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泥中贵族--赵庄朱泥(一)

(2013-01-02 22:10:56)
标签:

朱泥

原矿

宜兴

赵庄

黄龙山

何谓贵族,珍贵?稀贵?非也,应为气质所体现,高贵!

赵庄朱泥,

须经长时的陈腐和精炼,配以一丝不苟的全手工,在窑洞内一次次的浴火重生

不须印款来彰显其不凡的价值

这,就是朱泥小品,一直是古今茶人最佳的伺茶利器。

 

朱泥,又称“石黄泥”,由明清至今矿藏量分布较为广泛,但如今绝佳的朱泥原矿已十分难得.

近代朱泥大都取自赵庄和小煤窑,但98年已和黄龙山4号井被全面禁采.

原矿址已成为人工湖,当今所存的原矿朱泥料已很有限,再者朱泥作品日益增多,恐怕朱泥的存世量将会消耗得更快.

 

图1:旧矿址,现已成人工湖

http://s1/mw690/a6d7a45eg03787e7ca220&690

赵庄朱泥乃朱泥中的极品,为世所公认,而现在众所周知的黄龙山富产朱泥一说,严格来说只是牵强附会之说,其实黄龙山出产的大多是紫泥,红泥,朱泥只是占了很少的份额,且品质不高.

好多人会把朱泥和红泥混为一谈,其实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朱泥属于红泥,是红泥中的极品,因此并不是所有红泥都属于朱泥范畴,朱泥只是红泥中很小的一部分.
 

赵庄朱泥矿历年就很稀少,且名贵,在几个朱泥矿区所开采的朱泥,目前还是属在宜兴任墅赵庄山的大黄石之间的夹层内,泥矿呈土黄色,开采困难最高,泥质最好,以前价格高过紫砂数十倍,交易以斤两计价。纯原矿朱泥之所以稀有,因其矿的形成受环境地理因素影响极大。

朱泥深得文人雅士喜爱,主因有:其烧成后胎色朱红鲜丽,再经泡养后更显光彩夺目,多呈光货壶形,壶体小巧精致、纤纤闺秀,因为一目了然,所以壶身每一部位的修饰若有一丝苟且就无法掩饰,丑态百出。

在制作和烧成过程中,纯朱泥矿的破损率甚高,制壶者一直视为高难度产品,朱泥壶的工价也一直高居不下,历史上也少有用纯正朱泥矿制作的朱泥壶,市场上许多添加铁红粉的所谓朱泥壶,充其量只算是红色的壶,绝非真正的朱泥壶。

 

采用夹层内开采出来的石黄泥,绝不添加任何泥料及化工原料,将石黄泥捣碎,研磨,浆溶,采取明清传承的古法手工炼制,少数以机械真空练泥,窑烧后壶体橙中透黄,呈现朱光。

 

图2:朱泥原矿

http://s3/mw690/a6d7a45egd24f85d38e42&690

图3:由左至右为--赵庄朱泥壶、添加了铁红粉的朱泥壶、红泥壶

http://s6/mw690/a6d7a45egd2be0372f3a5&690

朱泥壶的土质一如其他陶土的成份,除了含铝,钙,石英为基本组成以外,最大的特点是含铁量极高,高的可达18%,这也是朱泥壶呈现红色的原因.

一般陶土含铁量4%左右呈淡黄色,7%左右呈段泥,10%左右呈土黄,13%左右呈棕咖啡.

 

图4:段泥和生坯

http://s8/mw690/a6d7a45egd25a8e914847&690

图5:朱泥生坯,未烧制前

http://s9/mw690/a6d7a45egd25a92621738&690

朱泥原矿大部分为土黄色,一如未烧制的红砖是黄色一样,其稳定性高,含火山堆积岩的土矿会较红一些。

朱泥不但细腻而且砂质较少,可塑性极高,加工拍制时延展性舒展性很好,薄片弯曲也不容易撕裂,所以明清以来朱泥壶都能表现得精巧细薄,秀丽雅致.

 

朱泥壶艺的传说中有这么一句话:一无名,二思亭,三逸公,四孟臣......

虽然流芳百世,其作品神格化于传说中而不知真品去向,所以后人只能从后代的仿作中去追踪其精神和创意.

然而,更多的精品都未经署名,那些未曾出现名字的陶手在历史上曾经创作出更多精于名家和大师们的作品,所以才有这么一句传说.

当中意义就是好的朱泥壶往往都是没有署名,或者是不知名的陶手所作,由此一句传说可见清中末对朱泥壶的欣赏和把玩是极盛的风气.

 

朱泥壶的烧结火候非常敏感,窑火气氛会影响色泽的红润程度,所以古时大都用匣缽盒子装在里面保护烧成,以免出现火疵或色泽变黑.

隧道窑,烧成是要形成朱泥壶浆面和结晶的要素,是最能体现古时龙窑烧结的气氛.

前墅龙窑,目前还在服役,但没人敢用来烧制细腻的陶器,当然包括最细腻的朱泥壶,因为内外温度误差太大,无法精确控制,目前只能烧制砂质较粗的大型陶器.

现代的电窑和煤气窑,因为都为密封加热,窑内少了空气循环的气氛,因此烧制出来的朱泥表面会显得粉淡无光,少了几分结晶感,这也是判断真假老朱泥壶的重要依据.

 

图6和图7:前墅龙窑

http://s6/mw690/a6d7a45egd25ae5f6df45&690
http://s1/mw690/a6d7a45egd25ae76add60&690

图8:电窑

http://s8/mw690/a6d7a45egd25af57dd367&690

图9:煤气窑

http://s1/mw690/a6d7a45egd25af907fd90&690

图10:推板窑,70年代宜兴紫砂一厂绝大部分紫砂壶都采用了此窑烧制
http://s10/mw690/a6d7a45eg7b6f996f4179&690

(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