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长城:镇边城--样边长城(2013.6.15)

标签:
镇边城样边长城样边横岭西沟11路军 |
分类: 行走长城 |
2012.10.3完成横岭城环城徒步,回市区路过镇边城,正在修葺的城门。
早晨9:50来到城门下,一切都是新的。
还是蹬城看看吧~,也别辜负建设者的一片辛劳。
嘿嘿,从心里又升腾了一个未来愿望--环镇边城徒步走上一圈。
北唐儿庵垭口是著名的关口,原建筑有多个敌楼现已无影踪。
1937年8月抗日战争鬼子迂回国军后路越过北唐儿庵垭口,导致战局失衡最终南口战役失力。
以下两张借用上次博文照片,试着还原那段历史时空。
也找到了照片准确的拍摄地点,也算这次行程的一大收获。
圆楼在长城建筑上很少见,大营盘到洪镇山断头崖这段长城圆楼就有多处。
垭口南北山顶各一处破坏严重圆楼,北圆楼外砖被扒去,残破为一个碎石台。
石质城墙虽然残破,但有很有沧凉感,亦如奋发腾飞巨龙,亦如伟大不屈中华民族。
长城人迹罕至,偶尔也有鹞鹰翱翔于空。
长城的建设大都凭险设障,在无险或少险地段常以挡马墙或壕沟形式沿墙体建在山坡上,作用如同城池外护城河。
为占据了制高点,墙体兜了一个大弯子。
2x4的敌楼,罕见存活下来。
敌楼内部也粉刷描线,给了大家一个惊喜,要知道这种装修装饰是第一次见到。
曾经是铺房上的灰瓦。
上层建筑已经消失殆尽。
长城每每建在缓坡上,为加强防御,架在炮台上的大炮猛烈伺候。
“V”型长城如海燕震翅。
虽然比刚才那个破坏的严重,东、南墙还在,上层垛口还在,如果和刚才那个楼子组合在一起就完美了。
内部看也摇摇欲坠,把修镇边城的力量用在抢救修缮这个楼子上,那可真是善莫大焉啊。
胜利~!
现在1300米,
一九八一年竖立的测绘点。
仔细看,壕沟几乎随处都有。
从主墙体之外修一小段长城,占据山头的制高点,辅以壕沟、炮台,增加层次全方位防御来敌...
叹服古人巧妙的军事构思。
腰线,流水口,又一个圆形敌台。
一步一景。
远看城墙juchichi,近看城墙chijuju
路上发现这个,猜想是炮架子或是其他木结构上的铁钉。
这个又似大鹏翱翔。
制高点很重要,左侧山坡修有壕沟、挡马墙。
圆楼规模不小,然城砖却片块不留。
悬崖边高筑单边墙。
陡峭大台阶一直修至山顶。
南望走过的路。
北望样边长城。
山顶往下看就是横岭西沟垭口了。
长城被拆散肢解,呈现在面前的是个大采石场,经过的人都有何感慨!
从怀来到庙港村再到横岭长城石碑处,汽车可以开到长城脚下,非常便利运输通道,难怪周边长城墙体极少有砖瓦存留,大规模,群体性拆运城砖是有可能的。
长城的苦难、长城的忧伤、长城的苍凉、长城的倔强。
...18:00下撤
9:00出发,19:30收工。
镇边城至北唐儿庵垭口5千米,横岭西沟5千米,长城徒步7.2千米,共计17.2千米。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