料翻炒均匀,炒至收汁,盛出待用。
3、把醒好的面团擀成厚点的面片,用刀切成较均匀的宽条,拿起宽条再往两边拉长,成为长条薄宽面。
4、煮开半锅水,把宽面放下,煮熟后,把宽面捞起用凉水冲洗装碗,浇上事先做好的臊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