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育》——桑园小学第9周国旗下讲话
(2022-04-15 15:01:24)《文明礼仪教育》
第9周国旗下讲话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国家的脸面,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学校的脸面。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学校形象,更能改善人际关系。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做到举止端庄,言行文明。我们要着装得体,体现出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可是看到校园中随处丢弃的牛奶盒、饮料瓶,听到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校园的整洁要由我们的双手创造,同时我们也享受着整洁校园带给我们的愉悦心情。
其次,要做到仪表规范。同学间互相理解、宽容待人;课间不喧哗、走路靠右行,见到老师和客人主动问好;服从值周老师和值周学生的管理,接受老师、家长的正确教育;得到帮助,主动真诚地说声谢谢、学会感恩、有责任感等等。所有这些文明习惯,正是从本质上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的基本礼仪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无疑问,礼仪是全民所需。同学们,何不从现在做起,养成良好文明习惯,你将受益终生。
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要把您好、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常挂嘴上。见到老师和同学要主动问好,古人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同学们,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让我们担起传承文明礼仪的使命,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