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2014-06-29 19:32:02)
标签:

擦石口堡

擦石口

北京结

摩崖石刻

秦皇旧址

分类: 行走长城

副标题:擦石口--庄户南山长城--北京结(2014.6.28)

   两周前重走了一次旺泉峪至庄户一带的长城,记录在行走长城:旺泉峪--耷拉边--三岔--庄户(2014.6.14)。这周继续长城连线,继续行走到北京结。

   从市里开车走安四路,在怀柔区黄花镇停留了一下打算找一找著名的黄花镇城堡,村子中心有个老爷庙遗址建在高台上。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石碑上有文字,还没仔细看呢已经有人埋怨别在这里耽误时间了。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车又拐到怀黄路上,过了驼岭关隧道(附近是驼岭关旧址),兴隆城村的大长峪城堡,城堡只剩斜坡上的一小段条石城墙,遗憾了,这个大长峪城堡就这个现状了。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天气真热,路旁树荫休整,然后继续这次的目标:擦石口。

驼岭关、大长峪口、渤海所、擦石口这几个地点在《四镇三关志》的位置如下图,需要特别注意图中擦石口的标注,应当是接近长城的沟口位置。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驱车到渤海镇循路标拐向一条向北的小路,11:40终于看到景区指示牌,海拔270米。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已经中午,四周安静,守门人大概吃饭去了。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这个叫做“龙枕石”的大石头,常出现在互联网有关擦石口景区介绍里,不知道什么来历。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图标更详细一些,因为主要是走长城,其他景点就只能顺道看看。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沿着这条深深的山沟一直向北越过长城垭口可通向庄户村,是渤海、沙峪通向庄户的古道,这和图上标注的相吻合。

 

  是时找了个背阴山崖下吃午饭,今天仍然有福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有西瓜吃嘛当然得感谢送瓜人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继续走,天气预报是36C°,感觉行走在没风的沟里真是闷热的不行,渐渐地西侧山上下来的耷拉边长城由远及近。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走过沟底,又由近及远,这个角度拉近镜头看,没见过这样的长城细节特点。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走过来再看耷拉边顺山坡耷拉下来,确是险峻陡峭,用俗了的话说:惊呆了我和我的小伙伴们。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太阳直晒时候就树荫下歇会,有云遮住阳光就紧走一段,这样走走停停,13:50接近了长城,沟口这一带应当是擦石口的所在,书上的记载:“擦石口,嘉靖二十三年建,通步缓。”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海拔655米,长城垭口。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上城墙,北京结在东,长城向西的第一个楼子是两周前没到过的,按照从旺泉峪向东的编号,为旺泉峪东11楼,如果按照从北京结向西排数这个应当是北京结西4楼。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东11楼向西下面是上次下撤到庄户村的那个垭口,完全淹没在浓密的树林里。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13:57,到了东11楼就算对接了上次的长城了,海拔660(660米是谷歌地球的标高可能不是准确的海拔高度,与手表显示的740米高度误差很大),砖台上建铺房俺觉得属简易敌楼。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向东仰视山顶上的北京结还有相当的爬升。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毕竟来的人少,去往北京结的长城城墙保存的比较好。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14:12,海拔675米,东12楼(北京结西3楼)也是城台上建铺房的简单结构,和东11楼一样的规制。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西南方向的高点是通往耷拉边长城的三岔。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四周群山环抱的庄户村有一条西南公路通向山外,这里属响水湖景区,每到周末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13楼建在大城台上(北京结西2楼),3×3的城楼西北角已经残缺。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14:37,因为重要,矗立在765米的13楼宽大厚实,居高在垭口之上同时正好挡住这条向上的山沟。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内部简洁实用,三横三竖通道,中部有上城台阶。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又向上爬升了一段,15:00,第14楼(北京结西1楼),这里谷歌地球海拔标高是832米。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敌楼不高也是与刚才的13楼一个机构,3×3,内部还算完整。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14楼再向上走长城明显陡峭,当心砖石坠落,脚下还要防滑,总之要小心谨慎。不过在长城南,墙内始终有比较好走的林间小路一直能上到北京结的,可那样就丧失了克服险要的乐趣,少了攀爬的刺激,收获好风景也有限,我们当然是知难而上了。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一路艰辛,海拔升高到将近千米,南方向的鹰飞倒仰这里看就非常清楚了。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北方向的通向九眼楼的西大墙。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这个向北开的门洞是北京结的标志之一,北京结960米,看了一下表是15:55。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门洞下的西大墙。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远处火焰山顶上的九眼楼,向往着未来再一次拜访。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北京结上这个敌楼也是城台上建铺房,当然铺房早就被毁坏了。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有着太多上镜,北京结松树近在咫尺。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酷暑中,有摄友在等太阳落山夕阳美景的出现。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早年北京结上有两颗松树,侥幸活过来的这颗松树如今也枝不繁叶不茂,苟延残喘未来难料情景堪忧。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箭扣长城,也是怀柔明长城的精华所在,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箭扣世界闻名,每到周末甚至是周边省市大客车载着游人成群结队呼啸而来,人满为患,险情不断,箭扣已经不堪重负。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鹰飞倒仰,它的南坡山崖也是著名危险段落之一,挑战者层出不穷。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西栅子村及远方的正北楼。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各种拍照嘚瑟以后,现在是16:30,探访九眼楼已经不够时间了,决定原路返回。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北京结顶南城墙有上城券门,出了门洞一路林中下撤,略去过程,非常轻松的下降到垭口。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回望一下北京结。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18:00到达来时的上城垭口。,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出垭口向南,18:20山沟下仰望耷拉边。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 . . . . .一抬头一块摩崖石刻,年代久远,当时惊喜的看了半天也没猜出是什么字,回家网上查了查,原来石壁上书“天限华夷”左下角“怀野”。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在景区大门向北西山坡上有“秦皇旧址,李逢时书”等石刻。

深度解读一下这个石刻,下面是摘自《北京日报》的一段:李逢时何许人也?他为什么认定这里是秦长城遗址呢?

