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体》启示 ---- “黑暗森林”

(2016-04-03 17:16:34)
标签:

文明

黑暗森林

智慧果

分类: 黑暗森林研究

  被通常叫做《三体》的这部科幻著作,全名应该叫《地球往事》系列,第一部《三体》,第二部《黑暗森林》,第三部《死神永生》。作者刘慈欣。

 

  谈到《三体》就不能不涉及其核心内容黑暗森林。下面是黑暗森林证明过程,作者是作为宇宙法则来证明的:

 

  真理是简单的,它就是这种东西,让你听到后奇怪当初自己怎么就发现不了它。

 

  现在我们要给宇宙文明找出两条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首先黑暗战役中星舰是宇宙文明的缩影,宇宙是很大,但生命更大!这就是第二条公理所表明的。宇宙的物质总量基本恒定,但生命却以指数增长!指数是数学中的魔鬼,如果海中有一个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半小时分裂一次,只要有足够的养料,几天之内它的后代就能填满地球上所有的海洋。只要文明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某个阈值,生命在宇宙中的扩张是很恐怖的。

 

  文明很可能几十亿年前就在宇宙中萌发了,从现在的迹象看,宇宙可能已经被挤满了,谁也不知道银河系和整个宇宙现在还有多少空地方,还有多少没被占用的资源。

 

  现在我们建立一个最简洁的宇宙文明模型:我们两个文明世界称做你和我的文明,两个世界相距遥远,就算一百光年吧。你探测到了我的存在。但不知道更详细的情况,而我完全不知道你的存在。

 

  下面要定义两个概念:文明问的善意和恶意。善意就是指不主动攻击和消灭其他文明,恶意则相反。

 

  你已经知道了我这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存在,下面就请考虑你对于我有什么选择。请注意,这个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宇宙文明公理,还要时刻考虑太空中的环境和距离尺度。

 

  如果选择交流,你就要注意自己付出的代价:你暴露了自己的存在。你可以赌我是善意的。但即使我是善意文明,我是否能够在交流开始时就判断你也是善意的呢?当然不行,这违反第一条公理。

  

  下面我们引入一个重要概念:猜疑链。

 

  如果你认为我是善意的,这并不是你感到安全的理由,因为按照第一条公理,善意文明并不能预先把别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现在还不知道我是怎么认为你的,你不知道我认为你是善意还是恶意;进一步,即使你知道我把你也想象成善意的,我也知道你把我想象成善意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怎么想我的,挺绕的是不是?这才是第三层,这个逻辑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没完没了。

 

  这就是猜疑链。这种东西在地球上是见不到的。人类共同的物种、相近的文化、同处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近在咫尺的距离,在这样的环境下,猜疑链只能延伸一至两层就会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太空中,猜疑链则可能延伸得很长,在被交流所消解之前,黑暗战役那样的事已经发生了。而在真正的宇宙文明中,不同种族之间的生物学差异可能达到门甚至界一级(1),文化上的差异更是不可想象,且相隔着无比遥远的距离,它们之间猜疑链几乎是坚不可摧的。

 

  这就是说,不管你我是善意文明还是恶意文明,结果都一样。即使对方比我弱小很多,对我没有威胁,也不行,这就要引人第二个重要概念:技术爆炸。

 

  人类文明有五千年历史,地球生命史长达几十亿年,而现代技术是在三百年时间内发展起来的,从宇宙的时间尺度上看,这根本不是什么发展,是爆炸!弱小文明随时都可能发生技术爆炸,一下子远远走在前面,变得比你强大。

 

  保持沉默也不行,如果你比我强大,既然我能发现你,那你总有一天能搜寻到我;如果你比我弱小,但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爆炸,那就变成第一种情况了。总结起来,一、让你知道我的存在;二、让你存在下去,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

 

  你在得知我的存在后。交流和沉默都不行,你也只剩一个选择了。把你的这种选择外推到千亿颗恒星中的亿万文明上,大图景就出来了。真实的宇宙就是这么黑。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神,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这一段对于黑暗森林的论证,最震撼的地方是过程的严谨和结论本身超乎人们的想象。大多数人会关注最后一段,而忽略了猜疑链不可能在人类社会出现理由的那一段,因为那一段在整个论证过程中并非必须,而且这个理由它站不住脚。

 

  说地球人类不可能出现猜疑链,但在他的小说中,偏偏发生黑暗战役的就是在人和人之间。

 

  如果说因为地球大而飞船小,但在他的小说中,按他的理论,大小不是问题,因为生命是以指数扩张的。整个宇宙资源都不够,更何况只是地球,资源同样也是不够的。

 

  如果说因为人可以互相交流,通过交流消解猜疑链,而实际上在他的第二部《黑暗森林》中却大谈特谈人类欺骗和伪装的本领,“面壁者的微笑”正是否定交流的实际作用。事实上,今天人们的眼神和表情都是可以“管理”,甚至是在“管理”之下的。

