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马口相对平坦,有住户和山洪冲出的土路贯通口内外。



七月晋北的天气瞬息万变,不下雨都显得不太正常。

刚才东北方黑云压顶,雷声滚滚,仅仅是瞬间,疾风骤雨已经驾到。


同行三人,老吴一如既往地甩开快腿,先我两公里开外了。路上泥泞,如果天气好相信紫川和我还能向前再走一段。
到了“拒门堡段”文保碑,也就见好就收,下墙南柺2.5公里,去往拒门堡逛逛。
雨中地里叫不出名字的白色小花,成垄成畦,清淡素雅。

野地偶见一只饥饿小猫,刚生下没多久的那种小喵,喂了点吃的吸引至拒墙堡村内,交给了这家门楼柱础有刻石的村民,它算是有了归宿。


拒门堡名字来源于《三云筹俎考》“本堡设在极边,初为乱草营堡,改名拒门,以为镇城门户”。
另有拒门堡介绍如下: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大同左卫道辖北西路图说》载:“本堡设自嘉靖二十四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周一里零二百五步,高三丈七尺。初惟操守,后改设守备,所领见在旗军四百八十七名,马骡二十匹头。分边沿长一十五里二分,边墩二十三座,火路墩七座。本堡设在孤悬,挺出边外,如会宁湾等处俱极冲。边外水泉儿滩、周家岭一带,皆酋首黄金榜实、卜落气等部落驻牧。昔年虏频入犯,尝围困我兵于于堡东弥陀山下。今虽款和,增兵储饷尤当及时图之。顾冲地募军颇难,体恤安插守堡者所当加意焉。”
特别是:“本堡设在孤悬,挺出边外”“今虽款和,增兵储饷尤当及时图之。顾冲地募军颇难,体恤安插守堡者所当加意焉。”道出了位置偏远,守堡艰苦,募兵之难的担忧。
拒门堡土墙四壁,绿草茵茵,如今算是保存不错的城堡了。



堡门及瓮城设在东部,远照一张。


拒门堡的东南角算是看点,因为角墩下设有护墩墙,据说护墩墙还如此完整也是不多见的。



南墙也不错,特别是几个高大整齐的马面。



留下一张西南城角照片,就算是告别了距墙堡。

今天走了17公里多,如果不是遇到雷雨一路都算非常好走,强度属于1.0的线路。


在拒门堡与对穿小队再次汇合,阴云早就彻底消散,艳阳中乘车逛堡算是今天锦上添花了的活动了。
第一站:镇河堡
土建嘉靖,包砖于万历。镇河堡名称不知由来,堡北3里有淤泥河,估计得名于斯。镇河堡比较重要,其与镇虏堡、宏赐堡、镇川堡、镇边堡合称内五堡。
堡北建门,原有瓮城。




堡门内拱非常完整,尤其是预防火攻,城门所设置的水口像刚竣工一样。
堡内仍有一些住户,不过已经很少了。

四周城墙还算完整,尤其是东堡墙残存包砖,虽有塌落但坚硬无比。
第一站:镇虏堡
从镇河堡东行,前往镇虏堡大约10公里。接近镇虏堡村,村西龙王庙遗址碑刻算是另一个小惊喜。

功德碑上蝇头小楷石刻充盈饱满,一丝不苟。

驮碑赑屃、残破石狮,相依古墩台,静卧荒草间。

龙王庙虽已毁,但似乎神灵还在。据说这座石狮子蹲卧于此不得移动,始终保佑八方村民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镇虏堡的“巩固”石匾现在一户农家院中,题头落款石刻不甚清楚。需要说的是还有一块石匾立于另一位村名家中,因时间关系未能一览真容。

镇虏堡堡门原设在西墙,现已模糊,四周堡墙还在,
堡内还有一点老房子、三间半新不旧的戏台,其他在拆运渣土,街道尘土飞扬有些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