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浩然短篇小说之《晌午》(1)

(2023-11-02 06:36:02)
标签:

浩然

短篇小说

晌午

北京文艺

文化

分类: 著作

浩然短篇小说之

晌午

1

     女教师辛春梅站在一块大青石上,目送最后一个学生蹦蹦跳跳地闪进家门,这才拍打着身上的粉笔末子,折回学校里用饭。

    六月三伏的午天,热中带闷。也许因为这层关系,她的胃口不大好,只吃了一碗饭,就觉得已经很饱了。回到宿舍,她开始动手料理“家务”。这些事情,照例都应当早晨做,因为女教师喜欢每天起大早到果树林里参加捉虫劳动,等她带着满裤脚的草籽和两鞋露水回来,马上就该上课了。只有晌午,才是她最能安心做这一切的时刻。

她把晒干的衣服一件件叠起,又按照她的习惯和喜好,把屋子收拾、布置一番。随后,她洗了脸,坐在桌前,散开两条大辫子,又厚又长的头发,抱在怀里,油亮亮的,象是一幅黑缎子披肩。她轻轻地、一下一下地梳着,桌上的镜子里,照出她那匀称、红润的面孔。这当儿,两只小燕子飞到屋檐上,呢喃呢喃地叫个不休。她那安静的心情被扰乱了,不由得又把脸儿转向窗户,凝神地看着外边。

在这个时候,女教师非常希望有一个人走进来,那是个魁梧结实的小伙子。象往时那样,他的粗壮的胳肢窝下挟着一本书,手里拿着一块饼子,或是半节儿黄瓜,一边走,一边吃,从窗前闪过,立刻又出现在她背后的门口。女教师能从镜子里看到他腼腆好看的微笑,听到他低低地叫一声“老师”。她会扭过头去,向他亲切地打招呼,要他坐下;再把自己的头发撩到背后,迅速、潦草地用一条小手绢系住,便跟小伙子坐到桌子的对面,拿过小伙子的作业本子,马上就仔细地审阅。这时候,一颗火热的、聪敏的心灵朝她打开了小窗子,光芒照眼;她一边看着,品味着,感叹地点着头。于是,他们又要开始进行新的课程。女教师用自己全部的智慧,把内容讲得透彻明了,通过她的声音,给那些呆板的算术题贯注了生命,使它们活了起来。腼腆的小伙子立刻会被课文吸住,变得自然又活泼;当他弄懂了一个疑难问题,还会搓着两只带茧的大手,惬意地笑笑,又猛然间想起:“哎呀!我耽误老师的时间太久了,你该歇歇了。”他这样说着,站起身来就要走。女教师一定留他重新坐下:“早哩,忙啥呢!”因为强盛的求知欲望,也为挽留客人多坐一会儿,她热心地向小伙子问起生产队里的情况,让他讲一点山区生产知识。女教师最有兴趣的是果园技术小组里的事儿。他们的那片试验园搞得非常出色,有很多罕见的果树品种,都是这个小伙子亲手嫁接、培育的。小伙子那两只能干的手,就象神话里的一对宝葫芦,要什么有什么。女教师已经取得小伙子同意,今年暑假,她不回到平原的家里去,留在学校,参加果园技术小组,跟他们一起干活儿、搞试验。每逢提到果园和技术,小伙子总会不由得眉飞色舞,纵谈不休,直到桌子上边的小闹钟不客气地突然响起,他才告辞走。这时候,他要下地劳动,女教师又该迎接一群小学生到来……

    可惜,这样和谐而又美妙的情景已经间断五天了。那个小伙子已经五天没有到她这儿来了。

    梨树刚刚开花的时候,辛春梅来到小山村里任教。不久,那位名叫李万山的小伙子就来登门拜师。按年龄说,小伙子比女教师要大几岁,可是在女教师跟前,小伙子的确是个最好的学生。这个学生,给女教师的生活带来了瑰丽的光彩。他们每天上课的时间是在晌午。三个多月以来,小伙子就好象跟小闹钟比赛谁最准似的,不论刮风下雨,时间一到人就到,从不无故间断。李万山是生产队里的会计,偶尔因为开会出去,不得不耽误上课的时候,回来总要补上。不过女教师跟好几个学生都打听过了,这几天小伙子明明没有去开会,也不曾外出,竟是无故地旷课了。同时女教师还发觉,这个学生不光是没有来上课,连学校的门口都没登,更没有来向她请个假。小伙子三天要到大队报账一次,学校门口是他的必经之路。过去,他每逢经过这里都要进来看看,到厨房里抓起瓢子喝口水,说了声“缸里的水又不多了”,担起水桶就走。待他回来的时候,满满的一担清水倒在缸里。水是从大队部沟前的山泉里挑来的,他说那儿的水最甜……

    他为什么忽然间就不来了呢?莫不是害了病?莫不是……女教师实在猜不透了。出于责任心,出于关怀,出于她自己也说不出来的理由,现在,她决定立刻到李万山家里去探望。她熟练地梳上两条辫子,又换了一件洗得干净、压得平整的碎花布衫,立即离开住室;绕过教室,穿过校园,来到临街的大门口。当她迈过门坎儿,回手带门的时候,又停住了:面对门扇,不由得愣了片刻。这是一个别致的单扇门。每天清晨她把它打开,每天夜晚她把它关闭。她常常对着这扇门默想深思,引起许多不能忘怀的记忆。

    那是一个崭新的生活刚开头的时候,女教师背着行李,爬山越岭来到香果峪。学校呢?还是一片刚刚扒去草皮、搬走石块的空地;要教室没教室,要桌椅没桌椅,连教师还要到社员家借宿。面对这种情景,女教师不免有些为难,也有些恐慌。队长对她说:“别愁,派我们会计专门帮助你建校。他是最热心办教育的,又能钻又能干,依靠他,这件事情保证能办好。”

    李万山出现在女教师的身边。他刚从邦均镇开会回来,听说老师已到,没顾回家,就跑到教师的临时住处,迈进门口,笑呵呵地半晌不知说什么好。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