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长城:横岭-电视塔-北残楼-界碑-长峪城(2014.12.27)

标签:
横岭电视塔横岭大石沟据虎关长峪城 |
分类: 行走长城 |
副标题:
行走长城:大石沟--拒虎关--老虎头--界碑--长峪城(2014.12.27)
《四镇三关志》和谷歌earth上的各种关口在这里扒出来,发现又有许多新名称出现。
山顶的这个体积较小,圆形条石围砌一点不马虎,应当是个圆形马面也或是个炮台。
那些西核桃冲、东核桃冲的古地名在长城上也太简单普通,全没有以前去过的大部分关隘那么险要和著名。
连续的三个残楼,遍地碎砖四周楼基条石殆尽。
四号楼前的一段城墙全部毛石砌筑,拆之无用所以幸存下来,但不失坚固凛然之势。
残楼5外墙石灰层更多一点,遗憾时间紧张也没看个所以然。
全线所有遗存的垛墙都是垒石石灰而成,个别重要地段如果有城砖估计也被拆走了。
平缓的坡地长城修的很坚固有型,一段“小样边”。
长城向北零星山头有烽燧石台做纵深防御。
延伸向北的山梁另筑有烽燧敌台,火石岭口一带一定不用说定是防御之重点。
12楼是个体量巨大残楼,周围石块垒砌,台上满是碎砖瓦,这里有小路通向正北山头的烽燧。
从地形图(下为北方向)上仍能看出一条(有些平缓坡地为两条)挡马沟深深的痕迹。
16楼以后海拔开始有小幅升高,残存的垛口又开始出现了。
16--17楼之间有个起伏,地图标注的大沟南尽头是“黄石崖口”。(图下为北方向)
借助山崖的石头城墙倒塌了一部分,爬上去略显困难。
石块码砌,伴有石灰碎石粘结,凌然而立的一面石墙。
翻过18楼向东北,一个长城敌楼中罕见的圆型敌楼出现了。
(见行走长城:黄楼洼--圆楼--电视塔东谷底--长峪城(2011.7.3)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c678d101016mb6.html)
②卧虎山西三岔北圆楼
(见行走长城:卧虎山西--三岔--西沟林场(2012年07月19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c678d101011s9a.html)
③北唐儿庵口西南圆楼
(见行走长城:镇边城--北唐儿庵--水头--洪镇山断头崖--镇边城(2012.8.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c678d101012nso.html)
④北唐儿庵口北圆楼
(见行走长城:镇边城--样边长城(2013.6.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c678d10101a7fd.html)
⑤横岭西沟垭口南圆楼
(见行走长城:镇边城--样边长城(2013.6.15)http://blog.sina.com.cn/s/blog_a6c678d10101a7fd.html)
圆楼位置看来很重要,楼北城墙设有上城援兵步道。
圆楼是个对冲风口,从圆楼开始长城拐了一个“n”型上升,爬到这一个小石台风稍小,可以避风喘口气了。
顺山势连续密集构筑三个石台,从辛房村到达这里的山路平缓无碍,密集构筑敌台也就不足为怪。
紧挨第三石台是残楼22,规模虽小但有遗弃门槛石为证。
又一个石台。
翻上23楼,一片开阔,长城游弋山间,远处的电视塔胜利在望,但实际应有2公里之遥啊。
25楼还算幸运的,至少留下一个石台,没像前些敌楼掘地三尺还将地基刨出来。
附近发现有几个上城步道。
这是第一种,较复杂。
第二种,较简易。
这是此段的第三种上城步道,较普遍。
15:30回拍31残楼,据说电视塔所在的山叫做虎头山,31残楼建在虎头山以西山凹处。
向上的一段悬崖基本不可爬,从海拔1270米的第31残楼起步,南侧有小路爬升100米可直取山顶。
电视发射站的大院子修在长城南侧,北墙则借助长城墙体。
虎头山最高峰海拔大约1380米,山顶的这个第32楼被堆砌成一个大方墩,旧砖新墙上面一个水泥大平台。
与前段长城大不相同,一个大下降长城全部较窄碎石墙。
山谷沟底这里看不到。
西望黄楼洼高楼,距今最近的一次到那还是两年以前,时间真是快啊,这两年荒了多少年华。
晚霞西坠,原路返回轻车熟路一程无话。
电视塔东南有个烽燧也忘了过去看看,又一个愚蠢的遗漏。
到达界碑全部是宽宽敞敞可以行车的防火道,17:25相机曝光时间过长,留个虚影。
19:00,长峪城东门已经修葺一新,那个残旧古朴的城门再也没了踪影。。。。。。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