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统编新教材的初步认识
(2019-11-06 17:19:32)
标签:
教育 |
对新教材的初步认识
--------统编语文新教材专题培训心得
南翔实验小学
2019年10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大丰区教育局主办,陈小平主任主讲的统编语文新教材疏通讲座。在这短短的半天里,陈主任将新教材新在何处向我们娓娓道来。在陈主任的讲析与指导中,我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从目标理念、体例结构、选文内容、教学要求、挑战机遇这五个方面,陈小平主任详细讲解了新教材新在哪里。现将培训后,我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重视幼小衔接
(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陈主任讲到统编教材从分体现了“国家行为”,教材编写服务于“立德树人”。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海洋与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法制教育这六个方面。
新教材对我国革命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视体现在了选文内容上:《吃水不忘挖井人》、《王二小》、《朱德的扁担》等课文的选取让学生走近那段革命岁月,感受先辈的伟大和革命的艰辛。通过对民俗儿歌的选取,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传统文化,如:《端午粽》等。在一上的语文新教材中,第一幅图片就是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画。《富饶的西沙群岛》向学生展示了我国美丽的海洋风景。这些课文的选取,向学生展示了我国的地大物博,革命先烈的永垂不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强化阅读
新教材中新增了阅读策略单元,指导学生掌握读的方法,摒弃旧教学方式中的教师讲,学生听,着眼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新教材突破了以阅读为中心,突破了单纯的阅读理解,采用了双线组元,提出阅读与表达并重。而且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所整合,开设了普通单元,和特殊单元。其中特殊单元包含了阅读策略单元、习作策略单元和综合性学习单元。
对于教学要求,也在新教材中有了新的体现,提出了新的概念,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于一体。《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45万字。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面也有明确的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二年级,要引导孩子爱上阅读,解决基本的识字写字问题,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三、四年级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存疑,并提出问题。五、六年级明确提出默读要有速度,学会浏览,根据提出的要求或自身所需,自主搜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使学生在读中会读。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特别强调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运用初步的阅读方法。在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强化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和指导,并从三年级开始,增加独立的阅读策略单元,在整个教材中强调小学生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在阅读活动中获得一些基础的、有用的阅读策略。
(四)重视口语交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是使学生文明、和谐、个性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课程标准》也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新教材的亮点就是关注生活,彰显传统。形象生动的配图,鲜明的色彩,充分地吸引力学生的注意力,把交际主题内容形象化,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和说话,落实教学目标。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教材的编写图文并茂,但我们在教学时,难免有局限,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因地制宜,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我觉得要从根本上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精神,教师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上,我们要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角,而教师是一位对话者、指导者、引路人。教师起到的应当是穿针引线的作用,而非仅仅传授。所以,新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还需要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今后,我也将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向前辈请教,吸取宝贵的经验,积极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我,在实践中成长。
总之,这次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认真研读培训内容,将新教材新理念与教学相结合,开展更好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