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某app上的鸡汤文多了起来。以前的鸡汤文配图都是爱生活、爱文艺的美女,现在改成高僧老衲了。以前的鸡汤文就是鸡汤文,现在的鸡汤文包装成禅机了。随便点开一条:“不语。看透人不语,是一种智慧。看透事不语,是一种修养。”原来哑巴最有智慧、最具修养。如果这个“语”还包括文字的话 ,那哑巴加文盲最有智慧和修养。即便不是哑巴和文盲,也要不言不语,如此才高深莫测。那么世界上的文学艺术、小说戏剧,都应该被消mie。世界上就不该有语言,只剩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万事大吉。然而整天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的耳朵怕是烫得不行。《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的理解,念也可以念,念的是信仰,不是形式。想念的时候念几句无妨,累了就停下。说也可以说,可以言,可以语,不是非得练闭口禅不可。
又翻到一条,别人骂你,是你的福气。别人恭维你,才是最危险的。说白了就是欠骂呗。不过,这也得分不同的情况。是善意地骂呢还是恶意地骂呢?我们可以说,真想回到年少的时候,被父母再骂一次,那是一种幸福。现在父母老了,对我们越来越客气,越来越小心翼翼。真想回到学生时代,被老师再骂一次,那是种福气。因为那样的岁月,再也回不去。这些都是善意的骂。但是恶意的骂呢?说是“福气”,总难免带着点阿Q精神。最多不去理睬,但那也是因为没有更有效的办法。
再说到恭维,恭维一般都是别有用心的,确实危险。但它不应该和骂相对。和骂相对的,应该是鼓励、或者表扬、肯定之类的。我想,没有人是贱骨头,喜欢听恶意的骂,并且认为是“福气”,而不喜欢听到善意的鼓励、肯定吧?
所以,某些得道高僧的思维真的是异于常人。但是真正的得道高僧,应该只是更接近于一个常人吧?常人——寻常的常、正常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