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林塘南园,曾是明朝时期,在上海乃至周边地区,为著名的园林之一,在江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力,许多学术文献有记载。 南园旧址位于三林塘南(原南行街三池滩至三林村蔡家宅之间),整个南园坐北朝南,占地五十余亩,一条芋径自北向南纵横,园内建筑以青瓦、白墙、青砖构成,南园内植物以竹为主,间隙花草、古树、名木,曾以典雅古朴而著称。南园以三池为特色景区,北池以建筑为主,楼堂华美,庭院幽静,中池以山水之长,山峰耸立,池水清澈,南池以野趣闻名,土地平旷,花木繁茂。



南园主人储昱,又称储芋西,是南宋诗人储泳六世孙,储昱居三林庄南园,五岁时生母亡故,由继母孙氏抚养教导,从小天资聪颖,从师学习后,每日能记诵诗文千字,且过目不忘,二十岁时成廪生,诗文书翰都极精妙,府县首长都很器重他,聘请他子弟们的老师,当地年轻读书人也常向他请教。
昱父璇,关切乡里民生,荒年就减免租粮,周济贫人,施舍棺木,尤喜爱好学的后生,鉴于三林地处偏隅,人们知识贫乏,无处求学,想创办一所义务学校,但是经费不足,储昱为了父亲的这宗心愿,呈请府县首长,将他的酬谢薪金,充建学费,得蒙嘉许,于明弘治癸亥(1503)年在三林镇北(旗杆弄)筠溪河畔的水月庵就地建造了五间堂屋,两侧各二间厢房,周围筑起墙圈,种上竹木,延请名师主持教务,起名“筠溪义塾”这是三林具有规模学校的先河。也是上海最早的学校之一。



储昱先后六次参加乡试,都没考上,就循例送到北京大学,学中的官员很佩服他的学问,以为是国家难得的人才,称他为国士,一时在京城中的四方学者都向他学习《易》学,后来考中了举人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出院后被封为社科给事中,因紫禁城乾清宫毁坏,皇上命他监督重建,他就纠正了侵占公款,冒充官差等弊端,完工之后,查得由此节省了工费白银几十万两,他自己也立身清正,拒斥行赌,得罪了一些贪官污吏,但赢得了皇帝和正直大臣们的赞赏。就想进封他为太仆寺少卿,而他以为那是他的本份,谦虚地谢绝了,皇帝赐他白银锦缎褒奖,转官兵科左给事中,驳斥不合理法的言行,提出有益于国体的建议,大多能得到批准实行,后奉旨当上封藩副使到江西,完事后回朝途中,听到要封他为江西参议的消息就连续三次上奏,乞求免除官职,回籍退休,终于得到恩准。
从此每天在南园中优游吟读,鸣琴挥毫,拟终老乡里。期间顾清、陆深、唐锦、潘恩等社会名流不时造访,并作诗作和,陆深《寄储芋西》诗中,对二人关系与园中景色多有描述,“与子共巷陌,相望一水余,瓦屋正鳞次,石桥亦虹舒,乾坤本逆旅,日月自居清,来此饮名酒,相携校诗书。又《夜泛》诗有句“向晚星河迷上下,笙歌灯火木兰舟。”三林周边文人学士均来园举行文会,品评古今诗文,研析疑义,往往高谈阔论,至半夜而歇,从而成为学子们想往知识的学府中心,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



储昱年届七十后,忽感染疾病,延冬至十二月逝世。储昱无子,继嗣子储才于三年后亦亡故,所遗居室文物无人收理,毁弃殆尽,南园旧遗“玉玲珑”石也为其第三女赠嫁之物,嫁与上海豫园主人潘恩之子允亮,时至今日,人们只知江南名石“玉玲珑”为上海豫园镇园之宝,都罕知“玉玲珑”实为我三林南园的故物。南园荒废后,在雍正初年由三林塘太学生王丈昆南购其址,坏植梅竹,翳然幽胜,后为张照后人漾门别业,清诗人王孟兆将南园列为三林西林八景中的一景,南园夕照,“今昔三百年,斯园屡易主,一抹屋角红,夕阳照无语。
随着时间的物换星移,昔日的明代园林南园仅留其名,十五年前,乡人在南园遗址上挖掘出了明朝储昱墓志铭,它是迄今为知三林地区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实物,也是浦东地区少有的历史遗存。为了延续古镇文脉,把一个传承古韵的园林重新呈现在人们面前,三林有识之士唐峥嵘先生不惜巨资,以各地搜集古建遗构,古代遗石,历时十四年的精心构造,今初见规模,昔日明代的园林——南园,又再一次完美的呈现在世人面前。
正门前方设有大型石峰、古树、巧妙的分割空间,古朴而雅致。 院中长廊临水而建、东西建两半亭既打破了构图的单调、又丰富了两边景致、长廊上各式洞窗与景石、古树的对景、好似优美的小景画面,水面不大、但都延伸于长廊和半亭下面,变的无边深远,大量的太湖石、景石衬托着河泊、古树名木、小榭、亭、阁、布局精巧,层次丰富、宛如天成,而院东方堆石聚泉,泉水经山间而潺潺流淌,天光雲影中景色格外优美。 沿墙筑有花台,古树、古藤、竹丛,配以石峰,剑石衬以粉墙,颇为清幽淡雅。
而院中主体建筑“志应堂”则为全园建筑之精华,系为明代保存完整的古建筑。是唐峥嵘先生远赴江西寻找三林人储昱官邸而购得。经修复整理,整体编号后异地复建而成。院落天井、厅堂,楹柱、栋梁粗壮、梁架结构独特,门窗、飞檐、弯梁、石枕和石板等全部浮雕镂空、工艺精湛、造型生动、每幅每件都精美绝伦,为古代建筑、木雕的精品之作十四年来,整个南园的建设一直得到了三林镇镇政府历届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和认可。又是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南传统民居木作技艺”的传承保护基地,现有三十多人的传承团队在南园开展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弘扬工作。它还是三林文化中心上报浦东文保所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作为屈指可数的三林历史遗迹,南园以传承与弘扬三林优秀的历史与民俗文化为己任,关注乡土文化,保护历史古迹,着力非遗传承,注重文化投入,追求社会公益。并在三林镇镇政府的关心下,对三林镇历史文化资料,民俗文化资料,进行系统挖掘整理硏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南园成立的三林塘民俗文化研究会,聘请了一批资深专家教授充当研究顾问。在三林镇政府支持下,编印了《三林塘南园储昱传》,填补了三林南园历史研究的空白,得到了有关志史专家的肯定,也吸引了一大批乡土文化爱好者到南园参观考察,这对弘扬优秀的乡土历史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上海《青年报》《SMG摄界》《周到上海》《腾讯新闻》《毒眼视界》《看看新闻》《上海第一财经频道·浦东台》《央视新闻移动网》等主流媒体广为报道,成为新闻热点。去年九月,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片《这里是浦东:璀璨华美,生生不息》,以“这里有重现历史风貌的三林南园”为主题,展示了三林南园的人文风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