 

  这个自相矛盾是否是一个失误?刘慈欣想通过《三体》告诉我们什么?直到作者抛出云天明含有双层隐喻的三个连贯的童话故事,我们才能够揭开这个谜团,因而明白了作者的苦心。

 

  作者正是明白了“黑暗森林”是地球人类的社会法则,个别卓越的人物即便能起到关键的作用,也不能改变河流的走向,人类将在“黑暗森林”打击下灭亡,而这个灭亡是自取灭亡。

 

  结果的不可动摇源于猜疑链的坚不可摧,也源于上面论证的坚不可摧。将人类的命运交到人类这个群体手中,他们是不能够做出正确选择的,原因是人类这个群体是短视和低智商的。在三体整部书中,类似的富有哲理的思考无处不见。所以在第三部《死神永生》中,不论华丽还是浪漫都笼罩在浓浓的悲情之下。

 

  无独有偶,美国的科幻大片《终结者》一直在讨论末日是否能够避免,而《黑客帝国》则幻想可以有救世主出现。

 

  作者为什么有话不直接说,而要绕这么大的一个弯子?

  因为“黑暗森林”是一颗智慧果,由于《三体》这本书的影响力,“黑暗森林”这颗智慧果如果造成“觉醒”或者恐慌,都不是作者希望看到的。

 

    为什么说黑暗森林不可能是宇宙法则?

    因为有了黑暗森林觉悟的文明,是不可能走出本星球,走向宇宙的,在那之前已经先走向自我毁灭了。或许这才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为什么我们现在看不到“黑暗森林”打击的迹象?

    人类有同类止杀的生物本能,在这种本能之上建立的伦理规范,以及善恶意识,让人类远离这种选择。同时,由于人能够相信虚假的存在,于是就有人构筑某种虚假的存在成为人的行为的指导,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这种虚假是有其历史的进步意义的。

    但是这是处于一种类似于条件反射的自发状态,非常不稳定。人是生来平等的,人都有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我们不妨反思一下这些信念都是从哪里来的,追求幸福就意味着需要消耗资源,当资源稀缺的生存死局出现,一切人为构筑幻象都会瞬间崩溃,生存本能会压倒一切,人们会突然觉醒,正所谓“到那时,集权只需要5分钟”。

 

    末日是否能够避免?

    所有的战争都是黑暗的。战场上道德没有存留的空间,士兵在消灭对方士兵时是不会做道德评判的。人类社会定义的战争罪行是士兵把这种黑暗从战场带到了战场之外,士兵自身从人便成了魔鬼。

    战争没有变成末日,原因之一是受到人类战争能力的限制,原因之二是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稀缺并未真正出现过。人类最后一次全球范围的大战是二战,之后都是范围严格控制的局部战争。

    今后,人类的战争能力已经不是问题,只等着第二个条件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哈定悲剧”的到来。这只是时间问题。

 

    人类这个群体中也并非全是混混谔谔只顾眼前的人,有远见的人,进行专门研究的团队,他们不可能看不到科幻作家都能够看到的事,与科幻作家不同,他们要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抛开伦理道德的羁绊,我们不妨把所有可能性展开:

 

方案1

    发展科技,扩充资源。

    但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只是一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赛跑,跑不赢的。人的欲望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无限大的。

 

方案2

    积极创造战争,消灭人口,让条件二永远不会到来。

    有没有人在做这件事,我们可以认真观察,但这仍然是苟延残喘,只能一时缓解,况且,发动战争,有悖当今人类的伦理与正义。

 

方案3

    用高科技手段消灭垃圾人口,达到与方案2同样的目的。

 

方案4

    用洗脑手段煽动仇恨与狂热,在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中,达到与方案2同样的目的。

 

    后面三个方案,不论如何巧妙,都是与地球文明的伦理相悖,站在非正义一方不能持久的,因为,人不可能欺骗所有人于永远。不论这些解决方案有多么聪明,只要人类自身没有进化,一切都只是周期性地回到原点。

 

    生存是否文明的第一需要,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有质疑的余地,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唯一的需要。自从人类认识到灵魂,就在不停地探索人生的意义。唯物显然不能诠释一切,它只是一个低维度的牢笼,对于何为灵魂,我们经常发问,但至今仍是一片混沌。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受限制于这身皮囊所形成的感性经验, 但也只能依赖于这身皮囊,以这些感性经验为依托。

 

    灵魂学应当是一门严肃的学科。何为灵魂?它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人死后灵魂往何处去?这些问题我们已经无法回避,它是打开为了生存而生存这个死循环的一把钥匙;“黑暗森林”看似一颗智慧果,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因为这身皮囊有作为生物的生存本能,因而思想行为如中魔咒般受其裹挟而已。

 

    人类自身认识的进化是让“止杀”从感性的自发走向理性的自觉,进而破解“黑暗森林”魔咒的根本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灵魂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