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提问水平的类型
一、知识水平的提问
知识水平的提问可以用来确定学生是否已经记住先前所学知识,如定义、公式、定理、具体事实和概念等,它能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表达力。教学中常用的检查性提问就属于这一水平。它具体包括两种:第一种要求回答“是”与
“否”的提问。这类提问只要求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即可,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第二种提问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知识(概念、事实等),回答时用的句子可以直接从教材中提取。如“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DNA的空间结构是怎样的”。这种提问对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在课的开始,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材料。知识水平的提问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提问,教师常使用的关键词包括“谁”、“什么”、“哪里”、“什么时候”等。但这类提问不宜过多,更不宜连续进行,因为在一个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往往对听不感兴趣,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
二、理解水平的提问
理解水平的提问要求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内化处理之后,再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这类提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掌握知识本质特征的能力,而且还能训练其语言表达的能力,便于教师做出形成性评价。一般说来,理解性提问是用来检查近期课堂上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它包括3种情况:第一种为一般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以便了解学生对问题是否理解,如“请你叙述一下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二种为深入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原理、法则等,以便了解学生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如“请说一说光合作用的本质”。第三种为对比理解性提问:要求学生对现象、过程等进行对比,区别其本质的不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如“请你比较一下光反应和暗反应有什么不同”。理解水平的提问多用于概念讲解之后或课程结束之时。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时必须要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或重新组合,因而属于较高层次的提问。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用你自己的话来叙述、比较、对照、解释”等。在提问设计上力求引起思维矛盾,激起学生思维兴趣。
三、应用水平的提问
应用水平的提问往往需要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新获得的知识、回忆过去所学知识共同来解决新的问题。这是较高层次的认知提问,它不仅要求学生将已知信息进行归类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加工整理,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目的,其心理过程主要是迁移。如“运用我们学习的生物膜概念,讨论植物细胞中还有哪些膜属于生物膜”,“你能运用我们学习的DNA结构知识画出DNA的空间结构吗?并说出它们的结构特点”。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应用”、“运用”、“分类”、“选择”和“举例”等
四、分析水平的提问
分析水平的提问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较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可用来分析知识的结构、因素,弄清楚事物之间的关系或事项的前因后果。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维,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提供的材料,寻找根据,进行解释、鉴别或推论,从而确定原因。这类提问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水平的提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证明分析”等,如“通过观察4种色素层析带和已学知识,你能分析为什么会出现4种色素带吗?”。
五、综合水平的提问
通过这类的提问,学生需要在脑海中迅速的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新的结论。它所考查的是学生对某一课题或内容的整体性理解,要求学生能进行预见,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综合水平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适合用于书面作业和课堂讨论。在这类提问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预见”、“创作”、“如果……会”、“总结”等。如“如果一个DNA分子上有1000个碱基对,你设想一下将来最多可翻译成多少个氨基酸”。
六、评价水平的提问
评价水平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材料的价值。在分析提问或综合提问后,无论答案怎样出色,都应要求学生分析其理由是否充分,表述是否正确,对答案进行分析,评价其价值。它要求学生对一些观念、价值观、问题解决方法和行为进行判断或选择,也要求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这类提问前,必须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或者给出判断评价的原则,以作为其评价的依据。最常用的评价性提问要求学生答出对有争议问题的看法、评价他人观点等,如“某某同学的理解正确吗”、“大家想想某某同学的设计可行吗”在这类问题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是“判断”、“评价”、“证明”、“你对……有什么看法”等。这类问题的要求标准不宜只停留于简单的判断,必须要求学生养成通过具体分析再做出判断和分析的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