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地址:http://www.foooooot.com/trip/2861162/
7月14日从拒门堡走到二十一墙,时隔不到一个月,承上启下继续我们的山西长城行。
早晨8:07开始上墙,另一小队则去往宏赐堡从那边对穿过来。
S204省道向东的长城土墙坍成土垄,土台垮成土丘,遗迹乏善可陈。

手拄登山杖,忽然有手麻感觉,再摸金属杆瞬间被刺痛。纳闷中抬头一看高压线斜挎头上,这么强的电磁场,如果遇到雨天不会瞬时夺命吧。


浑浑噩噩走出两公里,就见京包铁路南北方向交汇长城。铁路路基下窄小涵洞已经被河水填满,所以只能向北绕道公路桥,这一绕能多走一公里。


粉尘笼罩公路,也可能是西北已近暮秋,花粉浓度过高刺鼻,接连打了N个喷嚏,这恼人过敏季节来了。
穿过G208国道向东进入得胜堡段。长城上著名隘口得胜口,以及附属得胜堡、镇羌堡、市场堡建于口内。






向东行进,市场堡首先出现在右侧视野。市场堡为互市场所,堡内露天交易也就没有建筑物。



前方得胜口,关城突出于墙体之外,有文载其始建明初,嘉靖、万历又有增修加强。从得胜堡宣传栏《万历时期得胜堡群原貌示意图》看鼎盛时期得胜口军事、贸易繁荣一时。
繁荣不在,得胜口已经拆毁,仅留原瓮城和墩台残迹。

城垣西北角约高五米,是得胜口保存较好部分。
大边内百米之外为镇羌堡,因明天计划主要走附近三个堡子,今天仅拍远景。

1937年得胜口老照片,画面是站在口上向西照片,可见长城上还有包砖的4眼敌楼。
对比老张片,敌楼业已变成土堆,高大夯土墙也蚕食殆尽。




远望口外山顶座座烽火台连墩警戒,近看半人高的土围子围出得胜口瓮城轮廓。
得胜口东独建一敌台,虽包砖无存,围墙还是比较完整。
原始的边墙连续向东,跨过御河后在东山脚下拐直角沿着御河东岸向南而去。
昔日宽敞御河缩小至十多米的窄渠,闷热中脱鞋躺过小河顿感凉爽惬意。

河床平若盆底,远望渐行渐远的镇羌堡。

隆起的土丘、曾经的防御边界延续河对岸,串连另两座敌台。


此台是长城边墙之最东北角,也是山西内蒙交界墩,大准铁路从长城东驶过,长城也就是从这里柺向南方向,与铁路并排向南13公里至宏赐堡。



向南几乎没有什么可循迹的墙,衔接上这个墩台要走3公里的土路。

顺光拍一张御河、长城、铁路并肩而行。

路遇这个比较有特色的火路墩,也路遇对穿的小队,说明路程过多半。路程远,大家吃饭、拍照也就匆匆而就。
向南走,除了偶尔远处缓缓而过的火车,鞋子与草叶的摩擦声,5公里安静不见人烟。



这个墩台淤积不浅的灰土,石板下也可能是墩台入口?








斗胆揣测长城内侧九成村庄都因长城有关,这个河东窑村明显因长城烧砖而建。








御河波澜不惊,曲折委婉,当河水再次亲近长城,说明宏赐堡就要到了。

虽然没有路,沿河大胆向前才是最佳线路,而且风景这边独好。




长城与铁路再次交汇、宏赐堡文保碑就在眼前,六只脚APP提醒已经走了22公里。




看到希望往往反而觉得更累,从长城线转向宏赐堡村还要走痛苦的1公里多,还好最后的1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