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子的桃花诗 (外2题) 作者 边建松

(2012-06-06 08:35:26)
标签:

杂谈

分类: 解读与赏析
海子的桃花诗
         边建松

  《海子诗全编》集中了海子的六首桃花诗。四首是87年草稿;88年草稿1首,并且修改2首;89年3月14日和15日,集中修改并写作5首。做这样的统计并非无聊。一是我们知道海子87年后投入长诗写作,而桃花诗时间跨度长,渗透于他的长诗创作之余;二是在他晚期念念不忘这一批诗歌,似乎有宿命隐喻的味道。我常常想念这位诗歌烈士,在寒冷的冬夜,展示在海子面前的桃花究竟是什么意思。海子不是哲人,他只是为诗歌而生的赤子,犹如短命的桃花,如火般将我淹没。
   1、海子的桃花没有传统,完全是他自己的。
  传统的桃花意象,往往与少女有关,与青春有关,与温婉含蓄的爱情有关。诗经的"桃之妖妖",唐朝的"人面桃花两相映",一直延续到清朝的《桃花扇》。外国诗歌中,也少有人写这种植物。西川写《桃花开放》,不明写作时间,大约早于海子,也与爱情有关(他穿插了一个爱情故事)。海子的诗中,我读不到传统,屏弃了俗常琐碎的描写,直接用他擅长的比喻写到:“像一座雪山壮丽燃烧”(448)“春天的火把”(449)“部落的桃花”(450)“像石头从血中生长”(450)“太阳的私生女儿/在迟钝的流着血”(455),全是出自个人胸臆的幻觉。一个没有传统的人,要么缺少生长根基,要么自在生长根基。海子无疑是后者。他孤独地写作,以此作为事业,本身就是一次烈火行动。他终于强大了,可以完全地、整体地说出自己。这种转换是难地。举李白为例子,他先是学六朝诗歌,后来跳出这个圈子,独树一帜。海子与此类似,面对桃花,他终于说出:“少女的黄金在内部流淌”(454)。
   2、几个词语:独立的个人语言
  没有个性标志的诗人,不是独立的诗人。个性有真与伪之别。伪则矫情。海子诗歌个性标志,一是干净直接的表达和语速,一是跳出现当代的熟语,构建了自己的意象系统(话语系统)。他直接从自身经验(包括经历、阅读、冥想)出发,创造性的达到了人言合一。作为读者,如果不能从他的语言出发,干支语言表象下的独立的经验,是不成熟的举动。他的语言标志,一是比喻,倏忽其来,飘然而去,蜻蜓点水,却余味无穷。二是用词直锲本真,“桃花开放/像一座囚笼流尽了鲜血”(448),这里的“囚笼”;“桃花抽搐四肢倒放在我身上”(449),这里的“抽搐”;“刀的头发在十分疲倦的飘动”(450),这里的“疲倦”;“我们在愤怒的河谷滋生的欲望”,这里的“愤怒”;“从笨重天空跌落的”(452),这里的“笨重”;“内在的火,寒冷无声地燃烧”(453),这里的“寒冷”;“内脏外的太阳”(454),这里的“内脏外”;“像一个起义集团的内部”(455),这里的“起义集团”。列举的这些句子和词语,有力与力的交锋,情与情的交织,是海子的移情作用,是海子的个人特产。感应的神经把我们拉得紧紧,不肯放松,由此产生了他诗歌的密度。意象由量上升为质,创造了形而上的效果。这是一个全心全意的诗人,独步高迈的诗人,不计后果的诗人,也是顾及发愤的诗人,痛苦狂想的诗人。人言合一,产生人诗合一。我们优雅的命运在这些语言面前被砰然一击,冷漠的心灵由此激然淋醒。
   3、走进桃花内部
   如果仅仅凭借几个词句,是不能让人浑然一体的振奋的。海子89年3月15 日《桃花》(455)短诗,仅6行。在自身意象系统的基础上,我看到了不和谐的毁灭。“黄金的车子上”,被“爆炸裂开”的,是让人爱怜的“女儿”,是“太阳的私生女”,已经“流着血”。这4句诗,美的及至,与悲的情调结合,恰如海子对自身一闪而过的评价:要拥抱理想世界最高的王位,却只能抚摩客观世界中卑贱的个人。在燎原《扑向太阳之豹》一书中,我知道海子生活的贫困:物质上几近一无所有,而且要支援老家;感情上孤独无援,还要安慰双亲。人在座神的事业,艰辛得让人扼腕。后面两句:“像一个起义集团得内部/草原上野蛮荒凉得弯刀”。起义集团,一指反抗,二指壮烈隆重;这也是海子对拘囿自身生存的反抗。但只是一把退潮后的弯刀,空有一身力,不明指向何处。周身都是黑暗,燃烧自己这把“火把”之外,谁能够为海子加添一把薪火?各人有各人的道路,疲于奔命。海子是知道的。卑微的人生,是挥霍不起、浪费不起的。这困扰着海子,他这个热爱粮食和火焰的小农民是走不出的。在生存面前,他不是道,而是儒。人与神、诗歌与生存,青春的火焰与永恒的真理,永远是牵缠海子的两件不可分析的事情。他短暂的一生由此注定,他辉煌的一生由此注定。走不进海子的心灵世界和生存景况,是永远读不懂海子的。而那些所谓高贵的人们,具有优势的人们,有怎能够评价海子这位“太阳私生的女儿”的平民的痛苦呢?这也是海子在长诗中迫不及待(迫不得已)用大词(如“天空在海水上奉献出自己真理的面容”)(801)的缘故。我认为读海子,要放眼量,清楚诗歌之路;也要赋悲怀,清楚生存之路。
   海子:1964——1989
   本文引文皆出自上海三联书店《海子诗全编》
(写于06年)

