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长篇小说连载之《金光大道》
第四部
(140)
“常言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和你妈,一天价叨念你呀!”
喜生对这话没有任何反应。
“年轻人,到外边闯炼闯炼,应该。你也得经常给家里打个信呀?”
喜生依旧没有吭声。
“在外边住着金銮殿,也不如家里的热炕头。你早该回来过日子了。”
喜生终于开口:“如今的日子,跟先头的过法不一样了吧?”
冯少怀点点头,叹口气:“是呀,得变变样儿。不变也不行。你先歇几天,消停下来,咱们再商量往后的日子咋过法。我这么大年纪了,图啥呢?还不是为你们小哥俩吗?”
喜生刚要再说句什么话,被院子里的喊声打断了。
院子里响起东邻那个小媳妇赵玉娥的声音:“兰妮,上民校了!”
紫茄子赶忙替童养媳妇答腔:“哟,他嫂子屋里坐吧。”
“不啦。走吧,别误了课呀。”
“你抡了一天大锨,真不累?”
“过社会主义日子有劲儿,累啥?”
“她累了,请个假吧。”
“到那儿看书、写字儿,跟歇着有啥两样?”
“你先走吧,她一会儿就去。”
“这几个碗,你替她刷刷,不就行了。兰妮,放下,放下,钱彩凤还在门口等我们哪。”
院子里一阵叽叽喳喳地笑声,渐渐消失了。
外屋,紫茄子摔瓢子、撞碗地嘟囔着。
冯少怀那件不顺心的事儿,又被勾起来。他那个哑巴似的童养媳妇,不知从啥时候起,被那伙急进分子给勾出院子,进了民校,一直使他生气。那媳妇先是偷偷摸摸地往外跑,这几天又变得大摇大摆地到外边鬼混。日久天长,还能闹出啥好结果呀!这会儿,他看了儿子一眼,说:“你们两个都老大不小了,出来进去,也不方便。过上几天,给你们圆了房吧。我们当父母的也就了去心愿了。”
这句话很可喜生的心。他在外边流浪的时候,也常常想到自己的婚事,想念留在家里的媳妇。小时候,他们是一块儿受气,一块儿受揉搓的。他们两个有感情。他想,先结了亲再分家,更妥善一些。不过这类事情,都得找村里的干部,特别是支书高大泉拿个主意。他想到这儿,就站起身说:“我去串个门儿吧。”
冯少怀说:“这么晚了
,你又不熟,到哪儿串去?明天,我领着你,把亲戚朋友都拜拜。”
“我去找文庆呆会儿。”
“别找他。他在党了。”
“嗬,都是党员了?”
“哼,不像他爸爸的种!”
“秦富大伯还结实吧?”
“他完蛋了。让人家在脖子上给套了夹板子,还过啥日月呀。”
喜生坐下。可是,不知为什么,院子外边好像有一片美景,十分强烈地吸引着这个并不太机灵的年轻人的心。
就在这个时候,张金发走了进来。
他刚从拉沙子工地折回来,满脸喜气。
“哎呀呀,这是大侄子,好家伙,长这么壮。要是在街上碰见,我都不认识你了。”
“您好像老多了。”
“唉,不舒心嘛。你回来得住些日子吧?”
“我爸爸叫我回来种地。”
“是吗?少怀,你这打算我咋没听说呀?”
冯少怀叹口气,顺口搭音地说:“不这样,哪有路子走呢?”
张金发往炕上一坐,报喜地说:“这回可好了。那位大人物,又出新花样了。”
“要干啥?他不是病了吗?”
“我看哪
,他大概怕自己活不长,看不见那个‘共产主义’,闭不上眼,就来个速成。这一回呀,非闹大发不可。”
“你细说说,咋回事儿?”
张金发幸灾乐祸地说:“上边跟芳草地要一百五十民工,过几天就得走。这样一来,不光他的如意算盘要吹灯,今年的地也甭想种好……”
冯少怀说:“这我知道。他又有啥咒念呢?”
“嘿,所以出了个新花招,要全村所有的农业社、互助组,来个‘合伙并槽’,一块儿干!”
“啊……”
“这是纯粹的归大堆儿!你想想,这么蛮干,上边下边哪头能依他?还不翻了天?”
冯少怀一阵惊喜,忽然瞥了儿子一眼,说:“喜生,你不是要到东院串个门儿吗?不早了,去吧。”
喜生正不想在这儿呆着,站起身,跟张金发打个招呼,就往外走。
冯少怀悄悄地溜下炕,穿了鞋,跟到屋门口,眼盯着儿子出了二门。
正刷锅的紫茄子冲他说:“我可告诉你,你这宝贝儿子回来了,媳妇可要跑。”
“不会吧?”
“你没长眼睛!那天我故意到民校看一回,东院那个小光棍秦文庆,把着兰妮的手,教她写字儿。天长日久,还不闹出事儿来?”
“过几天给他们办了事就是了。”
“还过几天干什么?今晚上就让他俩住到一块儿……”
“这多不好!”
“啥年头儿,还讲好不好的。总比白养她那么大,便宜了东院那个急进分子好。”
“一会儿再说,一会儿再说。”
未完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