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013-03-02 17:02:55)分类: 教学论文 |
浅谈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011年4月9日
研究就是解决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校本教研活动就不可能有具体明显的实效。因此我们可以说,增强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是促进校本教研由形式化走向实效化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问题(或主题),并分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来。如小学数学复习课和练习课的特征与教学策略问题、各学科新课程理念如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之中问题、大班额合作学习中的全员有效参与问题、优化教学过程与增强教学实效问题,等等。因此,当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中出现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校本教研的旅程。
“问题解决”型的校本研修具有强烈的针对性,辅之实施的是大量的个案研究。有质量的个案又依赖于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教研活动来提供。所以我认为要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不妨可以作如下尝试:
一是创新校本教研的模式:以典型课例为线索,以参与研讨为核心,以教师的原有经验为研究基础,以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参与教学研究教师的自我领悟、自我建构为目的,使教师主动参与其中,并在各种观念的交锋中,提高认识,达成共识。
二是创新校本教研的方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不断探索和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
1、
2、
3、
4、竞赛教研:以市级能手评比、市级三优课比赛为平台,每学期开展一次各学科的教学比武活动,指定教材,从教案设计到说课、上课,邀请有关专家、行家担任评委,给每个教师一次锻炼提高的机会,并以此作评定教坛新秀、名师的主要依据。
三是探索校本研修的新形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老师们尽快尝到理论学习的甜头。比如,我们如果要开展一次以“新理程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为主题(课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所以我认为要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组织者前期的工作非常重要,必须通过调研和分析,用贴近教师、融于教学的形式来组织,并应该由参与教研的教师自主选择内容,激发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校本教研要回归教师,回归教学,回归课堂,回归实践,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可以说这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校本教研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