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多密集走了密云的长城,总算接近扫尾阶段,平谷长城只是走了将军关以东和玻璃台一段,其他都是陌生,大量行走平谷长城今天就正式开工了。
京平高速一向少有堵车,一路非常顺畅,下高速从北寨村(海拔140米)进山走平谷国际徒步大道,山路曲折一路上升,行至徒步大道三岔节点“驴友广场”(海拔700米),再上升,通向四座楼的公路上一条路杆横在中央,有人值班把守。
一阵好话再加上一张绿票. . . . .两辆车,放行!
按时下流行的说法,世界那么大,有钱就是好!
下面看看红线标注的中国首条国际标准徒步大道,南独乐河镇北寨村---熊儿寨乡花峪村,全长23公里。

继续曲折六公里的山路,继续上升300米,9:05车到山顶,破败的房屋一看就是上个世纪的遗物。有看山模样的人不知从哪冒出来的,诘问我们是怎么开车上来的.
. . . .


四座楼碑前。话说车能开到长城敌楼前这可是走长城很少有的优厚待遇啊。

“四座空心敌楼排列有序,形制相同,均为正方形,两层三眼券顶,砖石结构,条石作基,东西各有一门,与城墙衔接。下层可容士兵数人居住,上层有瞭望孔和垛口。四座楼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是屯兵重要哨所。最东的一座因建电视转播站拆毁,仅存三座也有破损.
. . . .于二〇〇七年八月动工修缮三座楼及部分墙体。”
-----摘自重修四座楼长城碑记


9 :15,下图四座楼之西一楼,东墙。

西北角。

西墙。

四座楼向东偏北方向没有墙体,长城以崖为墙,据此直线距离约3里外有两座把持山口的敌楼,山口以东为张家楼,以西赵家楼。张家被山遮挡,这里只能遥望到赵家了。按计划今天先把四座楼走了,然后看情况走张、赵两家,或者走四座楼山向东另一座山上的东一楼。




折返向东大约200米,9 :32,四座楼之西二楼。

西墙。


敌楼被树林包围,找个角度照个全景都很难。


这边的石墙现在成了石垄。

西二楼至西三楼大约相聚100米,9
:40,下图西三楼之西北角,西三楼应为四座楼山最高点,是大家常说的平谷第一高峰-----1062米。

东墙。


南墙。

西墙。


西三楼以及向东有高大发射塔,电视转播站被铁网包围,显然也是被废弃的。

原先存放油料的地堡。

据说电视塔地基就是第四楼的原址,找了半天除了几块石料也没找到拆毁敌楼所剩的其他痕迹,将信将疑中。
实际距离西三楼向东200米才是西四楼的原址,废墟附近,有碎砖、瓦片、石条、流水嘴为证。




继续向东就是四座楼山东悬崖。今天预报有雨,向东观察白茫茫云雾中,四座楼山以东的另外东一楼在虚无中。
回撤一段,四座楼山向北隐约有小径通向山梁阴面,也就是下面这个大山的阴面。

鱼哥和Deardon两位大侠把握方向前方开道,沿山北崖下一路斜向而行。辛苦辛苦。


东一楼终于出现在对面山梁上,惊奇的是敌楼向下的一段城墙连接这边山崖堵住山口。

拉近了镜头,东一楼上层剩下不多,显然是人为拆毁。

顺着山脊向上看,再惊奇的是,活生生的一个挖掘机正在挠地,这样高的大山挖掘机怎么上来的?
立即想起了那霸气侧漏气壮山河的一句话:挖掘机哪家强. . . . .!
山脊再向上看,更惊奇的是山顶还有一个敌楼,定为东二楼吧,这个敌楼可是意外的发现。

