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克与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2018-05-25 17:28:19)
标签:
教育 |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
主
课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
“理解常见的量”“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地估算”;在“学段内容”中提出:“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2、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解决问题”则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克和千克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我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习目标:
1.会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2. 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计标准。
评价任务:
任务2、完成“20个苹果有多重”、“24个梨多重”、“估计65个鸡蛋约有几个”,会选择合适的估计标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
环节一 复习巩固 导入新课 |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个质量单位?对于克与千克还知道些什么知识。
如果一个梨重500克,(
如果一个苹果200克,(
如果一盒香皂100克,( 3、改错 |
1、95%的学生能说出两个质量单位及相关知识。 2、90%的学生能说出这样填的理由。 |
环节二 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
1、教学例3
(1)出示例3主题图,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只知道有20个苹果能解决了吗?还要知道什么? (4人小组讨论) (2)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预设1:要知道一个苹果有多重? 预设2:要知道几个苹果一千克。
(3)说说课前调查的结果 (4)如果5个苹果大约1千克,20个苹果大约重几千克?板书:20÷5=4 如果4个苹果大约1千克,20个苹果大约重几千克?板书:20÷4=5
(5)为什么同样是20个苹果,估出来的重量不一样? (完成目标一) |
1、90%的学生能整理出关键的信息。
2、能在小组交流中说出自己的想法。 (评价目标一) |
环节三 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
1、第104页做一做,估计 24 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解决 24 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首先要知道什么? 2、第106第9题,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3、第107页第10题。 4、你知道吗? (完成目标二) |
1、90%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题中。 2、全班至少90%的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计标准。(评价目标二)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
交流、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
板书:
解决问题
估计20个苹果
5个苹果重1千克,20个苹果大约重()千克
20÷5=4(千克)
4个苹果重1千克 ,20个苹果大约重()千克
20÷4=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