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长城:大杨树--一颗台--烽燧--大黄岩口北3楼--北2楼--北1楼--大黄岩口南1楼--南2楼

标签:
大黄岩口大黄崖关大黄岩口长城大黄岩口村一颗台楼 |
分类: 行走长城 |
副标题:
行走长城:大杨树-一颗台-烽燧-大黄岩口北3楼-北2楼-北1楼-大黄岩口南1楼-南2楼(2015.1.17)
特别要说明大黄岩口在明时称为大黄崖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c678d10102v8fa.html
这次的线路是从大杨树上,到达一颗台的大五眼楼后向西,经过西山顶烽燧再与大黄岩口北、南的几个楼子串联起来,行走长城继续延伸。
这次特地寻找到了这个特殊立石,水波脉脉尘沙万亿年凛然荒野,惊异叹服大自然神奇造物。
因上次来过这个叫做一颗台楼的大五眼楼,这次匆匆而过,向西山探路寻找烽燧才是重点。
披荆斩棘,满身尘土,登临烽燧,立石为证。11:10,海拔大约805米。
立烽燧之上拉近东方向的南坑楼、鹰窝楼。
东北方向的“怪楼子”还没去过,探寻这些边角余料也是很费时间。
北方向望京楼一线,已知还有一个孤独楼没去过。
小憩,11:30,渐行渐远离别烽燧。
寻找大黄岩口北3楼是沿着山脊走,窄窄的山脊北侧是黑乎乎的绝壁,南坡悬崖也有几十米高。
从山崖下来离着大黄岩口北3楼就非常近了,常规线路应当是从大五眼楼向西有明显小路横走山腰到达这个楼子,这一路鱼哥开道,用时下的话说:也是蛮拼的。辛苦了!感谢!
路上有简易长城石墙堵住一个小山口,随拍一张。
大黄岩口北3--北2楼--北1楼坐落制高点的山包上。
12:10,海拔730米,大黄岩口北3楼,
楼内西南角有一方洞,方孔向上用手试探触不到顶,据说是灶台或者火炕的烟道,可没有烟熏火燎痕迹啊。
石楼子的墙体非常厚重,以至于楼子内部的空间相对狭小了许多,和平时期小楼子住上两三个士兵放哨执勤还是蛮可以的。
苍山卧巨龙,碧空翔雄鹰,飞机冲开薄云留下一明一暗的两条印记都显得很神奇。
相隔一条山沟,下一个目标是西方向的北2楼。
离开北3楼,,回望其也是建在一处小悬崖边。
45分钟后到达北2楼,也是在密林中开路穿行,免不了吃了若干克的尘土。
100米的石头墙体北连山崖。
南接北2敌楼。
13:50,海拔700米,大黄岩口北2楼。
建筑形制几乎和北3楼一个模样。
所不同是门洞右开有上城台阶通道。
隔空遥见东方向的北3楼。
。
从北2楼走过来也就150米,14 : 20,海拔大约700米,大黄岩口北1楼。
1 . 楼内原有横木梁支撑楼板,二楼地面漫铺方砖(图1,图2)。
2 . 残留的流水沟可印证楼四周原有砖砌垛墙(图1)。
3 . 房瓦和屋脊吻兽残砖可推断楼顶原建有望亭(楼橹)(图3、图4)。
图1(北2楼),流水沟,墙垛,方砖。
图2(北1楼),插横木梁的孔洞。
图3(北3楼),残瓦。
图4(北2楼),房瓦和屋脊吻兽残块。
下图史籍所绘“空心敌台”更相似于现在长城上大部分的敌楼。
还有一种叫做“路台”如下图,如果楼内中空并有台阶就更相似于大黄岩口附近这些敌楼的制式。
对面山险之上近年新修的大黄岩口的南1楼、南2楼。
这半年来走过的几个楼子在这里也可以悉数一下。
。。。。大黄岩口村海拔大约350米,上关口南山的路非常清晰属于超休闲级别,停下步来回照一张小村全景。
这棵百年槲栎(音:胡力)古树是这里的另一个亮点。
槲栎树树叶夏季浓绿秋季橙红,山中经常可以看到,枝繁叶茂的这么好大一棵却十分罕见。
南山上一块立石很是奇特,估计人是不能近前的,不然早有手欠的. . . . . 。
下图大黄岩口南1楼。
从这里看似乎有曲折艰难小路从北1楼下降通到大黄岩口。
近距离的北1楼,一个多小时前还在那里。
南1楼远景。
南2楼近景。
楼子的门柱石,还有水嘴等石构件是采用非当地特有的花岗岩,且机械切割做工相当整齐,失于古朴神韵,提出严重批评。
这是南2楼的南墙,这样的竖梯也是第一次见识到,涨姿势了。
海拔600米,墙体南尽头处,时间恰好16:40。
回撤连跑再颠就十分简单了。。。。。。
无限夕阳,曲尽人不散,让我们相约,继续大黄岩口向南之旅,继续下一段欢乐与惊喜。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