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我自己的教育实践谈李镇西老师《给教师的36条建议》
(2017-06-27 10:59:37)
标签:
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我的教学实践 |
分类: 高考作文 |
1.我们要对学生进行自然而然的教育。
教育学生要自然而然,不能刻意,教师要以自己自然而然的品行感染学生。李镇西老师这样告诉我们。
记得上学年我教高三时,发生了一件令人悲伤事,我们小班一个男孩的爸爸因车祸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自然,那个男孩回家了。后来,听到更令人悲痛的事,他爸爸去世了。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两个小班的同学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我对班里其他同学说,世间最悲痛的事,莫过于失去至亲的人,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亲情,善待自己的父母;还有大家一定要记住,等阿锴回来,千万不要问及他父亲的事,也一定不要说任何安慰他的话,因为这时候你安慰他无意在提醒他的伤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多关心他,在学习上多帮助他,让我们的快乐来感染他,让他的伤口慢慢愈合。
听我说这些话,当时班里的同学都掉眼泪了,本来他们十个人的感情就好,从此,他们更像是兄弟姐妹。
我认为这是我在自然而然地教育学生方面做的较好的一个案例。
2.我们要把握好教育过程中的“宽”与“严”。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把何时何事该宽,何时何事该严,要拿捏的恰到好处。
他说得很好。
这让我们想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譬如大休布置作文素材,我会对全班说,完成2两页作文素材摘抄或写作。
等批阅时,我发现,个别语文弱科生仅仅完成了1页。
像这种情况,我不会批评他,更不会责罚他,而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用笔写下文字告诉他,今后要努力完成作业哦。果真,他下次就完成足够的量了。
这是宽容学生的表现。
譬如,某晚有语文自习课,我给学生明确布置了当堂可完成的作业,结果,大班有不少学生未完成,于是,我就罚他们站着听讲。
这是严格要求学生的表现。因为这种情况不责罚他们,会严重影响一个班级的语文学习风气。
4.如何把课文讲得有厚度?
李镇西老师就《黑孩子罗伯特》一文,提出他认为还应该给学生讲什么才能把这篇课文讲得深刻,并做了详细的阐释。
李镇西老师的讲解让我大开眼界。
我觉得,要想把课文讲得有厚度,一则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二则要求教师有关心社会关心人生的悲悯情怀,三则要求教师有丰富的阅历。否则,把课文讲深厚就成了口号。
回想自己讲过的课文,能讲得有厚度的真没有。这一点很惭愧。
但李镇西老师阐释,让我真的拥有了“把课文讲得有厚度”的意识。
于是我想,以后讲课文,我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拿我喜欢的孙犁的散文《黄鹂》来说吧。
《黄鹂》前面的内容很好理解,讲了作者从小到大不同时期遇到的不同的黄鹂鸟。
文章的深刻之处在于作者在结尾点名主旨的两段:各种事物都有他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发挥出这种极致。
如何理解文章的主题,单单从黄鹂鸟的角度,可以理解,但显然单薄了。
于是我想,除了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来进一步阐释这个观点,还可以举中国当代文学史的诸如老舍、傅雷等艺术家的故事来阐释,最好,可以再将我们的学生深处的环境与大山里孩子们的艰苦学习环境比照,让他们真切的明白他们现在的幸福,以及在今后的人生中努力创设努力打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5.如何与学校同事处理好人际关系?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虽然现在的人际关系复杂,但他的态度就是,以单纯对复杂。所谓的单纯,一是尊重,二是欣赏。
尊重同事,并不是让我们放弃原则一味迎合他人,而是让自己善良的天性在与人相处时自然表达。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
对于“欣赏”,李镇西老师这么说,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就是互相欣赏。
你欣赏别人,被欣赏的人感到了自信,心中充满了阳光,对你自然特别感激,你给对方带去真诚的鼓励,还搞好了人际关系。
李镇西老师说,你如果心中有阳光,看谁都阳光灿烂的,看谁都顺眼,反之,如果那你心里一直有阴影,你看谁都很阴暗,谁都看不惯。俗话说,心眼小了,事就大了。心胸大了,事就小了。千万不要恨别人,这是自己折磨自己。
我感觉在这两个方面,我做得还不错。
对他人尊重和欣赏,他人一定能通过我们的语言、神情等感受到。
此外,我还有一点做法,就是,特别欣赏哪位同事,或者特别感激哪位同事对我的帮助,我会写一篇关于他/她的文章,送给他/她。
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说,谁不愿接受他人的尊重与欣赏呢,对方从我们这里感受到我们对他/她的尊重和欣赏,自然我们彼此的关系会越来越好。
7.如何处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
李镇西老师说,持之以恒乃至十年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第一次踏上讲台的那份纯真与激情,是任何优秀老师之所以“优秀”的第一条件,也是我们获得教育职业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一点我万分的赞同。
李镇西老师说,教育的复杂性,教育的艰巨性,教育过程的不可预测性……是“教育本身”的特质,而教育的挑战、教育的智慧、还有教育的幸福,也都在其中。
这一点对于前不久因学生懒于学习大感痛苦的我,无疑是当头棒喝。
我告诉自己,不要再痛苦了,更不能因为痛苦而放弃自己对教育的热情。
就像一年有365天,不可能天天都是艳阳天,其间,会有风雨雷电,会有暴风骤雪,会有冷冽的寒风,也会有炎炎烈日。我们不能抱怨天气,要坦然接受各种天气,而后,播撒收获每一天的幸福。
