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长城:杏树沟--南化石岭--北化石岭--白马关堡(2014.3.29)

标签:
杏树沟南化石岭北化石岭白马关白马关堡 |
分类: 行走长城 |
10:00,海拔大概250米,我们是从冯家峪南石片村开始向杏树沟里走。
探路性质,谁也没来过,我的小伙伴四位驴哥向一位干农活的大嬢问路,言之此地曰水泉沟。
水泉沟?延庆大庄科乡龙泉峪长城北也有个水泉沟;怀柔铁矿峪长城下也有个水泉沟,水泉山沟都可叫水泉沟,重名多。
长城距离X008西火路(白马关河)有三公里多,热烘烘地走到了这里石头垒砌残城墙也就出现了,周围除了拆毁的断墙看不出建过关口,可能西北大山的阻隔并且又非要道没必要设置关隘。
从南石片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向北爬上了墙海拔也上升到525米,东方向的杏树沟口。
11:05,海拔562米,此段长城的第一楼(有残存碎砖)出现。
看对面的朱家峪、孟僧郎(孟思良)峪方向的残破长城目前还没去过,也是几多畅想。
向上看大墙从左向右修到巨石上。
一人多高的大垛墙体的叠加向上,攀上去得使把力气。
照相机这时开始频繁故障,摆弄半天耽误了时间这一小段墙体也没过去看看。
11::30,沿主线向东才走几步发现有拆毁城楼碎砖和遗存门坎石、流水嘴和石拱梁等石构件,第二楼,海拔678米。
照相机又开始间断性抽疯,远景不成像,近景泛白光,@#¥%…*%&…………尽耽误感情了无奈穿插用手机拍摄。
第一个山头:制高点680米,向下俯瞰南化石岭。
大垛墙体又出现了。
长城沿坡向下,638米,第三楼废墟和石构件。
从半人多高的叠加大垛石墙下来真考验膝盖的承受力。
敌台?
12:33,520米,第四楼,青砖扒光露出石芯和填土。
南化石岭废弃的村庄,看状况以前也没有多少农户,已经搬迁到沟口的村民在废弃的院子里精耕细作也盼望多增加一点点收成。
第五楼设在北山悬崖下小河南岸是南化石岭关口的守关楼,在绝壁与第五楼之间长城跨河可能有个拱洞用以排洪也是有可能的。
和一个镂地大姐闲聊了五毛钱的,得知此南化石岭前年整村搬出沟2里安家了...去六楼先要向西走上一段而后上山再循迹向东。
...午饭后继续登楼爬墙。
第二个制高点:576米,第六楼坐落在山顶,前有北化石岭口,后有南化石岭口,真正的一楼司两关,真真的战略重要。
登楼俯瞰南化石岭。
登楼俯瞰北化石岭。
北化石岭修了柏油路相对南化石岭的村中小道豪华了不少,但更豪华更出乎意料的是建在关口南坡的北化石岭寨,因现在位置角度的局限暂且不表。
一路惬意,下降到460米残破的仅剩条石的第七楼。
从七楼看未来的几个敌楼星星点点洒在山梁,时间已经是两点多了,计划全部走下来时间有点紧张了。
在墙体外建有一高高的敌台,看着比较另类,当然不会白建,敌台起到与主线城墙立体协调交叉策应火力歼敌作用。
寨门。
过了北化石岭口继续向北,向这段长城的第三个高峰进发。
残存砖基说明关口原始是有砖砌箭墙的。
这里眺望一下,惊喜发现了东方向的白马关完美楼。
一座残楼,两个机缘巧合数字,三个人的趣谈..。
你逗我。
如果晚来十天半个月的,初春的山间桃花红、杏花白、小草绿、天空蓝...
15:21,拆烂的第十楼,海拔600米。
15:45,海拔690米,第十一楼,今天遇到的第一个完整的楼子,3×3结构,门开在北侧楼中。
第十一楼楼上有低低的矮墙,事实上这也是这一次长城之行最豪华的敌楼了,长城再向上有一大簇乱石,以石为障墙体继续向北连接十二楼。
既然是最高点就得嘚瑟嘚瑟,于是饱览四周风光,向着楼下的同伙嗷嗷嗷~~~
看已经翻过的两道大山,一路攀爬一路汗水也是小小满足了一把。
不管那么多了,十分小心地走吧,过了一个哑口回头一看,差点吓尿了。
11楼--12楼--山脊--乱石崖--手脚并用的过来,寻思着也够狼狈的。
抬头看,真的是第十三楼到了!欧耶!
人家有日照金山吉祥,这可是夕照残楼啊,夕阳残楼也一定如意。
17:55,第十三楼(白马关西一楼),海拔637米,3×3的敌楼。
天空暗下来,几乎没在第十三楼逗留,17:57,跨过十三楼顺南坡下山。
......
18:40,从树丛荆棘草棵钻出来。
白马关河水洗去了俺一路征尘,从“土猴”重现一个本来的自我
“白马关村欢迎您”
干嘛那么客气,已经是见面N多次的老朋友了!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