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山人文旅游资料之:秦王山由来(转载)
(2012-08-02 22:50:32)
标签:
秦王山旅游文化 |
分类: 转载-秦王山-图文资料 |
秦望山由来
春秋末年战国初期,周王朝由于政治腐败,朝内大全旁落于大夫之手,外部各诸侯国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周王室日渐衰微,加之战争连年,灾荒不断,周王朝已名存实亡。周王朝原有100多个诸侯国,至周平王时,仅剩20多个。一些诸侯国为避免任人宰割的或沦于国亡政息的局面,纷纷立法定律,图强争雄。
相传,由于卫鞅变法有功,治军有方,功伐大胜,公元前340年,秦孝公封卫鞅商于十五邑(故称商鞅,号商君)后,在良馀山举行盛大的君臣礼仪活动——正祭。在祭礼时,魏惠王于良馀山向秦孝公呈现求和表和割地图,秦孝公也于此四望山川指定四界,故称秦望山。祭礼后,商鞅还在良馀山上修了秦公庙。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重修了秦公庙,修庙时地方官民塑了六世七尊塑像,供奉于庙中。其中六尊为六世秦王的塑像,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王、秦文王、秦庄王、秦政王,另一尊是专门为商鞅所塑,供奉于秦王庙侧,使商鞅于此也有一尊之位,以纪念他为秦国立下的汗马功劳。因此,后人称秦望山为秦王山。
【注:本文全文转自《松云寺》(商州区杨斜镇人民政府商山诗社合编陕内资图批字(2004))HS •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