  史料记载,李逢时和谭纶、戚继光是同一时期的人,是隆庆四年武举人,嘉靖中后期曾任嘉定参将,奉命开赴浙江抗倭前线。嘉靖三十三年在嘉定县新泾桥一战便斩倭寇80余人。抗倭明将戚继光北上时,李逢时出任昌平镇左车营参将。

  李逢时不但是一名武将,还善书法,好题刻。北京密云县雾灵山闻名遐迩的明代摩崖石刻 “雾灵山清凉界”六个大字,就出自李逢时之手。李逢时擦石口长城手书“秦皇旧址”,落款是在万历十四年即此段长城修复的6年后。李逢时认为这里就是秦长城遗址,究竟出自于什么原因已经无从查起。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有关摩崖石刻和这几个字的解释可看看下面在千龙网的一段摘录。

 龙泉庄古时曾以长城古关命名为擦石口,因地处沙峪村北,后来又称沙峪北沟,1998年,原沙峪乡与三渡河合并建镇后,为了区分于辛营北沟便更名为龙泉庄。

  龙泉庄村的人文历史可追朔到明朝万历年间,当时,这里曾是通往塞外的长城古道,也许正因为如此,明代的一些官人和文人墨客在沿途寻游中,有感而发,留下了不少摩崖石刻,记录了他们寻访长城古道的真情实感。李逢时便是其中之一。

   有关资料记载,在这条通往塞外的长达5公里的长城古道中,尚有九处摩崖石刻,它们的依次内容是:警心慎辔、观澜、秦皇旧址(两处)、名关、极关逊险、天险华夷、苍崖翠柏,如堆。其中,第一处因“文革”期间农民建房遭毁,目前已难寻痕迹。其它几处虽然现存完好,但也风化严重。

这九处摩崖石刻究竟各是何意,我们不敢妄加定论,还是让我们看一看怀柔史专家王宝峻老先生的解析吧;王老先生在《怀柔文史钩沉》一书的168页称:“警心慎辔”意为往前走的路很险,骑马要格外小心;“观澜”:意为山泉从此处倾泻而下,潺潺有声,再现了作者对怀柔野外自然风光的一种赞美。而“观澜”下方的小字“怀野”究竟是作者署名,还是作者题字的地址?我们无法考证,但就“怀野”,“观澜”字面而言,笔者更倾向于“怀野”是怀柔野外的说法;“秦皇旧址”(两处):因修建明长城时,发现此处已有长城残址,故题字人认为这里就是秦长城遗址。这里是否真的是“秦皇旧址”目前尚无史料记载;“名关”:位于水头子泉东一华里的石门西测,这里的两山由一块巨型凹石连接在一起,显得无坚不摧,牢不可破,加之过去这里曾是长城古道的必经之处,更是易守难攻;“极关逊险”:意为万里长城的两个极关(山海关和嘉峪关)如和这一地区的擦石口关比起来,就地势险要而言,还要稍逊一筹;关于“天限华夷”,王老先生没有做文字解释,但从字面上看:我们姑且可以认为“天”——天子,“限”——界限,“夷”——少数民族。言外之意是否可以理解为:这里已接近明朝的管辖界限了呢。;“苍岩翠柏”:显然是作者寻访长城古道时,看到对面陡峭石崖上的翠柏而发出的一句感叹之言:“如堆”:意为眼前这座小山好象人工堆起来的一样,活灵活现,恰似正在行进中的火车一般。当地人称这里为“火车头”。

  在这条长城古道上,人们又发现了两处石刻,分别为“一泄千里”和“仰视看天”,前一处位于“观澜”对面约50米的石壁之上,后一处则在长城古道的峡谷之中,是一个长约2.3米,宽约1米的孤石,估计是早年从山上滚落而下。从新发现的两处石刻的字体来看,前者为黑体,后者为隶书。从字意上看,两者均与石刻所处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前者与“观澜”遥相呼应,属作者观水之感,含义也大致相同。而后者则是作者观天之感,阐明了作者在长城古道观天时所处的地理位置是深山峡谷之处,只有仰着头才能看到一线天空的情景。

 

 

 

   出景区大门向南我们找到曾经古称擦石口的龙泉庄,想看看擦石口的擦石口城堡,向村民打听他们大都不知所云,有一大哥带着我拐到村委会南墙外,问我是不是想找这个。

  掀开豆角藤蔓呈现仅有的十几米城堡老墙,另一部分显然是近些年新垒的,老墙作为院墙的一部分保留了几百年,据说这户人家明年就要翻盖老房和院墙,到那时作为擦石口城堡的仅有的一点点历史遗迹将彻底消失。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行走长城:擦石口--北京结(2014.6.28)

 

 

 

the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