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压垮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9-10-14 23:14:14)

看完《祝福》,就在想:是什么使得一个面容姣好、身强力壮的女人成了头发全白、身形瘦弱、神情麻木的乞丐?是什么使得她才四十岁左右就死了,死在鲁镇忙着准备祈福的冬夜里?

是她命不好吗?是她太执着于自己的悲惨经历吗?压垮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阿毛死了,而是所有人的无情和冷漠、嘲讽和鄙视。

祥林嫂在死了第二个丈夫、死了儿子之后,回到鲁镇“四叔”的家里继续打工。这个时候,她逢人便说自己的悲惨故事“我真傻,真的……他是很听话的孩子……”我觉得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人都有倾诉的需要,特别是在遭遇重大不幸的时候。通过倾诉,是想获得他人精神上的支持。但是周围所有的人,怀着猎奇的心态,去听她这个故事,当一遍遍地重复,故事被咀嚼烂了之后,就开始嘲讽她、厌弃她。他们消遣了她的痛苦。还有,嘲笑她额上伤疤这一段,也是在消遣她的痛苦。可以说,所有人,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祥林嫂的痛苦之上的。包括所谓的“不杀生”的“善女人”“柳妈”。

难怪有句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一二。”有时候人往往想要说点什么,但往往竟不如不说的好。

四婶的那一句“你放着吧,祥林嫂!”似乎直接导致了她的彻底崩溃。特别是在她捐了门槛之后,在她觉得神清气爽、觉得自己已经赎了罪、身心清净之后。那句“你放着吧,祥林嫂!”立刻把她打回原形,使她顿悟:他们终究觉得她是低人一等的人,甚至就是个罪人,一个不洁的人、不祥的人。

从此她就一蹶不振,迅速地衰老了,从外观到精神。渐渐地沦为乞丐。终于如人们所愿地死了,不再碍眼。似乎是死于贫病交加,又似乎是在她问了“我”关于灵魂的问题后,自己做出的选择。不管怎样,她死了,死在鲁镇一年一度忙着准备祈福的冬夜里。

其实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杀死祥林嫂的刽子手,每一个人都参与了集体谋杀。但他们又不觉得自己有罪,仿佛祥林嫂本该如此。

鲁迅说“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似乎是无情之至的话,却表达了作者对祥林嫂以及“祥林嫂”们极大的同情。

其实,任何时候,都不缺少消遣别人痛苦的人,只是希望,这世上这样的人越来越少,祥林嫂也越来越少。

压垮祥林嫂的最后一根稻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