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游戏中创新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海门市龙信幼儿园施玉霞
(2018-10-03 21:09:06)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在区域游戏投放材料中,我让幼儿们用橡皮泥当糖果芯,我发现包糖果游戏多玩几次后,班级中的橡皮泥不够用了。遇到这个问题后,有经验的同事告诉我,可以用废旧报纸代替橡皮泥。这不经意的建议,让我思考起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
虞勇平提出:“物质材料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条件,对幼儿而言,没有材料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因此,探究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作用和运用情况是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的。
废旧材料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不仅取材方便快捷,而且又能节约资金,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自制玩具材料。废旧材料在游戏中使用在客观条件上给了幼儿一个刺激,让他们知道了我们平时生活中用过的哪些东西在游戏中也可以用。我们通过对幼儿进行废物创造的启发,进而逐渐萌发幼儿环保意识。这不仅能使幼儿养成从小珍惜物品和不乱丢废物的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幼儿们的想象力与创造性。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幼儿在变废为宝绿色教育氛围,能积极参与到区域游戏中,幼儿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获得粗浅而实用的环保技能。丰富多彩的废旧物品游戏活动,提高了幼儿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同时,激发了幼儿保护环境情感。
教师能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游戏设计,撰写了废旧材料游戏活动教案集。通过研究和实践,教师撰写特色课程论文《做孩子的追光者》在《海门教育研究》2018年第4期发表。
师幼共同收集废旧材料,开展以“变废为宝 保护环境”主题活动,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由幼儿园传向各个家庭乃至整个社区及社会。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根据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教师充分挖掘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制作出适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玩具材料。
在区域环境中投放废旧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进行制作,激发幼儿们的创造力,同时让幼儿获得属于孩子自己的制作趣味。
师幼共同搜集废旧物品,开展“变废为宝 保护环境”主题活动,丰富幼儿们的生活经验,使幼儿从小树立珍惜物品,懂得废物利用的绿色环保观念。
三、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作品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1.个案研究法:对某一幼儿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追踪观察,从而研究该幼儿在投放废旧游戏材料后,他的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变化。
2.作品分析法:对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成的作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幼儿的创造力水平。如在刚开始投放废旧材料的几周中,孩子们的作品中,大多只有一两种废旧材料的运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游戏活动的丰富,幼儿们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能够看出幼儿们的创造力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3.经验总结法:在每一次活动开展之后,课题组都会开展研讨,包括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分析游戏中那些材料吸引幼儿,哪些内容幼儿容易接受,哪些教法对幼儿有效,哪些环节需要调整等。在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动的研讨中,不断提高教师对游戏实施的掌控能力,应变能力。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2月))
选题:成立课题研究组,制定实施方案(2017年11月)
请学校教研主任论证,修改完善课题实施方案(2017年12月)
课题申请立项(2017年12月—2018年2月)
2.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18年9月)
上传博客开题报告(2018年3月)。
围绕课题的各项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进行研究,撰写有关论文,设计活动方案、活动案例等阶段性小结。(2018年3月—2018年9月)
3.总结阶段(2018年10月)
后期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成果。(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记录、照片、声像材料、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整理、汇编)
申请结题、成果展示。
四、课题研究成效
1.在园级班本课程活动评比中,我班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获得一致好评,游戏中充分体现出幼儿在自主合作、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2.课题探讨活动中的教研记录资料,组织教师的经验和反思。在研讨交流中,看到老师对幼儿自由、民主的的游戏精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收集关于开展课题的“论文”、“观察记录个案分析”、“教育随笔”、“活动教案”、幼儿获奖作品。
4.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照片、声像材料等以博客形式呈现。
5.《废旧材料在幼儿园游戏中创新运用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五、课题问题讨论与展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