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四部
(154)
天上的云彩不厚,却很低。小雨不急,却很稠。地里没有干活的农民,也很少见到行人。
他们刚骑到梨花渡口,瞧见大桥上有几个人影,好像朝他们移动过来了。
上坡路,又泥泞,骑着挺费劲儿,高大泉就下了车,推着往上走;离着近了,他才看清,这几个人是孔百千和他的小孙子,还有李国柱。
孔百千老头顶着一张破锅盖,小孙子披着一个旧围裙,小手紧扯着爷爷的褂子后襟儿。
高大泉招呼说:“大爷,下雨天,咋还往外跑呀?”
孔百千上下打量他,没有回答,反而问道:“高乡长,你的病好利落了吗?”
高大泉说:“好好的了。”
孔百千说:“你是累的。累心的事儿,比干活儿伤身子呀!往后可得小心点儿。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谁还这么一心一意地给大伙儿办好事呀!”
戴着草帽,穿着蓑衣,光着两只大脚丫子的李国柱说:“我正在这儿站着,瞧见他们爷俩儿过来了。他想趁雨天没法干活,到家里找你聊聊心事。我拦住了他。我估计你得去开会,也在这儿等你哪。”
高大泉问老人:“您有啥事吗?”
孔百千说:“先让李国柱说吧。他的事儿,比我打紧。”
李国柱左右看看,说:“昨天下午我到天门去买耠子头,听那儿的一个伙计说,柿林区的农业社都解散了……”
朱铁汉说:“准是谣言。垮一两个有可能,哪能全都解散呢?”
李国柱说:“开头我也不大相信,那个铸造组的小组长告诉我,他们组有两个组员,都是柿林区的,一个人家里捎来话,一个人的媳妇找来了,说农业社解散了,地没法种,让他们退出手工业小组,回家收拾地去。这能假吗?”
朱铁汉说:“我不信有这种事儿。你别听见风就是雨。”
孔百千插言说:“朱村长,你可别大意。我们村昨晚上都炸了营。把我吓得一夜没睡好觉。我想,得找找高乡长去。他有眼光。”
高大泉一边听,一边沉思,没有开口。他的心里十分沉重。
李国柱继续说:“我从镇上回来,去找支书,我刚把这事一提头,他就知道了。他儿子不是在春水河那边烧窑嘛,那个县,头一个星期就开始砍农业社,好几百个社,只剩下十来个了……”
朱铁汉说:“更玄了!谁有胆子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胡闹,这是破坏搞社会主义呀!”
孔百千说:“我也是这么个想头。农业社是救苦救难的幸福社,好根底的庄稼人都拿它当眼珠子一样对待,保护着还嫌力气小哪,咋会拿斧子砍它呀?”
李国柱说:“没有这种事儿,当然再好不过了。我就怕没风不起浪,冷不防的,这股风,也刮到咱们这边来。”
朱铁汉说:“我告诉你一条,把村里的地富、反革命分子管好,把那些容易动摇的中农教育好,把农业社的优越性儿,尽量发挥得充分、显眼一点儿,不论刮什么风,也保证没有问题!”
李国柱点点头,还是不放心地对高大泉说:“大泉哥,你到底咋看呀?”
高大泉说:“你刚才介绍的情况,我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
李国柱说:“我说的那些事儿,肯定是真的。”
高大泉接着说:“就算是真的,那些事情都是在什么情形下发生的,怎么会闹得那么严重,咱们并不摸底。说一遭儿,也只能靠猜测。猜测出来的病,开不准治病的药方子。还是弄清楚再说好。”
李国柱说:“总得提前有个防备呀!万一事到临头,那不就抓瞎了!”
高大泉说:“防备是应该的,就没有这些传闻,也应当随时防备。搞社会主义,是大多数人的好事;好事多磨,啥灾难也能遇上。防备的办法,除了刚才铁汉说的那几点,还有一条根本,就是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改变分毫!”
李国柱说:“这你放心。我跟你一样,浑身一百多斤交给党,就是要干社会主义,不走到底决不回头!”
高大泉说:“有了这一点,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用铁汉刚才的话,就保证没问题。”
朱铁汉说:“这一条顶重要,咱们这些人,永远都得记着这一条。”
孔百千咧开缺牙短齿的嘴巴笑了,大声说:“高乡长,有了你们几位的这番话,我就把心放到肚子里了;今晌午,得多吃一个饽饽。农业社是我们的命根子,没有了命,就等于死了!”
高大泉觉得老人家这句话很有分量地落到他的心坎上。社会主义是可着群众的心意干起来的,有这样多的群众拥护、爱护着社会主义事业,干这种事业的人,怎么可能犯什么错误呢?
李国柱说:“行了,你们二位赶快走吧,别耽误了开会”。
他们又交谈几句,就分手了。
朱铁汉这会儿反倒加重了心思。他一边骑着车子,一边对高大泉说:“柿林区到底搞的啥名堂呢?春节那会儿,听说出了点事儿,梁书记他去给解决了,怎么闹开了散社呢?这跟传说梁书记犯了什么错误,有啥关系没有呢?”
这句话,正巧碰到高大泉没有说出口的心事上。李国柱和孔百千刚才谈到的奇怪情形,使他的心里,不由自主地增加了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之感。他没有回答朱铁汉的话,仍旧慢慢地蹬着车。他眼看着被雨雾笼罩的一切,暗自想:马上就要参加的那个会议,能不能像一阵春风,吹开这云雾,让人的心胸豁朗起来呢?
由各种建筑物组成的街道,出现在他们的面前了。
天门镇这两年又扩大了好多,连四周的菜园子都变成了整齐的街道。街道上,比起农忙季节人多,比起平时晴天又显得人少,但是手工业和商业,比前两年更加昌盛。大一点的作业场房,都是木器、铁器等等手工业合作社新修理扩展的。一些私人商号因为替国家代销,货物品种也更加齐全。供销社开辟了好几个新的门市部;几乎所有的商店,都变成了公私合营。那里的店员,再不穿长袍大褂,而换上了白色工作服,看上去显得顺眼多了。就连道面都垫高铺平;即使是这样的雨天,也不泥泞。到处都是干干净净的。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