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科特( Concord) 游记

(2012-09-18 06:39:51)
标签:

文化

                                  康科特( Concord) 游记

 

 

美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不少,但象Concord ( 康科特 ) 那样的却不多。这个建立于1635年的小镇,不但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发源地,更是美国思想文化的重镇。十九世纪以来,这里先后走出了四位思想文化巨人:爱默生 ,大卫梭罗, 奥尔科特和霍桑 ,他们象一组耀眼的群星,闪烁在美国乃至世界历史的天空。

去年六月的一天,我和先生驾车从多伦多出发,经尼亚加拉地区的彩虹桥 出关,沿着90号公路一直东驶,大约十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波士顿 。然后,再转换成2号公路向西开。半小时后,就到达了康科特。  

康科特 地处波士顿 西北二十公里,人口不到二万,总面积只有26平方哩。这里,水波旖旎,浓荫如织,教堂肃立,房舍错落有致,一派田园的悠然宁静。

一口气开了十几个小时的车,这会儿倒也真的有点感觉累了。正好,小镇的火车站边上就有一家Duncon Donuts 咖啡店( 美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我和先生要了两杯咖啡,坐了下来。

店不大,这会儿生意也不忙。我四周打量,发现店铺的四面墙壁上挂了许多画。这与其他咖啡店有很大的不同。我好奇地凑近一一细看,原来画上画的全是发生在康科特的美国独立战争故事。

独立战争是美国的骄傲,更是康科特的骄傲。康科特人民不但将这种骄傲陈列在博物馆,印刻在书本上,还将它展现在咖啡店这个人们每天必去的地方。康科特的这段光荣,就如同浓香醇厚的咖啡,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了这个观察,还去不去看独立战争纪念馆,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

喝完咖啡,按照计划,我们的头一站是爱默生故居。

故居位于27 Cambridge TPK,座落在一片绿叶红花之间,环境非常幽静。这是一幢外观为白色的长方形建筑,线条简洁。总体看,是一幢及其普通的美式民宅,无论是建筑风格还是装璜设计,都无特异之处。这样的民居,在美国新英格兰随处可见。

故居虽然平凡,但却将爱默生极不平凡的一生诩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拉尔夫爱默生,1803年生于波士顿,哈佛大学毕业,曾为牧师,后放弃神职,于1833年赴欧游历,深受蒙田,康德等欧洲浪漫主义和先验论哲学的影响。回国后,即移居康科德,专心从事写作,直到1882年逝世。

爱默生的一生涉猎广泛,著述颇丰,是美国19世纪著名思想家、演说家、文学家,其卓越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美国的 "思想独立之父";美国本土文学的奠基者;开创了自立自助的美国精神;创立了自然主义的理论。

当爱默生满怀热情奔走呼号于康科特以外的世界,传播他的人本主义思想时,一个清瘦的年轻人出现在这个宁静的小镇,他就是大卫梭罗。他的出现不但给康科特带来了荣耀,更给美国文坛带来了震惊。

梭罗是土生土长的康科特人。二十岁便从哈佛毕业。早在学生时代,他就崇拜当时已经颇享名望的爱默生,并与之交往。受爱默生人本主义思想影响,梭罗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与伦比,是一个真诚的自然主义者。

为了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梭罗于28岁那一年,独自一人来到离小镇两英里的Walden Pond ( 瓦尔登湖),亲自动手花费28美元建成了一个小木屋,从此便在那里住了下来。这一住就是两年多,一直到他完成 巨著<<瓦登湖>>

那么就让我们去瓦尔登湖看看吧。瓦尔登湖位于康科特与林肯两个小镇的交界处,是麻塞诸萨州的州自然保护区,面积大约426英亩,是新英格兰地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我们到来之时,正是夏日的中午时分,开阔的湖面在明丽的阳光下,闪着鳞鳞的波光,散发着阵阵凉爽。

虽然不是周末,但湖边的林荫间小道上已有不少游人。空气中交织着游人的欢声笑语与小鸟的婉转鸣唱。沿着林间小道,我们找寻着梭罗当年居住的小木屋。

梭罗的木屋位于湖岸的不远处,外表看上去矮小简陋。木屋的不远处,站立着梭罗的塑像,有几个孩子正围在塑像的边上,聚精会神地听家长在讲解。

推开古朴的木门,看到小小的木屋内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三把椅子。梭罗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地方生活了两年,寻求一种极致的简朴生活。他以英雄般的生命体验,证明一个人的生存所需,其实很少。梭罗热望用自己的生命感悟,去阻拦人类文明迅速滑向奢侈的陷阱。

<<瓦尔登湖 >>出版于1854年。美国著名作家哈丁曾说,《瓦尔登湖》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一部圣书。《瓦尔登湖》与《圣经》一道,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它是美国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

看完了梭罗的小木屋和风光旖旎的瓦尔登湖,我和先生又来到了世界名著<<小妇人》 的作者露意莎..奥尔科特) 的故居Orchar House ( 果园屋 )

