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选材与目标设定
(2013-03-08 16:54:16)
标签:
杂谈 |
分类: 音乐 |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选材与目标设定
一、
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不仅仅是一种活动形式,而是通过音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和音乐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理念支持下,我们要充分挖掘主题教学的价值,用不同的方式选择适宜(活动材料的适宜、年龄特点的适宜)的音乐活动内容,满足幼儿音乐表现的欲望。
小班幼儿(3~4岁)音乐能力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能有区别地模仿各种声音;在老师的帮助下,偶尔地在小组歌唱,接近的音高;能掌握稳定的节拍;进行单纯的游戏;理解八度距离在空间的表示;分辨歌唱讲话和其它声音中的区别;两至三种人声或乐器声音的鉴别;使用小鼓敲击稳定拍节奏;通过游戏的方式欣赏音乐,喜欢老师的歌唱。
中班幼儿(4~5岁)音乐能力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能够掌握3~6个音级;速度标准80~92;由教师示范,幼儿可以个人进行演唱,能够参加集体歌唱,有好的发声;能掌握稳定的节拍和旋律的节奏;能用拍手等表现音乐节奏;在吟诵和歌唱中表现快和慢;集体进行均衡的律动和美感的愉快游戏;理解五度和八度距离在空间的表示,同样的歌曲在不同的音高上演唱;内心听觉可以在歌曲中表现;更好地辨别人声和乐器的音色;能够集中注意几分钟来倾听歌唱或乐器演奏;使用小鼓和三角铁等敲击稳定拍节奏。欣赏音乐,喜欢老师的歌唱。
大班幼儿(5~6岁)音乐能力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能掌握3~6个音级;速度标准92~108;集体和个人的独立歌唱,唱准音调,正确的音高和正确的速度;能掌握稳定的节拍和旋律的节奏;能用拍手等表现音乐节奏的差异,能通过节奏识别歌曲;独立区分和表现快和漫;采用多种样式和舞蹈动作体验美感的均匀的律动;可以拍手模仿节奏主题,创编音乐主题;理解三度、五度和八度距离在空间的表示;强弱和快慢的所有变换关系;较长和较短的主题的内心听觉;很好地辨别人声和乐器的音色;能够集中注意较长时间倾听经典作品;使用更多的打击乐器进行较多种节奏敲击。
二、
教育性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首先就要考虑活动目标是否对幼儿有教育价值。那么什么样的目标才对幼儿有教育价值——主题目标中的核心价值,纲要指南中的基本经验应是我们的首选,它将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益。
操作性
音乐活动的目标不但有助于教师把握幼儿发展和活动的方向,明确幼儿经验的提升点;还可帮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因此了解活动的主要特质,制定具有专业性的可操作性的目标,避免目标的泛化或繁琐,才能进一步体现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
适切性
教育活动的目标应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本班幼儿的实际出发,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幼儿接受的可能性,过高、过低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或不符合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都将影响活动的效果。
音乐性
我们的音乐活动目标除了情感、认知外,应该有音乐素养培养的目标。
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淡化学科技能”,这是针对教师“重结果、轻过程”而提出的理念,但结果导致教师在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中不敢提到音乐素养的培养,这是教师的片面理解,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