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2015-08-23 12:55:59)
标签:

西坨古-响水峪

响水峪-西坨古

西坨古

响水峪

坨扁楼

分类: 行走长城

 

     自西坨古向西的长城接龙还有空白,西坨古与白马关完美楼之间还需要两次,本次跟随虫队走的这段是其一,也是期盼许久的。

     登山的好季节来了,眼下虽还没到山野五彩斑斓季,看长天碧空白云飘荡户外活动的福气才刚刚开始啊。

    上午十点半西坨古村,大约是第N次来。

    村口一张囊括坨扁楼、小棒槌楼、沟口石台的一张片。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沟口的这个是石台还是敌楼的残址?这次又甩下它也是不大情愿,实际本次线路也是有些距离,留作下次吧,留作下次也就成了长城怎么爬也爬不完的注脚。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坨扁楼与夫妻树必须隆重留下一张,有历史有内涵,确是很著名的两处景。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下图是2013年11月23日从西坨古关--大脑袋山四眼楼进发时拍摄的坨扁楼和远方的夫妻树。

    网址如下: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c678d10101dmrv.html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坨扁楼内部高大上的金色大厅也是上次拍的。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大部队都去了坨扁楼了,我们搞宗派的“四人帮”决定从关口直接向西去爬西坨古--响水峪的一段长城了。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西坨古关西山上长城在向我们召唤。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永乐年间始建的西坨古关这次深入地观察了,关口附近真的没发现什么明显遗迹。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此处基本是关口,而关西长城即自此上墙。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11:39,海拔大约510米,迎面的敌楼被彻底扒皮,累累石芯依然矗立,这里是起点编号为1楼。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站在1楼看沟东对面不多的残墙石堆隐约垂下山,这边1楼与对面的东楼(残址)是西、东守关的两个敌楼。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下图是这一带的卫星地图,粗略的攻防形势,在豁口处以1楼为点,如红线所指长城向西再向北为主长城,向东修到山头的一段120米为支线长城,蓝线为山沟部分,是沿沟而来敌方进攻方向。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下图是暂且离开的向西再落入沟下水关转向北的主线长城。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1楼后有护林小屋可以无视,下图为向东爬向山包的一小段支线长城,长城尽头的敌楼,编号2楼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向2楼进发,回头看修在两条沟拱起的山脊上的支墙原是为加强防御纵深,其北可协防水关,南可协防西坨古关口的作用。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11:20,海拔大约550米,这里是支线长城最东端的2楼残址。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下图是2楼居高俯瞰右下通向西坨古关的狭窄山沟。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站在2楼回望豁口处的1楼。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此地遥望坨扁楼、棒槌楼和东楼的景象。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重新回到1楼,厚实的城墙向西30米,马上又向北拐到悬崖下。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崖下是近些年新扩充的一个山洪疏通工程,这里原来一定有个狭窄关口或是水关?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水关下从西向东方向平望,可见右前方即是长城支线的那一段。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水关之上高大厚实的长城逐渐向上。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在一处山险前悬而向上疏松的台阶比较脆弱,保护长城可避免践踏,左侧稍加克服困难可绕向山顶。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走过了这一程再次结合上下图,是不是更明了了。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放大局部。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上了这个高坡,眼前景色明亮起来,有楼子的长城更真切。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12:30,海拔大约685米到达3楼。

   敌楼实为东西方向长方扁楼,进东门如图内景,南、北方向三并排高拱,拱洞相对的南、北两墙上分别开有三箭窗。

   在筒拱内部的两个隔墙比较宽厚,东隔墙上开有两券洞,另一券洞位置被上城蹬道空间所占用。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斜拍一张敌楼东南角内景。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下图为西向东拍摄,可看出在西隔墙上是开有三券洞的。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下图也是西向东拍摄,位置偏南,可看出东隔墙券洞位置的一面砖墙,其内部被上城蹬道占用。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上敌楼二层可全览西坨古关全貌,但注意楼梯蹬道少部分塌落破损,上下楼要小心,抓牢  ≧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3楼这里还不是最高海拔,长城要经过曲折盘旋4楼才是主峰。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3楼可观景也可午餐。

