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长城:五道梁--大角峪关(2013.11.16.)

标签:
五道梁大角峪 |
分类: 行走长城 |
行走密云北部长城照例还是以大山开篇。
崔家峪望京楼、绝壁楼,上今日头条。
9:42出发,海拔485米,地图标注地是松岭子。
穿过本无几户的小山村,一处处岁月沉积写下的老房,村子常驻户在迅速减少。
好天!崔家峪望京楼和绝壁楼,蓝天白云做画布背景,清晰的这两座楼子犹如去年雪中探访的昨日再现呢。
南方雾灵山2118米主峰可以作为一切密云长城的坐标点。
行军3.5公里,10:50大山口出现三道边。
石块码砌的三道边随着时间的久远已经变成绵延石堆,有说法是洪武年修建的,洪武年的毛石长城比较靠谱,这个这个还得以后查查资料多看看书。
到达废弃的农舍(可能是大家所说的大荒地)已经能看到二道边和五道梁关门西山上的敌楼了。
11:30,已经走了5公里,海拔740米,二道关一样是石堆废墟,个别幸存少许残垣断壁。
这里到下车地点有10里之遥也够走一气的,到达一道关即五道梁关门已经是11:38,沟底城墙开有两券洞,供排水使用,属于水关。两洞行洪泄水口在横岭城见过〔见行走长城:横岭城(2012.10.3)〕不过横岭城的要比这个规制更大一些。
关门西山,著名的大角峪天梯。
关门东山看样子以前也有个天梯,当年南北天梯耸峙险关重隘,敌人仰望雄关,不用开战也得吓尿了(借用某人常用语)。
上周六有驴友司马台天桥罹难,大家说的都是安全,还有其他不愉快(此处省略),总之影响了一点心情...
追赶着来到天梯下,陡峭摆在眼前,抬头看已经有人向上了,随即就有坠石咚咚呼啸而下,上是不上?这时的风似乎更大了。
885米70°。①破损狭窄台阶,②酥松砖墙,③下落的滚石是三大危险。
12:17到达天桥顶。
再往上是关门西一楼。
关门西二楼。
文保部门对残楼进行了加固,现场看,说实话这种加固施工中也破坏了不少墙体,残墙保护作用非常有限,但愿只是抢救性质的权宜之计。
关口一带建砖墙,往西则是石墙,两段不同建筑材质的结合部。
天梯是这次五道梁--大角峪行走长城计划中没有的,算是个意外的捡漏。
过了西一楼有下撤小路,沿小路向东到沟底才真正走上去大角峪的路途。
有长城前辈说水洞东曾建有一处敌楼(红圈处),特地仔细看看,砖瓦拆的狼藉一片似有方台子的形状。
站在关外向水关方向,两水洞不太明显。
从水关关外向东上山走,废弃的砂石场边一处山洞内,借着微弱手电幽深中内部却别有洞天。
绕了一个大弯子,切到城墙上,回头再看东一楼已经过了,只剩下一个砖台的一楼看样子原本是个扁楼子。
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涝洼乡五道梁村,呵呵,这个十分具体的小村子因长城而著名。
一楼是910米,时间是13:10,有点拖拉,站在一楼往五道梁关门下看,原有长城包转无存,存下的石块一堆堆一片片。
文物保护部门加固了长城残楼,还整理了一部分碎砖,城墙上的杂树也清理了不少。植物根系植入长城墙体,风雨中渗流酥松了长城,但是没有了植被暴露下的长城是否经得起阳光雨雪自然的风化?清除长城上的植物是否有利于保护如此不堪的长城呢?希望长城专家有个结论。如果清理杂树可以减少自然损坏,建议每人带上锯斧,所到之处斩树除根,也算是为长城做点实事。
从一楼向上走了10分钟,13:21,二楼也只剩残台,海拔是945米,
这道单面墙也是五道梁长城所独有,叫它“锯齿刀”墙挺合适。
手抠石壁,胆大心细,身悬半空,擦边而去。呵呵,当时可没有这么轻松豪迈
外墙是城砖石灰砌就,连水嘴都有了。
褪色的朱漆门一副对联:古洞无灯星月照,[
]门不锁待云封,横批:风调雨顺,下联第一个字迹已经无法知道了,和老彭大哥猜字,回来后还是觉得填“玄”字比较合适。
老道洞前是个阳光明媚的小院落,城砖码砌的洞墙非常平整,洞内照相有对神灵不敬之虞,只能凭录音记录,中间供奉的是太乙真人,太乙真人右手是二郎神,左手是[ ]圣天尊,是武圣天尊?记不清了。
老道洞绝壁上是三楼,三楼的城砖顺着悬崖出溜下来都变成了老道洞的院墙哩,院墙上那个长城敌楼的水嘴也是这么来的,所以老道洞的始建应当在明朝以后了。
老道洞坐面朝南,背依崖壁,这样的好地方极符合抱朴守真,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看门前草木枯荣,观世间四季更替,不修炼得道都不答应,所以我更相信赵道长一定是吸收天地自然之力,羽化得道成仙去了,只留下这深山小小道观留作我等芸芸众生恰巧来过,参道悟道偶有点滴心得之用哇。
东山坡还有熔岩凝固围成的七块彩石,曰北斗七星石,老道洞在下七彩石在上,道奉七星为神明正好相互呼应。呵呵,是不是有点牵强啊?。
五道梁据说是由五道山岭汇聚的一块平地,1、2、3、4、5、6、7、哆来咪发嗖啦西,数了一下是不止五道呢还是俺的算数是音乐老师教的
向四楼、五楼进发。
14:48,2×4的扁五楼高度已经达到了1120米。
也有支撑,上层塌陷。
五楼向上有较完好的一段城墙,修到山顶平台便与山为一体,沿山脊走基本不可能了。
成熟的线路就是沿着北坡行进,路遇横切,山洞之类小险阻。
回望五楼,海拔1111米这里也是个制高点,似乎是个石台子,是五楼和再往下的六楼,五道梁和大角峪的分水岭。
再向东远眺,
kao,今年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15:45、945米、六楼。
磨斜边箭窗、石门柱及雕琢的拱梁, 嚇,挺讲究。
968米,和六楼一样,七楼也是3×3的,所不同的是门洞、箭窗没有过多讲究的材料和装饰。
门外的五楼。
大角峪关更清晰了。
按计划天黑前要赶到大角峪关口,下断崖虽然费劲但扔要谨慎小心慢慢来。
才不到17点,冬日的残阳就悄悄而至,格外明艳,格外璀璨,恨不能要亮瞎人的狗眼。
日月同辉,红光普照,山越龙蛇,祥云缭绕,一片祥瑞吉兆,莫非什么地方有真龙天子降生?
临近傍晚太阳落山,山风呼啸气温迅速下降,周围也变得灰头土脸的,快步如飞的向下走。
17:10,虎皮石台的高度是675米。
17:15,天完全黑下来,没能留下海拔 620米的九楼照片,九楼只剩下石台和残破的碎砖瓦。
沿山脊,18:00下撤到大角峪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