果园屋位于399 Lexington Road (莱克星顿路 ),离爱默生故居开车不到两分钟便可到达,走路也不过十分钟的距离。顾名思义,果园屋座落在一片果树之间,当年这里曾是12英亩的苹果园。奥尔科特家之所以选择这么大的一片果园作为家园,据说是因为,露意沙的父亲认为,苹果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食品。

露意莎..奥尔科特出生于美国康乃狄克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童年时代举家迁往康科特。康科德美丽的风光和宁静的乡村生活,成就了奥尔科特。她在这里读书写作,创作了 世界名著<< 小妇人>>。在果园屋,可以见到<<小妇人>>当中的许多情节。参观果园屋,就仿佛在<<小妇人>>的故事中,从头到脚走了一边。

<<小妇人>> 出版于1868年,它以南北战争时期,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城为背景,以家庭生活为对象,描写了马奇一家的天伦之爱。书中提倡的善良、忠诚、无私、慷慨、尊严、宽容、坚韧、勇敢等品德,是人类永远尊崇和追求的美德。正是这些,赋予这本书以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小妇人》故事情节虽然简单,却感人至深,问世一百多年以来,多次被般上银幕,并被译成各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名作。

走出奥尔科特的果园屋, 举目东眺,发现就在不远处的莱克星顿路上,有一片巨大的绿荫,那就是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纪念地,Minute Man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 ( 密涅特曼国家历史公园 )

密涅特曼国家历史公园 占地 967 英亩,整个园区包括森林湿地、湖、草地、农场、灌丛带。公元1775419日清晨,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响于 莱克星顿镇,这个公园就是当初的战场。

Minute Man 的意思是" 一分钟人 ",指的 就是莱克星顿的民兵,因为动作迅速,一听到警报即能在一分钟内集合完毕,立刻参与战斗,因而获得「Minute Man」的称号。这些勇敢的 Minute Man,在康科特英军的秘密军用武器仓库( 即现在的国家公园所在地 ) ,将英军团团包围,予以歼灭,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就在公园内,有一幢风格优雅的建筑,它就是名闻雅尔的美国国家历史地标The Wayside  ( 路边屋 )路边屋声名显赫,这里曾经居住过三个伟大的作家: 奥尔科特,霍桑,和 海瑞特.罗瑟洛普(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著有" 五个小红椒孩子系列"  ) 今天,路边屋以 " The Home of  Authors " (作家之家  )闻名于世。

从路边屋出来,天色已近黄昏,博物馆也到了关门的时候。悠悠地走了一天,看了一天,到这会儿,也确实感到有点儿累了。正好,就在小镇市中心边上,有一家家庭式旅馆,叫 Colonial Inn ( 殖民旅馆 )。我和先生住了下来。

稍事休息后,我坐到灯光下,拿出日记本,试图将一天的所见所闻记载下来。奇怪的是,却不知从何开始。人有的时候很奇怪,脑子里进去的东西太多,笔下反而什么都出不来了。但是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康科特的份量太重,不象游一个平常的名胜古迹,一篇轻轻松松的游记就可以搞定。

是的,康科特很小,开车绕着走一圈也不过半个小时。但其实它很大,大得可以与历史上任何一座伟大的城市比美。因为它养育了思想巨人,文学巨匠。

康科特很静,静得只闻莺啼鸟叫。但在这宁静背后,却分明有雄壮的旋律在回荡。这旋律开始于追求独立的第一声枪响,又在爱默生对思想独立的呼唤,梭罗对大自然的赞美,奥尔科特对人性真善美的歌唱中,达到高潮。

康科特的土地和湖水养育了优秀的人民。一个崭新的国家从这里诞生,又从这里起步,走向世界。看到这个国家终于长成了巨人,她欣慰地笑了。但同时却有丝丝忧虑爬上心头。因为在这个巨人身上,她察觉到了上升中的贪婪,进取中的堕落。商品和金钱正在侵袭它的肌体。它正在与自然背道而驰。

今天,环顾美国,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商业压倒一切,金钱不可一世的世界。人匍匐在商业面前,成为金钱的奴隶。自然屈服于商业的淫威,成为金钱的牺牲品。亲情友情被金钱的铜臭熏得黯然失色。人间的真善美在金钱的驱逐下,狼狈逃散。

而国家,则更赤裸裸地成为商业与金钱的庞大机器,不但在本国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商业狂潮,更将他国作为猎杀金钱怪兽的牧场,恣意踩踏驱使射杀。

我将自己的上述想法说给先生听。先生说,不要太悲观了,你看,现在不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康科德比作是自己心灵的家园了吗? 说完,他递给我一本小册子,是小旒馆免费给客人阅读的。

我好奇地接过来。封面上果然印着 Concord ,Our Spiritial Land ( 康科德,我们的精神家园 )。我想,这是康科德人对自己家乡的宣传。但愿康科特真能唤醒这个迷失的国家,唤醒地球上迷失的人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