  解决了午饭离别3楼,美丽的背影,难得完整的一个精品敌楼,不厌其烦多拍几张。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路虽曲折盘旋但少有艰难。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大约有三米宽的长城,早先的建设者原指望石块的堆积与山石合为一体,可时光无情剥离了曾经的恢弘却也呈现给人们那往昔的恢弘变换了沧桑。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接近敌楼是一段林中陡行,13 : 50 , 海拔大约830米,4楼坐落在附近山脉的最高点,原敌楼可能为4×2,大致为东西方向两个筒拱,可惜的是北墙随着北拱已经塌落山下。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南拱顶亦塌落,所存南墙还是比较完整,因角度局限刚才在山下看4楼还以为是完好的敌楼呢。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长城占据830米最高点,兜过4楼后转了一个90°角向西偏南而下,稀缺的青砖在这出现并存在好长一段。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野茫茫看不大清楚长城细节,实际的走向还是按照走山脊原则。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冬季肯定清晰,现在只能对应地图看看。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下一个目标是5楼还是有一段距离,一路下降不断接近。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14 : 28 , 海拔大约730米,5楼,大致东西方向敌楼排列三筒拱,两隔墙上开有三券洞,下图为中拱东向西方向拍摄。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南拱,东向西方向拍摄,注意在右上有天井,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南拱,西向东,天井特写。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北拱,东向西方向。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中拱,西向东拍摄。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完整西门。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时间紧,5楼没有过多停留,下图是5楼西侧以及在此高度增加100米的远方山顶上4楼。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海拔降低,响水峪也比较清晰了,上下图再对照一下。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拉近镜头下的响水峪水库大坝,还有巍峨之巅的敌楼。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白马关完美楼,它实际离着白马关远着呢而且距洪桐峪也不近,坐落在北石片村东北的完美楼大家又都不习惯叫什么北石片完美楼,以白马关冠名可见白马关的名气之大。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西坨古关东山上的棒槌楼、坨扁楼。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看看脚下这个,水井焉?第一次见到,不知是啥需要脑洞专家做科普。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接下来这一段长城沿山边平缓修建,基本没有大的起伏墙体却也足够高大。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秋天了,来两张丰收景象。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15:32,海拔615米,这里离这村子就比较近了,前方是6楼,外砖拆尽只留下楼芯,在石堆下散落着残砖碎瓦。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可惜在6楼迷迷糊糊的就折返走了主长城,落下了一段70米的支线长城和支线长城尽头的一座石台。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下图是在5楼附近远距离拍摄的一张6楼和支墙的剪切照。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8000是长城好友,他有记录的长城照片发表在蜂鸟网,这里借用一下他的照片,非常感谢!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15 : 45,大约在海拔550米,6楼向南大约二百米还有一个拆毁的敌楼残骸湮没在乱草灌木中,在夏季7楼荒凉土堆如果不是脚下遗存的少量碎砖头还真不好辨认。
仍然借用8000冬季拍摄的清晰照片,感谢!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7楼再向南的墙体几乎被人为破坏消失殆尽没了踪迹。

快马加鞭,16:00,下到公路山口。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从山势看,这个公路山口在没修建公路以前也应是个长城重要部位。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原长城卧于山梁向南而去,修公路切开山梁长城就此断裂。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几个人过山口攀爬南护坡继续循迹墙体,下图回头拍摄方向东南→西北,右下为山口位置。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16:12,海拔大约560米,寻找到8楼,残存很少量条石基础。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残墙向前连贯,可显得单薄。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墙体连接到一个圆形石台又拐了一个直角,16:20,海拔大约600米的这个圆台也是不多见的啊。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而后的一下坡再一上坡,海拔还是600米,9楼也是个只留下条石的残台。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下图是从东向西拍摄的9楼,拍摄地点是在8楼附近。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山岩上的一棵枯树很是抢镜,新奇特别,洁白的树干正在走向石化。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9楼远眺,回头看8楼--公路山口--7楼。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下图实际是上图的继续衔接,6楼--5楼--4楼--3楼。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前看,下一程向西方的路并不平坦。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回头看悬崖边的漫步,按照通常说法-------恐高慎行。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能看到响水峪西山脊上几个零星敌楼,那是白马关完美楼--响水峪的一段行走空白,期待下次。
  山势磅礴,景色不错,几乎是一步一拍。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17:05,海拔大约560米,10楼,3×3的敌楼东西方向三拱已经塌落。
   下图为东楼门残部。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西北角内景。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西墙,南向北拍摄。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回城车辆已经向西坨古隧道行进,手台里哇啦哇啦催促下山,继续向前走以不可能,17:20,抓紧时间下撤。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挥手而别残阳下傲视群峰一孤楼,
    回首远方水库西若隐若现几残台,
    如此美丽。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山顶10楼向西山坡下还有一个敌楼残址没有到达,严格说此次穿越并非到达了响水峪,止步于10楼后返回一段从北山坡下到西驼古隧道。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17:38,隧道口与大部队汇合,就此结束此段驴行。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
 
    在《四镇三关志》的地形标注中西驼古关与响水峪关之间还有个左二关,这次也留心寻找了一番。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从网上摘选的《三关边务总要》载:要蚕房谷十里至陈家谷横岭北平漫,通单骑。又五里至东坨古关,北平南险,通单骑。又十里至西坨古关,正关并迤东墩共通骑,冲。又三里至左二关,正关通骑,极冲,余通步。又十里至响水谷,通步。又十里至白马关。
     如果网上节选的《三关边务总要》文字没有错误,则不得不说关于左二关位置十分迷茫,疑问如下:

     1.东坨古至西坨古沿长城地图距离六里多,《三》记载为(东坨古)又十里至西坨古关。

     2.《三》记载(西坨古关)又三里至左二关,实际情况是西坨古向西三里为5楼附近的高山上,并无“正关通骑,极冲,余通  步”之关口。

     3. 《三》记载(左二关)又十里至响水谷,通步。公路山口距离响水峪顶多3里,所以公路山口也不会是左二关。

    综合上述,觉得古代的“里”比较短,西坨古关至前文提到的水关距离比较近,虽达不到“(西坨古关)又三里至左二关”的距离记载,但是符合“正关通骑,极冲,余通步。”另外左二关为啥叫左二关?不才以为西坨古左侧第二关口也。

    所以猜测前文提到的水关可能就是左二关吧。

 

   长城大致走向红色线条,行走如蓝色线条。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行走长城:西坨古--响水峪(2015.8.22)
 
 
                                                                                                                                                                  wjs.8
 
 
 
    the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