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
对他们,更有耐心,用爱去鼓励他们,拿出行动去鼓舞他们,因为我明白,我不可能把他们培养成人中骄子,但是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于是,我拿出自己的行动。
举例来说,五班学生很大一部分同学仍旧不会对摘抄的素材进行圈点标划,我就在他们的作业里,标划出来,给他们做示范;他们不会写旁批,我就给写一个,让他们明白。或者,晚自习值班时,周末白日值班时,把他们叫到讲台上,一点点分析给他们听。
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他好,他一定能感觉到。
曲豪文是从六班调到五班的一位男孩。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语文弱科。
有一次,语文课前,我俯下身对他说,曲豪文,你摘抄的素材质量很好,我给你圈划了,还写了个旁批,你看看,以后也照着老师的来。
他边听边连连对我说了好几个谢谢老师。
这之后,我欣喜地看到,曲豪文对待学习的态度认真了很多,而课堂上,我也会找机会让他来展示自己,从而给他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六班虽然是小班,但一部分同学的书写实在不敢恭维。
我反反复复强调了许多遍,在他们的作业下面写“书写要规范”也不知写了多少次了,他们依然如故。
在周末一次作文课后,我分别把书写不好的同学叫到讲台,认真细致地给他分析他的字问题出在哪里,该如何让书写规范,我写字,写他作文里的字,给他看。
当然,他们是需要重抄作文的。
大大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几个重抄作文的,绝大部分大有进步,尤其罗黎阳和刘俊凯,他们前后的书写,简直判若鸿泥。
是的,态度决定一切。而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需要老师给他,需要老师通过很小很小的细节打动他,从而让他发生质的转变。
10.教师成长的因素有哪些?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机遇,实践,阅读,写作,思考,个性,心态,童心,是教师成长不可或缺的八个因素。
这里我想说说“写作”。
我最初坚持写教育日记,同李镇西老师一样,都是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之后。遗憾的是,我并非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在工作之就读到苏老的书。值得庆幸的是,有一年,在我工作后六七年吧,感觉自己的知识枯竭了,恰好去学校图书馆借书看到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便借来看了。
看完大受启发,也开启了写教育日记之旅。
我写教育日记的动机很单纯,就是记下我和学生相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快乐和感动。这样,我的职业幸福感会一直伴随着我。我想,等我老了,头发花白了,我戴着老花镜,看看我当初写的工作日记,是不是会觉得曾经的岁月很幸福呢。
对于教育日记,李镇西老师说得很质朴,他说,教育写作不是文学创作,所写的文字也不一定非要发表不可,只要朴实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教育故事、教育感受、教育思考,你就在成长了。
于是,我对自己的教育日记重又充满信心,我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写教育日记,哪怕别人说自己的文采不够,细节不突出,那些,都无关紧要。感谢李镇西老师给我力量。
11.如何对待自己的教育失误?
李镇西老师说,对自己的教育失误感到自责和内疚,是拥有教育良知的表现。
听他这么说,多年来,我内心对于往昔自己的教育失误的自责和内疚感才稍稍减少一些。
我刚参加工作那年,有这样一件事。有一次,级部主任问我班里学生情况如何,我随口说了那两天上课遇到的“调皮”学生。
课堂上,我讲比喻,说,父母是衣服上两片襟,孩子是衣服上的纽扣。这话讲的是孩子对维系夫妻情感的重要性。
结果,一个男孩大声说,老师,有的衣服没有纽扣!
还有一次,我让学生看图,那是青年志愿者图标,图标是一只伸开的手掌,手掌像一只鸽子在飞翔。结果,一个男孩大声说,这图标像支粪叉子。
当时,我挺生气的,想,这不是诚心捣乱吗?于是,在班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俩。
所以,当级部主任问我时,就随口说了这事。
我只是说说而已,不想,级部主任惩罚了他俩——罚站一天,还写了检查。
这事让我很自责,一是他们受了不小的责罚,二是,这事与我不会处理课堂突变也有关系,其实学生说出和老师初衷相悖的话也不算多严重的错误,如果老师能正确引导,让他们知道他们想的不对,并且认同老师的说法,这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李镇西老师说,几乎没有教师没犯过错误,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对错误的反思,这样,我们才能从一次次的错误中成长起来。
想想自己的成长之因素,的确与错误之后的反思改进有关。
曾经教重点生高二学生时,在学习了元杂剧《窦娥冤》后,我让同学到讲台表演,边说边唱。
那个晚自习,九班同学表现特别棒,我真诚地赞美他们,肯定他们。
而十班的表现差强人意,当他们表演完毕,放学铃响起,我说了声“下课”就离开了教室。
结果,十班学生对我很有意见,他们觉得,他们牺牲了午休时间来排练,结果老师连一句肯定的话都没有。
事后想想,的确是我错了,尽管他们比九班表演的差,但毕竟他们努力过,他们投入过,他们付出过,即便他们表演的差强人意,也不该吝惜对他们的肯定与表扬。
所以,事后,我对他们真诚地道歉,此后,我和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恢复如初。
通过这次教育失误,我们明白,人与人之间有差别,孩子与孩子之间有差别,班与班之间同样有差别,这些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不该拿来比较。只要他们尽力就好。
从那以后,我努力告诫自己,不要再拿不同的班做比较,更不能在这个班说那个班好,在那个班说这个班好,因为这非但不能达到激励同学的目的,反而会搞糟师生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