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校本研修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013-01-05 11:10:27)
标签:
杂谈 |
扎实开展校本研修
各位领导:大家好
我校位于县城东街,占地面积 13580平方米。始创于1913年,为县教育局直属小学,是我县唯一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小学。现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311名,教职工7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陕西省教学能手2人、西安市教学能手1人、高陵县教学能手12人。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安全稳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和“创特色学校,育合格人才”的办学目标,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贯彻落实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意见》、《陕西省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实施方案》、《西安市教育局关于开展2011年校本研修推进工作的通知》和《高陵县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等精神,我校基于学校实际,扎实开展了校本研修工作。现就我校校本研修工作汇报如下:
我校在2011年10月被确定为“陕西省校地共建校本研修实验区实验学校”,与西安文理学院教师继续教育学院携手实施校本研修工作。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李毅、县长范九利、市教育局高红处长、市教科所贾玲所长、西安文理学院继教部李延明院长、市继教办樊莉主任等领导先后到学校检查指导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王荣任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校本研修工作,把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落实到位,使校本研修工作有了组织保障。学校领导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研究方法,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研修工作,成为教师的互助同伴和专业引领的核心力量之一。
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制订了《城关小学2011---2015年校本研修规划》、《城关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及《城关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围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拟定了城关小学校本教研月活动安排。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及时召开会议传达相关文件精神,并做到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确定了“师德研修、基本功研修、教育教学能力研修”的研修内容;每两周一次(周三)开展一次教研组集体校本研修活动,使研修活动有时间保证;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咨询、教学指导、教师对话等为基本形式,通过教学观摩、教学开放、同课异构、教师优质课等活动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多种研修形式,以“问题—设计—实践—反思—总结”的操作方式,提高了校本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完善制度,推动校本研修进程
为了规范校本研修活动,确保校本研修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能够落在实处,学校制订了《城关小学校本研修制度》、《城关小学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城关小学校本研修方案审查制度》、《城关小学校本研修过程指导制度》、《城关小学校本研修学时认定制度》等符合我校实际的制度。同时我们还修订了《城关小学校本研修奖励制度》激励校本研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优先考虑科研型教师的评优、晋级等考核工作。
三、着眼成长 构建多种研修模式
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而基于学校教学实际的教学研究,最贴近教师,最有利于教师群体和学校的发展。因此实施校本研修是我校上下一直以来的共识,而构建高效课堂又是我县近年来的重点课题,因此我们在校本研修工作方面,树立“教师发展为本”研修理念,把校本研修和构建高效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0一一年秋季开始,学校积极响应县教育局校本研修工作会议的精神,开始探索总结校本研修下的教师成长模式,目前初步形成了有学校特色的“四三一三”教师成长模式。
四载体:课题研究、课例研究、主题研讨、校本课程开发
遵循“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思路,我们鼓励教师征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申报课题,通过课题研究,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而课题研究也提高了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本年度我们申请立项的三个小课题分别是王丽英老师的《小学高段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文娟老师的《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研究》、赵荣香老师的《小学生符号意识培养的案例研究》。这些课题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和现象,通过课题的研究,分析现象的发生原因,寻找解决的科学途径。既培养了教师科研能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建立学校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研修机制,组织教师进行课例研究的系列常规活动。每两周一次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学校领导下组共同开展,有教研组长召集组织,提前拟定活动计划,每次校本研修活动,负责人要整理好过程记录。结合县教育局提出的校本教研“六个一”组织开展了同课异构、上课说课评课、教案评比、教学反思等研修活动,全员参与开展交流展示活动。通过观课——课后评课议课——反思——再观课的形式进行课例研究,总结经验,推广实践。青年教师杨希的语文课《早操》、郭敏老师的《摸球游戏》、杨飞老师的《太阳》等课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模式都获得了成功,在全县观摩活动中得到推广。这样的研修模式调动了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意识,促进了业务水平的提高。
推行主题式研修,提高研修实效。各教研组推行主题式研修,以提高研修质量。如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以“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为主题的研修活动。数学组以课例为载体,开展了以“同课异构”为专题的研讨活动。这些专题性的主题研讨真正提高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们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提炼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研究的主题,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享的研修活动的资源,体现了校本研修主人翁的态度,在研修中解决了问题,教师专业素养也得到提高。
