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与刚 军事医学科学院四所
天津
维生素B1也称硫胺素(thiamin),是第一个发现的B族维生素,因发现其与预防和治疗脚气病(beriberi)有关,又称为抗神经炎素。1592年荷兰内科医生Bontius记录了脚气病的病例。1897年荷兰医生Eijkman研究证实精白米喂养小鸡可诱发类似脚气病的多发性神经炎,用米糠可治好。1911年Funk以米糠的抽提浓缩液治好了鸽子的多发性神经炎。1932年维生素B1在酵母中被分离提纯,1936年Williams确定了维生素B1的化学结构,并人工化学合成。现代维生素B1缺乏病的流行,相当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过分加工使存在于米粒表面的维生素B1丢失于米糠中。
1.生理功能
维生素B1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作为辅酶即以TPP的形式参与碳水化合物和支链氨基酸的代谢。维生素B1还与脑发育和脑功能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维生素B1可促进葡萄糖利用,保证能量生成,满足脑活动所需。维生素B1还能促进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合成,参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膜的释放。
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心脏功能失调,其作用可能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使血液流入组织中的量增加,从而使心脏输出负担加重;或者是由于维生素B1缺乏导致心肌的能量代谢不全。此外,维生素B1影响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功能的维持有关。
2 缺乏症及其危害
维生素B1缺乏症包括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和Wernicke-Korsakoff综合症。
成人与婴幼儿的脚气病表现不同。成人脚气病根据主要体征,可分为许多类型。湿性脚气病最显著症状为水肿,可从下肢遍及全身。浆膜腔积液,多发生于心包腔。干性脚气病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可出现明显肌肉萎缩。脚气性心脏病以水肿和心脏症状为主。Wernicke脑病以中枢神经症状为主,病程较急,常伴有神经脑病综合症。暴发型脚气病以心力衰竭为主,伴有膈神经和喉返神经瘫痪症状,进展较快。婴儿脚气病以心血管症状为主,其特点常伴有喉水肿而失音,形成独特的喉鸣(脚气病哭声)。晚期有发绀、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肺充血及肝淤血均可发生。发生脑充血、脑高压时,可发生强直痉挛、昏迷甚至死亡。
维生素B1缺乏病的原因包括:①摄入不足,如长期食用精白米、面,加工或烹调方法不当,致使食物中的维生素B1损失较多。②机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哺乳、高温环境等应激状态、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病理状态,致使机体对维生素B1的需要量增加。③机体吸收或利用障碍,如长期腹泻、肝肾疾病影响焦磷酸硫胺素合成及酗酒等。近年来,至少在工业化国家,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的发生多与慢性酒精中毒有关,被称为Wernicke-Korsakoff综合症。在许多国家,通过在面粉中强化维生素B1防治缺乏病。
通过膳食调查结合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可对人体维生素B1
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评价。通过膳食调查可计算出维生素B1摄入量。体格检查可发现有无维生素B1缺乏症临床表现。常用的生化评价指标是尿中维生素B1排出量、、红细胞转酮醇酶活性系数。
3、每日膳食摄入多少维生素B1合适?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平均每标准人日摄入维生素B1
1.0mg。蒋与刚等采用称量法,连续 5 d 对南方及北方地区共245
名成年男子进行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人每日维生素B1的摄入量为1.3mg。
2000年中国营养学会提出,成人RNI男、女性分别为1.4 mg/d 及1.3
mg/d。60岁~、7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性均为1.4mg,女性均为1.3mg。
维生素B1的膳食来源主要为全谷类食物。瘦肉及内脏(心、肝、肾)等。绿色蔬菜、豆类、种子或坚果类等食物也是维生素B1的良好来源。发酵生产的酵母制品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