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班音乐:《逛动物园》
(2013-05-10 12:39:14)
标签:
示范课教育 |
分类: 音乐 |
活动目标:
1、听辨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感受回旋曲的结构特点。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逛动物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
材料准备:PPT图谱、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我喜爱的小动物
- 说说讲讲。
1、自由讲述喜欢的动物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2、有节奏的讲述“我最喜欢某某动物”
——老师会做导游这样介绍我喜欢的动物“我最喜欢长鼻子大象”(介绍到大象时教师用动作表现动物形象)
——幼儿尝试做导游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用动作表现动物。
二、动物园的故事
- 初步感知。(播放AB结构的乐曲)
——你怎么去动物园的?看到了什么?(幼儿欣赏后自由讲述是如何去动物园的,看到了什么动物。如何用动作表现骑自行车、走路、乘小火车等,如果是怎么骑?)
-
再次欣赏。(分辨行进音乐和看动物的音乐。)
——听一听音乐有变化吗?哪一段是小朋友们在去动物园的路上,哪一段是在看到动物?(幼儿在座位上听到在路途中的音乐做骑车、乘小火车、走路等动作;听到看动物的音乐时,模仿动物的动作。)
——自由讲述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哪段是在途中、哪段是看动物。
小结:原来第一段欢快的音乐是小朋友们快乐的去动物园的路上,第二段抒情音乐是看到了各种动物朋友。
- 幼儿跟着音乐完整表现。
-
出示图谱。(播放PPT1)
1、幼儿看图谱欣赏音乐
——听听看看我是怎么去动物园的?看到了哪些动物呢?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出示回旋图谱PPT1。
2、自由讲述并表现
——幼儿欣赏后自由讲述并表现(教师辅助节奏语言帮助幼儿想象动物动作:孔雀开屏真美丽;小哞哞叫得欢;兔子蹦蹦跳跳跳;老虎威武称大王。)
3、幼儿完整表现图谱1
-
出示图谱。(播放PPT2)
1)、找不同
——这次有什么不同了呢?你是怎么去动物园的?看到了哪些动物?(播放PPT2)
小结:原来这段音乐比刚才走的路线要长了,而且看到的动物也比原先要多了。
2)、表现图谱2
三、想像表演——表现逛动物园。(播放PPT3)
- 引导幼儿根据曲式结构,想像表现逛动物园的情景。
1、本活动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
2、图谱和游戏的方式是否适合本活动素材对音乐感知要求?
3、多通道感受的方法设计对本活动是否适宜?谈谈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