 

海子:人本主义


   

    没有一位现当代诗人,像海子一样占领我有限的生命空间。但他已永远停留在26岁的年龄刻度上,12年过去了,没有变成38岁;他的肉体生涯在特殊的文化转型期嘎然而止,但他的精神生涯则远未结束。秦始皇用整个国力营造了伟大的长城,造就中国文明史上的奇迹,但建筑学上的贡献尚有争议;海子拼一人的力气,在诗学上的讨论和启迪也许更多。这一比较让人吃惊。生命是一次性消费的经历,海子的更加短暂,但他在我们这个现实得氧气都成为消费品的时代,完成了一种突破性的神话传说,形成的话题如恐龙灭绝一般,让人继续猜测、分析,这里蕴藏多少奥妙啊!
    对于只具备青春经历的人,把挑战横跨几个世纪积淀的史诗作为自己的事业,无疑是有极大的局限。因此他倾注最多心力的《太阳七部书》,构想庞大,信息密集,也造成细节粗疏,显得干燥。在多声部的长诗中,更多涌动的是青春激情的主旋律,像蓝刃影响钢刀一般,丧失更宽泛意义上的共鸣。这也是海子让人责难的地方。但他把挑战性极强的事业安置自身,勇气可嘉。他的200多首质地明亮的短诗,无不是大胆直接、毫无顾忌、生气勃勃的。当我读到“广天一夜/红如血”,当我读到“给每一位亲人每一条河流写一封信”,当我读到“打一支火把去山冈上看被雨淋湿的又弱又小的麦子”,耳边总好象有一枚优美的小提琴在伴奏。他大胆省略虚词使句子更干净,节奏更动人,显出对中国文字娴熟的运用技巧,不像读一些诗句时有胶柱鼓瑟的感觉。尤其是他从个人生存境况出发而不是首先从形而上出发,精确地创造了能够概括农业社会的诗意状态的词语——“麦子”,凸现了一位诗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天才本质。
    读海子的诗,可以发现1986年后大量出现“幸福”一词。这是一个让人重视的事实:中国诗人中,只有海子这么多演绎了幸福的主题。只有潜心追求、不畏世事,把自己理想化的人,在完成自己认定的事业后,才能产生这种身心清凉的释然的感受。他完成《土地》后,骄傲地写道:“幸福找到我/说:这个诗人/他比我本人还要幸福”,孤独的海子,坚强地为自己的活着找到了理由。这个从安徽贫穷的小山村走出、却歌唱“活在珍贵的人间”的浪漫主义诗人,沉浸于巨大的想象之中,称自己为黑暗之王而被太阳光芒灼伤,引发我们的很多心思。因此从人本主义的立场看海子,也许会使我们对海子本人以及海子诗歌作更深入的理解。(02年)


 
 
海子的血命
    
    不从根本认识,抓住片言只语,只能落入歧路。我们要从生存背景上解决这个问题。以前我评论海子,说到他的血命,许多人嘲笑我,这是因为他们没有体验海子的生存。体验这个词语,许多人都无法进入。海子首先是大命运下的人物,其次是个人命运的人物,因此带着悲伤和愤怒,面对太平洋进入黑暗。 另外问题,徐徐说海子没有信仰,非常可惜。为什么他一定要信仰呢?他已经是一个在命运里的人,完成了自己的命运。他整体上已经完成自己了,因此我读着就感到他的深度。海子的深度是完成了命运中的海子。在我面前,他是无限的可以引导我的。 海子的直觉远远超出我们。我由此想到,他为什么不信?因为他在命运旋涡里,中央。这样说明有些人根本不需要信就可以完成自己。 依赖信完成自己,仅仅也是一种方法。 固执于信,也可能是一种自我麻痹。 人的局限性,使人很难完成自己。况且在社会链条中,价值衡量不一致。难道海子信了他就更好了?我不信。如果认为他信了,他就不会死或者他的诗歌将更加巨大,我也不信。在具体的个人面前,假设毫无意义。但我相信,如果他走过26岁这个关口,走过这些命运的关口,他将在40岁时候依旧保持26岁时候的雄心,因为命运告诉我:这个单纯的人一定伟大,不断如西西佛绪一样推石上山。这样的顽强是永远徒劳而让让我尊重的。 所以我讨厌借助自己的优裕抨击海子的人,我视他们为敌人,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进入命运。每一次我写下海子,我都有流泪的感觉。因为他已经将我从命运中唤醒,他以个人代价向我显述人的困境。我不信信可以解决。所以我认为信是麻痹,是方法,是关口的重要环节。过于依赖信和信任外来力量毫无区别。《国际歌》这样唱;从来没有救世主,救自己只能靠自己。这个救,就是救命。 我对以宗教方式推销信的行为十分反感。如果说信,那就要离开宗教来谈。而一旦离开宗教,信依然是心,是命运。
(05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