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葡萄月令》的语言特点
(2012-06-26 17:56:33)
标签:
《葡萄月令》语言特点热爱劳动劳动者积极的心态教育 |
很喜欢汪曾祺的《葡萄月令》,喜欢这篇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这篇散文在语言上的特点。
1.多用短句,小句子干净利落,就像一幅幅淡雅的水墨画,清晰质朴,给人一种诗意的美感。
如,“树枝软了。树绿了。雪化了,土地是黑的。”“追一次肥。追硫胺。”“果园,美极了。梨树开花了,苹果树开花了,葡萄也开花了。”
2.色彩鲜明,就像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图画,绚丽而不失简洁,清晰细腻地写出了葡萄叶和葡萄的颜色。
如,“葡萄藤露出来了,乌黑的。”“不大一会儿,小叶就变了颜色,叶边发红;——又不大一会儿,绿了。”“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子就都变成蓝的了。”“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想紫水晶,黑的想黑玉。”
3.拟声词生动形象,让读者感觉那声音就在清晰地响在耳畔。
如,“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葡萄打条,也用不着什么技巧,是个人就能干,拿起剪刀,噼噼啪啪,就把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就得了。”
4.将修饰限定词单拿出来,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如,“葡萄藤长出来了,乌黑的。”“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想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5.运用比喻句,将事物抽象的特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如,“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就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了一层蓝分分、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九月的果园像一个刚生过孩子的少妇,宁静、幸福、而慵懒。”
6.运用拉家常的语言,亲切至极。
如,“它真是在喝哎。”“它简直是瞎长。”“这样长法还行呀,还接不接果呀?”“可是你得快来。”“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吧。”
总之,《葡萄月令》的语言风格是丰富的,独具魅力的。而作者何以能写出如此清晰美好的语言风格多变的好文章呢,我想,这与作者对劳动的热爱,对劳动者的爱是分不开的。
很佩服汪曾祺先生。
在他被打为右派的岁月里,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消除气馁,而是密切地同劳动者在一起,同劳动在一起,而且,与之还有着深沉的爱。我想,这应该是他创作的源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