要想到达城墙需下降经过十多米的断崖,土石酥松防止坠石还真得小心。

特别最后一段,下面是几米深的岩壁,山石光滑无援手,几株荆棘也不牢靠,要紧贴着崖壁,脚下踩牢蹭过来。

待踏实的落到了墙上,心脏稍平静,发现墙北似乎有小路向上,那么也就是说如果返程回来也就不需要再爬断崖了。
长城城墙豁开了一个大口子,看来挖掘机是从这上来的。

豁口以西。

豁口以东。


11:10,海拔大约890米,东一楼东南角。

东墙。

从西墙可以爬上城、


楼台上部平坦,人为拆楼也就没有什么自然塌落的废墟。
在城楼上回头望望刚走过的断崖(红线)几乎直上直下,后来回程所走的绿线部分则十分成熟,几乎没有任何危险。


垭口向南有山路通向黄榆沟太平庄,敌楼和这段城墙正是阻挡沿沟而上的进犯敌兵,需要说明的是挖掘机也正是从这里上来的(红线)。
可能是当时条件所限《明长城考实》也只是记录”长城由四座楼山转北至史家台,仍以险为障。“一带而过。
回家后在长城书籍里没有查到此垭口的详细记载,希望以后能有所发现补充相关内容。
独自继续向上走,拐过一块岩石脚下有一个人躺卧在草丛中吓了我一跳。
几句相见甚晚的客套话,继续下面的一问一答。
问:“ 您是开挖掘机的师傅吧?“
答: ”是。“
问: ”您是怎么把挖掘机开上来的?“
答:“ 从南坡上来的。”
问:“ 您的技术真高,是在山东蓝翔技校学的吗?”
答: ”你说什么?“
师傅是当地人,告诉我山顶的那个楼子是天云山景区维修过的(和密云五道梁的那个天云山重名),去那里也很好走,只需20分钟。

新的景区建设在紧锣密鼓中,看,运送材料的缆车都建好了。

也就10分钟,12:00,山顶的敌楼,也就是东二楼就在密林里。

12 :
00,海拔大约1025米,原敌楼基础还在,原来墙体所剩不多,如红框之内。

后修补再建部分无论是形制还是用材就纯属胡闹了。其实将长城挖断已经暴露了这帮景区建设管理者文物保护意识之差劲,遗址之上再画蛇添足锦上添花也就不足为怪。

再建一个袖珍版的铺房。
铺房内的垛口垫石到是原物。



草草的转了一圈,楼南吃午饭。
担心下雨,12:30,瞄准四座楼电视塔,马上原路返回。

回程中顺便把东一楼东坡上的烽燧捡入囊中。


师傅也午休结束了,挖掘机又开始嗷嗷叫了。

回程没走断崖,轻车熟路,回到四座楼西四楼遗址特地向东北方向张望了一下,天气有些放晴,即使是站在较矮的废墟上确实能看到东一楼和东二楼,也就是说今天走的六个敌楼和一个烽燧是完全可以互通敌情相互联系的。

这里还能望到南水峪玻璃台一线长城,
山顶短短的五百米之内居高临下密集建造四座敌楼,俯瞰西周彰显重地,作为防御指挥中心也说不准呢。

来此线路之前查相关攻略,确没有可以借鉴的完整路书,虽然是出乎意料的休闲级别,但是这一带石瀑布很多,说明岩石风化严重,经常伴随的是山体断裂层带,要绝对小心。

今天再去往张家楼,赵家楼是不太可能了,只能留作下一个目标,去往张赵两家就从北方向南水峪关上来,也肯定是个休闲级别。
告别四座楼电视基站大门才刚好一点半。

“
巍巍敌楼与周边万亩林场浑然一体,构成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相映生辉. . . . . .”
-----摘自重修四座楼长城碑记
汽车一路下行,随着海拔的降低,四周山色清秀,林木繁茂,山花缤纷,清新的空气令人振奋,相对于市区污浊的空气环路的拥堵,驾驶原本就应当是这样惬意。
五座楼、徒步大道、平谷确是值得再来。



SSJDB.5
the
end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