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秦王山人文旅游资料之:秦王山由来(转载)

(2012-08-02 22:50:32)
标签:

秦王山

旅游

文化

分类: 转载-秦王山-图文资料

秦望山由来

 王启民

 

 秦望山,古名良馀山,俗称秦王山。坐落于商州西南90里许的杨斜镇、砚池河乡、麻池河乡三地之间。该山顶峰海拔2087米,方圆115平方公里,是丹江和金钱河的分水岭,《山海经》、《水经注》、《直隶商州总志》均有记载,是商州境内的一座名山。

春秋末年战国初期,周王朝由于政治腐败,朝内大全旁落于大夫之手,外部各诸侯国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周王室日渐衰微,加之战争连年,灾荒不断,周王朝已名存实亡。周王朝原有100多个诸侯国,至周平王时,仅剩20多个。一些诸侯国为避免任人宰割的或沦于国亡政息的局面,纷纷立法定律,图强争雄。

 公元前361年,秦国秦献公的儿子秦孝公继位。他发奋图强,立志改变“诸侯卑秦”的局面,并下令广招贤才变法。公元前369年,卫国人公孙鞅(又名卫鞅)应招自魏入秦,受命为秦国变法。在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下,他实施“废井田、开阡陌”、“废世袭封禄、奖励军功”等一系列变法措施,使秦国的经济迅速复苏壮大,物质基础丰厚,加之奖励秦人从军建功立业,使军力也强大起来。公元前343年,卫鞅受命率军伐魏,三战连捷。屡战屡败的魏惠公忍辱求和,割上郡等十五邑给秦国,从此魏国失去了河西所有地盘,秦国成为诸侯国中的一个强国。

相传,由于卫鞅变法有功,治军有方,功伐大胜,公元前340年,秦孝公封卫鞅商于十五邑(故称商鞅,号商君)后,在良馀山举行盛大的君臣礼仪活动——正祭。在祭礼时,魏惠王于良馀山向秦孝公呈现求和表和割地图,秦孝公也于此四望山川指定四界,故称秦望山。祭礼后,商鞅还在良馀山上修了秦公庙。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重修了秦公庙,修庙时地方官民塑了六世七尊塑像,供奉于庙中。其中六尊为六世秦王的塑像,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王、秦文王、秦庄王、秦政王,另一尊是专门为商鞅所塑,供奉于秦王庙侧,使商鞅于此也有一尊之位,以纪念他为秦国立下的汗马功劳。因此,后人称秦望山为秦王山。

 秦王山高大雄奇,古树参天,风景奇丽,本是商州一座名山,又得名于秦王,故又有深远的文化内涵。加之秦王山盛产名贵药材,如天麻、党参、灵芝等,已被作为中药材种植试验基地。近年来,人们又发现秦王山有多处天然溶洞,且洞内景观千姿百态,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注:本文全文转自《松云寺》(商州区杨斜镇人民政府商山诗社合编陕内资图批字(2004))HS 43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