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丨孪生《阳光心灵》成长营第一期,教育从走入内心开始

马孟骏教授
著名中国台湾心理学家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美国新泽西Rutgers大学教育心理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台湾清华大学,宜兰大学心理讲师
雅虎,杜邦等知名跨国企业管理顾问、讲师
为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教育境界和孪生学子的心理保健意识,开展更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孪生『阳光心灵』成长营,邀请著名中国台湾心理学家马教授,与老师们交流教练式沟通技巧。我们不仅有培训界的军校气质更有教育家的情怀。
「接纳,教育的开始」
1.
接纳才能走入内心。因此,教育需要一个转向,教师不能总想着如何改变和塑造学生,而是首先定位于接纳,以接纳为起点,从接纳开始。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意识之间的碰撞、磨合、渗透及变革为目的,就有双向互动性,当我们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教育时,我们也需要接纳他们的言行和情绪,只有如此,方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2.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喜爱他的优点,也要去包容他的缺点。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做到真心去接纳孩子各自的天生特质。给孩子尊重与理解,启发他的自信,满足孩子的情感体验,让他将最好的特质发挥出来,这是教师接纳孩子的方式。
同样,我们也需要被孩子接纳。这就需要我们要把教学变得更有智慧、更加开放、有趣。尽可能让他感受到温暖与被爱,在这样的氛围中,孩子才会渐渐打开心扉,愿意去和老师交流。对于信心和希望的引导,也十分重要,能够激发他们对待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做,孩子才会更容易去接纳老师。
「沟通,教育的艺术」
1.倾听学生的心声
学生在这样的年龄阶段,会比较希望被老师关心。所以我们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要真诚和有耐心地去倾听他们的表达,让他们感受到真正地平等和被尊重,这是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与情感的基础。
2.
在教学中,掌握一些有效沟通技巧是有其必要的。学生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期待教师的春风化雨。在与学生沟通中讲究方法,懂得运用沟通艺术,便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可遵循以下有四个步骤:
(1)
(2)
(3)
(4)
学生教育中的沟通艺术,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教师做到:在人格上尊重学生,在个性心理上了解学生,在情感沟通上充分共情,采取方法科学对症,强度频度适当。学校心理咨询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咨询工作与学校教育工作是一致的,学生心理疾病的排除,心理素质的提高,必定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善学校教育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