每学期开展的全员赛教活动,更是百花齐放,以赛促研,通过赛教每位教师在理论学习和教学技能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收益。老教师总结了经验,学习了新理念;中青年教师更深刻的研究了教材,创新了教法,也在其他教师的教学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得到共同成长。
每月开展一次教案作业展评活动,极大地鼓励了教师主动研究教材、创新教法、设计实用新颖的教案。
新课程改革提倡三级教材,学校立足校本实际,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本教材,教师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特长,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编写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语文万花筒》、《语文百花园》、《数学乐园》、《数学大观园》、《快乐的呼啦圈》、《让音乐插上翅膀》、《美术小乐园》、等校本教材。在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中促进了教师课程意识、课程能力的发展,提高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丰富其学科知识。
三途径:专家指导、个人自学、合作交流
专家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校成为校地共建校本研修实验区后得到了各级专家的指导。西安市教育局委派市教科所李夏彬、贾玲马俊华、钟昭英等专家来我校督查指导校本研修工作,西安文理学院也邀请莲湖区任院玲、仲维健等教研员来我校指导教师专业学习。县教研室李响玲、雷晓、宋丽等教研员经常来我校下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师教学。通过专家的指导,我校教师的研修有了方向,专业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了。
积极争取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得到更多专业人员的有力支持与指导。学校领导积极争取将各级培训、研讨工作放到我校进行,使更多教师参加培训,扩大受益面,舍得花钱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开阔视野获得真知。学校按计划确保校本研修经费到位,用于购买资料、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请专家讲课及其它校本研修活动,使校本研修工作有资金保障。去年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花费17万余元,其中各类培养近3万元:安排纪艳娜老师去北京参加英语教师全封闭培训一个月、郭小飞老师赴东北师范大学培训两周、余焦婷教师去户县参加美术教师培训、刘红英、吴宁等教师参加省小教中心学科培训。还有50余人次去西安参加特级教师教艺展示、市“桃李之春”课堂教学、新课标疏导培训、小课题培训、“东前进之夏”课堂教学等培训活动。让教师们开拓了视野,学习了经验。订购20多种杂志供教师学习,让教师更多了解教育教学的发展,有了学习资源的保证。
在研修中我们强调教师加强自我研究意识,扎实基本功,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教师每学期根据个人实际需要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学习计划,选择研修内容和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落实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写一篇优秀教学论文、每学期展示一节公开课、每月一堂精品课设计、每周一篇教学随笔、每日书法练习,提高教学基本功;同时大力提倡教师“反思”,将“反思”落实到实处,让老师们在自我反思中学会回头看,变“要我反思”为“我要反思”,在反思中成长。通过反思看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后果,进一步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实行教师分年级集体办公制,提倡教师集体备课,不出办公室就能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共同成长。营造严谨、求实、民主、宽松的校本研修氛围,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引导教师自行组成“学习伙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营造了“人人有学习之所,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我校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走向成熟。
一聚焦:聚焦课堂教学,落实“九达标”,
学校要发展,就要不断提升办学品位,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结合教育局教师“九达标”,(即:每位教师要掌握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要有科学评价教学的能力;要有一定的教学研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要有好的教学效果;要有与学生及其家长和谐交流的能力;要有写一手工整钢笔字的能力,要有能说一口标准普通话的能力)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苦练基本功,着力打造具有城小特色、学科特点以及教师个性特点的教学模式。
三促进:一是促进青年教师早日成为教学能手、二是促进中年教师努力成为名师或学科带头人、三是促进能手、学科带头人成为专家型教师。
四、成绩与思考
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师德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解决了很多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研修积极性高涨:一年来,学校有近60位教师撰写了教学论文,其中22位教师的论文在国内不同刊物上发表,有16篇获市级一、二等奖,王莹、王丽英老师在全省“手骨头”评选活动中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郭小飞老师荣获“西安市教学能手”称号、杨希、郭小飞老师荣获“高陵县教学能手”称号。学校在全县教育教学考评中获二等奖。王维、文娟、吴宁等9位教师在全县各类观摩活动中讲观摩课,得到好评。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和改善,课堂变得开放、生动有活力,学生学习行为也有了可喜的变化:他们爱学、会学、善学,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也被县教研室评为校本研修先进单位。
由于我校校本研修机制的完善落实,校本研修活动的扎实开展,校本研修形式的丰富灵活,使我校逐步形成人人爱研修、大家共研修的良好局面,教师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带动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学校整体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好评,让我们再次理解了“教育质量就是教师质量,选择学校就是选择教师,素质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素质”。
欣喜之余,在研修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惑。第一,结合我校的课题工作,由于各学科骨干教师及教师年龄的分布不均衡,成员科研水平及参与实践研究的热情程度不同,导致目前各学科组的发展态势不均衡,课题数量偏少,级别不高,除了数学学科,其他学科没有教师申报课题。第二,在研修过程中,为了达到培训目的,我们有时采取的“研修者主讲,被研修者听”的单一的“灌输式”的研修方式,导致交流的封闭性,使被研修者失去学习的兴趣;培训方式的多元化也是我们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校本研修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不能急功近利,只有长期坚持才有收获,为使校本研修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大树林立,开满鲜花,我们还要继续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勤不断耕耘,谱写城关小学校本研修的华美乐章!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